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

2021-01-13 檸檬酸姑娘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

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擁有了晝夜的更替,使萬物都有了休息的時間,地球的衛星月球其實也是有自轉的,雖然我們看到的月球除了陰晴圓缺永遠都是一面對著我們,但是相對於太陽來說,月球也有自轉,只不過自轉周期就是它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因為它被地球潮汐鎖定,相對地球來說,看起來它就像是沒有自轉一樣,其實恆星也有自轉,而且還有「不要命」的轉法。

我們所享受的光與熱都大都來自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著太陽運行,就算是月亮這樣的衛星也在行星帶領下繞著太陽運行。在日心說的理論中,太陽是一個靜止的中心天體,不過現代科學知道了太陽也是一個圍繞著銀河公轉的星球,並且也在進行自轉,其實太陽的自轉是最好觀測的,因為太陽黑子的移動只需要望遠鏡就能看到。

太陽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25天,畢竟它的體積是在是太大了。那麼,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是哪一顆?到底有多快?根據科學家的觀測,他們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急速自轉的恆星。這顆恆星是位於銀河系衛星星系的大麥哲倫星系中,名字叫做VFTS 102,這顆恆星的亮度非常高,大約為太陽的10萬倍,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熾熱的星球,但可惜們跟在意它的自轉速度。

