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質量恆星「玩命」自轉竟是為了延年益壽

2020-11-24 光明網

       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大約是0.464千米/秒,這意味著,站在赤道附近,即使原地不動,也能「日行八萬裡」。一天跑8萬裡,是不是感覺挺快?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與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相比,地球自轉堪稱「龜速」。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HD 191423),快了約100千米/秒。

       那麼,這顆星為什麼可以轉得那麼快?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的?自轉速度這麼快會導致什麼結局?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這顆星的發現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廣偉。

       來自「娘胎」的自轉

       恆星之所以會自轉,與它們的起源有關。恆星是從星雲的碎裂和塌縮中誕生的,而星雲基本都是處在湍流狀態,因此形成恆星的塵埃氣體總的轉動慣量不可能正好為零。當這些塵埃氣體收縮成一顆恆星時,其總的轉動慣量就會被剛誕生的恆星繼承,新生恆星自然就會轉動起來。

       李廣偉說,自轉速度的大小,主要和恆星的質量、年齡以及雙星的相互作用有關。一般情況下,質量越大的恆星,自轉速度也越大。因為它們在出生時收集的物質越多,總的轉動慣量也會越大。但自轉速度會隨著恆星年齡的增大而變慢,這是因為星風帶走轉動慣量,以及磁場制動、星體膨脹等因素,會使得其自轉速度逐漸慢下來。

       此外,一顆處在雙星系統中的恆星,如果它吸積伴星物質或者與伴星併合,那麼它就會獲得轉動慣量,從而使得自身轉速加快。這種自轉加快的機制,在大質量恆星中非常常見,因為絕大多數質量超過16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都處於或者曾經處於雙星系統中。

       這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質量可能會超過30個太陽質量。事實上,在銀河系中,超過16個太陽質量的恆星佔比非常少,大概一億顆中不到三顆,其中高速自轉的恆星更少。它們雖然非常亮,但都處於銀盤中。這就意味著,它們和我們之間隔著銀盤中厚厚的塵埃,它們發出的光傳到我們這裡,不僅所剩無幾且嚴重紅化。「所以通過測光的方法無法分辨出這些大質量恆星,我們只能通過光譜譜線來分辨它們。」李廣偉說。

       他表示,我國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是一臺高效的光譜獲取機器,一次曝光就能觀測4000顆恆星,迄今為止已經獲得了約1500萬條光譜,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望遠鏡觀測到的光譜數量總和。這就使得研究人員有機會在其中發現包括這顆恆星在內的各種極端稀少的天體。

       或能揭示伽馬射線暴之謎

       和普通的恆星相比,高速自轉的恆星有著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

       李廣偉表示,高速自轉能導致星體內部很強的物質交流,這種物質交流能改變恆星的內部分層結構,極端情況下可以使恆星內部的核反應物質混合到表面,並且把外部的新鮮氫燃料帶到核心區。由於不斷補充新鮮燃料,其壽命會明顯延長。同時,這種強烈的混合會打破較重的元素在裡層、較輕的元素在外層的恆星常規分層結構,使得恆星在演化晚期不會有氫殼層燃燒發生,所以星體不會膨脹太多,一直會保持身材苗條。此外,由於燃燒更為充分,高速自轉的恆星一生可以積累更多的核反應產物。

       在李廣偉看來,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是天文學家理解當前天文熱點——伽馬射線長暴和引力波事件起源的關鍵。

       伽馬射線長暴被認為是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的產物。「當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死亡時,中心會塌縮成黑洞。這種高速自轉會導致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高速繞黑洞旋轉的等離子體,進而產生了強大的磁場。當磁極對準地球時,我們就會看到伽馬射線暴發。」李廣偉說,這種伽馬射線長暴一般只持續幾十秒,但最遠的伽馬射線暴能傳播130多億光年到達地球,它是我們研究宇宙黎明時代的強有力工具。

       2015年9月14日,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發現了第一個引力波事件之後,天文研究進入了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隨後在2017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在引力波探測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3位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探測到的引力波事件是由幾十個太陽質量的雙黑洞併合形成的。這類雙黑洞一般認為是由兩個高速繞轉且高速自轉的大質量恆星形成的。(記者 陸成寬)

[ 責編:塗子怡 ]

