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地球自轉的發現
在牛頓大神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後,科學家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的計算終於把我們的衛星和太空人送出了了我們的地球,使我們人類第一次可以在地球以外的地方靜靜的觀察孕育我們的這顆星球,會很直觀的發現我們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但是如果我們身處地球又是如何證明地球是在轉動的呢?這個就必須提到傅科擺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在地球上證明地球實在自轉的。一根足夠長的繩子下吊著一個適當重量的物體,當這個物體作自然擺動時,如果地球是不自轉的話,它就會像鞦韆一樣擺動,但是如果地球自轉則會有角度的旋轉擺動,如上圖所示。
天體的自轉方向
眾所周知地球的自轉是自西向東的,而且我們也發現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和這些行星的天然衛星也是大部分都是自西向東轉的。但是難免會有特殊的情況的,比如金星(上圖第一行第二個)就是自東向西轉動的,天王星(上圖第二行第三個)是躺著自轉的,所以你在金星看日出真的能看到太陽打西邊升起。至於這兩個奇葩的行星為何要這樣自轉呢,科學家還沒有一致的定論,或許是某一次大型的小彗星撞擊後改變了金星的自轉方向。但是金星卻是我們太陽系內唯一一顆幾乎沒有磁場的行星和自轉周期達到240多天的行星,換句話說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一個晝夜就是240多天。
自轉形成的原因
天體的自轉一直都沒有很好地解釋,科學家們也提出了很多可能形成的原因。大爆炸初期,宇宙從一個奇點爆炸開來,物質都給甩出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能量消散的差不多時,少量物質在引力坍縮的情況下就慢慢凝聚成天體,當初形成天體時和比它的天體互相作用時的角動量是不可能由引力抵消的,所以就會使角動量不可能為零,加上宇宙中大部分處於真空狀態,沒有外力作用下,這種自轉會一直的持續下去。
此次國家天文臺發現的這顆自轉速度達到540千米/秒的恆星距離太陽約3萬光年,處於銀河系外旋臂上,該恆星正以約120千米/秒的速度遠離它原來所在地。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呢?科學家表示這顆恆星很可能起源於雙星作用,主星演化到了後期就膨脹,這個恆星就慢慢吸收主星物質使自己自轉慢慢加快直到成為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同時隨著主星的超新星爆炸後就給甩離了原來的地方。
如果你喜歡科學,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