這顆恆星看起來有一些變形,而這都是因為它急速的自轉導致的結果。根據測算,這個宇宙中的「翩翩舞者」自轉速度達到600公裡每秒,而太陽的赤道速度才2000米每秒。由於它自身的轉速太高,導致其球體變得有一些橢圓的樣子,甚至在快一些就會撕裂它自己,為什麼它會擁有這麼高的轉速?其實這並不是它本來就擁有這樣的速度,而是受到了外力的推動。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這顆恆星本來擁有一個伴星,兩顆恆星形成了一個雙星系統運行,那顆伴星自轉速度也是快的,當這顆伴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將它推走的時候,它早已經通過剝離伴星的表面氣體獲取了這種急速的自轉速度。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大質量恆星「玩命」自轉竟是為了延年益壽
    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大約是0.464千米/秒,這意味著,站在赤道附近,即使原地不動,也能「日行八萬裡」。一天跑8萬裡,是不是感覺挺快?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與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相比,地球自轉堪稱「龜速」。
  • 星球自轉能有多快?有顆星球因為自轉太快,差點把自己轉解體了
    宇宙中的天體數不勝數,科學家在觀測宇宙的時候,對遠距離的天體都只能觀測到恆星,因為恆星能自主發光,光線的傳播可以到達的地方非常的元。而行星和其他天體都是幾乎不可見,不能自發光很難看到在哪裡。幾乎每一個球體的天體都在轉,就連太陽也不例外,不過太陽的自轉不算快,但是它的赤道速度也有2000米每秒,這樣的速度在宇宙中甚至可以說很慢。在太空中有無數的恆星,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恆星也只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宇宙中分布著非常多銀河系這樣的星河系。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我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恆星,比太陽自轉速度快270倍
    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自轉,我們所在的地球每自轉一周為一天(一個地球日),月亮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每自轉一周為一個月(約27.3地球日),而太陽的自轉則比較奇特,由於它上面的物質為可流動狀態的等離子體,所以它的不同區域的自轉速度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一周約25天左右,速度隨緯度升高而遞減,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就需要35天了。
  • 銀河系恆星中的「快男」,為什麼它這麼快?
    近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廣偉副研究員基於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的數據發現了一顆目前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該恆星編號為LAMOST J040643.69+542347.8。五角星是該恆星,黃點是我們的太陽系這顆恆星的赤道表面自轉速度約為540 km/s,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銀河系迄今自轉速度最快恆星現身 「玩命」自轉竟是為了延年益壽
    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大約是0.464千米/秒,這意味著,站在赤道附近,即使原地不動,也能「日行八萬裡」。一天跑8萬裡,是不是感覺挺快?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與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相比,地球自轉堪稱「龜速」。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像是超巨星——適合宇宙中已知最大恆星的一個類別。這顆最大的恆星叫盾牌座UY。某一天,太陽也會變成紅巨星。如果起初太陽的質量是現在的十幾倍的話,它說不定最終也可以變成紅特超巨星。(盾牌座UY也已經損失了很多質量。)這些恆星中最大的有時被稱為超巨星,可以膨脹到太陽大小的1000倍以上。但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盾牌座的這顆盾牌座UY,寬度大約是太陽的1700倍。
  • 宇宙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誕生於暗物質,而不是大質量恆星坍塌?
    這種輻射抑制了正常恆星的形成,釋放出物質最終融入黑洞,這一想法得以實現。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另一種現象可能在抑制這類恆星的形成方面更為重要——暗物質的「光暈」快速增長。暗物質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物質的神秘物質(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既不吸收光線,也不反射光線)。
  •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星球:1秒鐘自轉1968圈,速度竟接近光速
    但其實在我們的宇宙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可思議的天體的,在這其中就有著這樣的一顆星球,它的自轉速度非常之快,甚至接近光速。——如果對天文學知識有些了解的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子星是內核質量介於1.44~3.2倍太陽的恆星坍縮形成的天體,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一小勺中子星物質就可以重達10億噸),如果中子星進一步坍縮,就會成為黑洞。
  • 它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天體,後面還拖著長達13光年的尾巴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各類天體,而我們比較常見的天體是恆星和行星,這也是宇宙是最普遍存在的兩類天體,是屬於比較正常規矩的天體。除了這些比較正常規矩的天體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神秘而且非常霸道的天體,比如宇宙的霸主黑洞,還有質量僅次於它的中子星。
  • 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的「養生秘笈」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了宇宙剛形成5億年之後的伽馬射線暴及其超強超新星爆發,這正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發出的絢麗而明亮的煙花。但我們銀河系中大質量恆星都是新近形成的,有較高的初始金屬豐度,因此星風都非常強,對高速自轉的大質量恆星的制動效果明顯,所以高速自轉的大質量恆星非常稀少。在我們銀河系,大質量恆星自轉速度峰值在90km/s左右。這就像人類一樣,都知道堅持鍛鍊能健康身體,但往往都不能堅持長久。那麼如何知道哪些星經歷過高速自轉階段呢?
  •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恆星,那你了解恆星嗎?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都是氣態星球,太陽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6000多顆恆星,藉助於望遠鏡,則可以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估計銀河系中的恆星大約有1500-4000億顆。
  • 繞黑洞公轉迄今最快的恆星驚現
    而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附近有多顆恆星繞黑洞高速運行。由於這些超快恆星非常靠近黑洞中心,過去很難發現它們。但是,隨著大型望遠鏡和先進的分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不尋常恆星被發現。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弗洛裡安·佩斯克博士和安德裡亞斯·埃卡特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參與了聯合觀測銀河系中心的項目,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學望遠鏡獲得的近紅外數據,發現黑洞人馬座A★附近有多顆高速移動恆星。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恆星,達到光速8%,展現3種相對論效應
    SgrA *,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周圍有幾百顆恆星圍繞它公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些恆星的運動規律。大多數恆星的運動軌道是經典的橢圓形,符合牛頓力學和克卜勒運動定律。但是有少數恆星距離黑洞太近,運動速度非常快,必須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計算它們的軌道。當物體的運動速度可堪與光速媲美,就會產生「相對論效應」,如果是一顆發光的天體,我們會發現它看起來更紅,這種現象叫做「引力紅移」。
  • 黑洞的自轉有多快?最快的接近光速!
    通過觀察一顆被黑洞撕裂的恆星發出的X射線,一組研究人員能夠計算出黑洞旋轉的速度——以接近光速50%的速度計時。這標誌著天文學家首次使用X射線來計算其難以置信的速度,X射線每131秒繞黑洞運行一周。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將黑洞的年齡與速度聯繫起來。這一發現可追溯到2014年11月,當時天文學家正在觀測距地球3億光年的星系。
  • 中國罕見發現:兩個巨型黑洞合夥吃掉一個恆星-黑洞,恆星 ——快...
    據報導,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相關成果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一次,而在30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只在少數幾個星系中發現了超大質量雙黑洞,捕捉到雙黑洞吞噬恆星更是極為罕見。舒新文教授團隊通過分析衛星觀測資料,在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一個星系中,找到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觀測證據。
  • 超大質量黑洞的「嘔吐物」中竟有恆星誕生?
    這些龐然大物有一種奇怪的傾向—就是噴射出一些看似在超乎尋常的密集質量下被撕碎的物質。這些活動仍然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現象之一。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的觀測把這些超大質量黑洞描繪成一群會「隨地亂吐」(噴射物質)的黑幫「頭頭」,正如同他們的「小弟」(小型黑洞)所做的一樣。但這一系列的混亂過後可能會導致新的恆星的誕生。
  • 宇宙中的恆星:盤點5個「最」特別的
    太陽的履歷表中規中矩,然而宇宙中有一些恆星並不安分守己,它們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不凡。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盾牌座UY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它是一顆超巨星,也就是超級的紅巨星。質量最大的恆星:RMC 136a1RMC 136a1是宇宙中已知恆星中質量最大的,儘管它的直徑只有太陽的30倍,但是質量達到了太陽的300倍。RMC 136a1不僅是質量最大的恆星,也是最明亮的恆星。
  • 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據新華社合肥11月29日電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1次,概率為十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