相關焦點

  • 銀河系迄今自轉速度最快恆星現身 「玩命」自轉竟是為了延年益壽
    李廣偉說,自轉速度的大小,主要和恆星的質量、年齡以及雙星的相互作用有關。一般情況下,質量越大的恆星,自轉速度也越大。因為它們在出生時收集的物質越多,總的轉動慣量也會越大。但自轉速度會隨著恆星年齡的增大而變慢,這是因為星風帶走轉動慣量,以及磁場制動、星體膨脹等因素,會使得其自轉速度逐漸慢下來。
  • 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的「養生秘笈」
    生命在於自轉 如果沒有自轉,所有大質量恆星都會重複著上面的生活。但是自轉大大改變了它們千篇一律的生存狀態。其次,這種強烈的混合會打破恆星常規的洋蔥結構,使得在其演化晚期不會有氫殼層燃燒發生,所以星體不會膨脹很多,一直會保持身材苗條。最後,由於燃燒更為充分,一生可以積累更多的核燃燒後的金屬物質。 經歷過高速自轉運動的氮超豐星 由此可知,高速自轉可以使大質量恆星身材苗條,還能使其延年益壽,永葆青春。
  •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恆星有多快?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轉起來「不要命」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擁有了晝夜的更替,使萬物都有了休息的時間,地球的衛星月球其實也是有自轉的,雖然我們看到的月球除了陰晴圓缺永遠都是一面對著我們,但是相對於太陽來說,月球也有自轉,只不過自轉周期就是它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因為它被地球潮汐鎖定,相對地球來說,看起來它就像是沒有自轉一樣,其實恆星也有自轉,而且還有「不要命」的轉法。
  • 克卜勒望遠鏡觀測昴宿星團恆星自轉現象
    通過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K2任務中對這些舞者的觀測,已經成功收集了這個星團中一些恆星自轉速率。這些信息有助於天文學家們進一步了解這些恆星周圍的行星是在何處形成、如何形成的,還有這類恆星是如何進化的。紅外處理和分析中心的科學家Luisa Rebull表示,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星團進行比較,從而更了解恆星的質量,年齡,甚至是其所屬星系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
  • 宜居帶對恆星質量的要求
    【作者:餘生】對於恆星質量的統計分析,在銀河系裡面質量越小的恆星數量是越多的,質量越大的數量越少,在小質量恆星周圍產生宜居帶的概率應該更高,但是比質量更大的恆星一般來講不去考慮產生生命的可能性,一方面大質量恆星的輻射太強了,另一方面由於質量比較大,恆星的壽命相對來講比較短,可能根本來不及讓生命有長時間進化的過程,但是小質量的恆星壽命可以長到跟宇宙相同。
  • 我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恆星,比太陽自轉速度快270倍
    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自轉,我們所在的地球每自轉一周為一天(一個地球日),月亮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每自轉一周為一個月(約27.3地球日),而太陽的自轉則比較奇特,由於它上面的物質為可流動狀態的等離子體,所以它的不同區域的自轉速度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一周約25天左右,速度隨緯度升高而遞減,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就需要35天了。
  • 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 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每秒
    李廣偉介紹說,通過分析這顆銀河系裡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光譜發現,它是一顆非常熱的大質量恆星,由於自轉速度超快使得星體變扁,這導致它的赤道溫度低,引力小,發出的光比較暗淡,而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李廣偉副研究員近期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
  • 16萬光年外發現自轉速最快恆星:太陽的100倍
    在這張照片的中心區域箭頭所指就是恆星VFTS 102的所在,它是迄今發現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  這是一幅示意圖,展示此次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VFTS 102,科學家們表示只要它的自轉再稍稍加快一點圖中可以看到強大的離心力已經讓整個恆星成壓扁狀,赤道上空突起一道炙熱的 等離子體盤,圖中另一個星球是想像中圍繞這顆恆星運行的一顆行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近日找到一顆迄今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是一顆大質量的年輕恆星,就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之中。
  • 你知道恆星也會自轉嗎?牛郎織女星因為自轉速度太快,成了橢圓形
    但由於太陽本身的體積太過巨大,所以它自轉一周大概需要花費25 – 35天的時間。 不過太陽自轉速度在恆星當中是屬於非常非常非常慢的一類。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幾顆大家比較熟悉的恆星的自轉速度。
  • 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
    Hurt) 國家天文臺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李廣偉副研究員近期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數據,最新發現一顆目前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並將其正式命名編號為LAMOST J040643.69+542347.8。
  • 網友問:太陽存在自轉嗎?多大的天體才能成為一顆恆星?
    太陽是存在自轉的,自轉周期大約是25.4個地球日;對於一顆星球,質量達到0.08倍太陽質量(大約是85倍木星質量),就有可能點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成為一顆發光發亮的恆星。宇宙中的天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轉,太陽也不例外,但是太陽屬於氣態星球,沒有確定的固態表面,所以太陽的自轉非常複雜,在不同緯度下自轉速度有區別,在太陽緯度17°的地方,定義為恆星周期,大約是25.4天(地球日)。
  • 核心塌縮,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大質量恆星的超新星爆炸!
    這些模擬模型比太陽的質量大39倍、20倍和18倍,揭示了超新星對爆炸的大質量恆星和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的新見解。 核心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在其生命末期的爆炸性死亡,超新星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也是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
  • 大質量巨型恆星的命運
    大質量恆星對於比1.4個太陽質量大得多的恆星來說,死亡是劇烈而混亂的。大質量恆星燃燒的溫度和亮度要比進入恆星墓地的小恆星高得多。在這些大質量恆星的核心,作用在10^-13釐米量級的微小距離上的核力會引起強烈的核聚變反應。恆星核心內這些元素的原子核彼此電排斥,為了克服這種排斥作用,需要極高的溫度,而這些高溫和極端的內部壓力提供了點燃核反應所需的能量。
  • 大質量巨型恆星的命運
    對於那些小於1.4個太陽質量的恆星來說,它們會平靜地死去,成為白矮星。那裡的核燃料耗盡了,它們的核心通過電子簡併壓力來平衡引力產生的壓力。數十億年後,白矮星的熱能將會耗盡,當它死亡時,會發出最後的光芒,成為一顆不發光的黑矮星。大質量恆星對於比1.4個太陽質量大得多的恆星來說,死亡是劇烈而混亂的。大質量恆星燃燒的溫度和亮度要比進入恆星墓地的小恆星高得多。
  • 16萬光年外發現自轉速最快恆星:太陽的100倍_遊俠網 Ali213.net
    這是一幅示意圖,展示此次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VFTS 102,科學家們表示只要它的自轉再稍稍加快一點,巨大的離心力將會把它撕碎。圖中可以看到強大的離心力已經讓整個恆星成壓扁狀,赤道上空突起一道炙熱的 等離子體盤,圖中另一個星球是想像中圍繞這顆恆星運行的一顆行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近日找到一顆迄今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是一顆大質量的年輕恆星,就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之中。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提問:如果在星系中心存在一個黑洞,那麼它是否是星系自轉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它的質量會不會越來越大?它的轉速是不是也會越來越快使得星系周期變短直到縮成一點?因此,一個太陽質量大小黑洞的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約為3千米。粗略估計,黑洞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在其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的1000倍左右距離便可以基本忽略。對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在距其3×1000千米=3千米其引力效應基本和太陽(太陽質量恆星)相同。這個距離要比太陽與地球間距離小的多,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即使太陽是個黑洞,地球也不會改變運行軌道。
  • 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但在宇宙天體大質量和大尺度之間,這個引力就充分顯示出來了。所有的天體都受引力支配和約束。從大的方面來說,整個宇宙膨脹是在暗物質、可見天體、暗能量的引力和張力之間獲得平衡,但暗能量的張力更有優勢,所以宇宙膨脹依然在高速進行。從星系、恆星等天體來看,由於引力約束在一起,並圍繞著引力源公轉。那麼啟動行星、恆星、黑洞的旋轉之力是怎麼形成的呢?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質量大的恆星厲害,還是密度大的恆星厲害?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夜空中的恆星千千萬,但似乎從來都沒有人用過這種分類方式,何為質量大?大麥哲倫星系的R136A1?何為密度大?紅矮星溫度低,密度大,兩者怎麼個比較法?
  • 答「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答「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2020年9月5日對外國人創有的這些已知知識,應該承認它的存在,但這些知識並不一定就是客觀的真實存在,至少是它們是一種虛幻的存在。那麼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的呢?基本是三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