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轉,轉一圈24小時,那麼太陽光芒四射的掛在天上,是不是也在自轉呢?回答是肯定的。
太陽自轉周期為25.05天(地球日),不但有自轉,還有公轉。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線速度為每秒鐘約250公裡,轉一周為2.5億年。
所以太陽的一天是25.5個地球日,太陽的一年是地球的2.5億年。
太陽的自轉源於恆星吸積盤旋轉的角速度。任何恆星都是由一坨巨大的星雲形成的,這坨直徑超過一光年的星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漸漸聚攏,隨著中心壓力的增大,形成坍縮態勢,急劇的坍縮導致中心壓力和溫度的劇增,最終點燃了中心的核聚變,一個恆星胚就形成了。
在星雲急劇的收縮過程中,引力作用差異會導致星雲的旋轉,隨著旋轉的加速,就漸漸形成了一個旋轉著的盤狀星雲,就叫恆星吸積盤,這個巨大的吸積盤在旋轉中,絕大部分物質會向中心聚集,形成恆星。
太陽就是這樣形成的,它吸取了整個星雲的99.86%的質量,保留了恆星吸積盤的角速度,一直轉到現在。而剩餘的0.14%質量,就形成了已知的八大行星、5顆矮行星、180多顆衛星、和無法計數的小行星、彗星、塵埃等。
太陽的公轉速度繼承了銀河系形成的角速度。它還帶著太陽系八大行星和所有天體一起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而且所有的天體結構都在旋轉。
銀河系也是有一片巨大的星雲誕生的,這片20多萬光年的巨大星雲物質,是宇宙大爆炸後5~10億年左右形成的原始纖維狀星雲,這些原始星雲是不均勻分布的,逐漸會聚集成一些團塊,這些團塊各自運動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原星系開始緩慢自轉。
在這些團狀星雲中開始形成恆星,這些恆星當然就是隨著整個星系旋轉了。我們太陽的公轉就是這樣形成的。因此太陽是與銀河系所有恆星天體一起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的,不是自己特立獨行的在星群中穿梭,所以與周邊恆星就能夠保持一個位置基本穩定。
現代觀測發現認為,這個宇宙都是一個旋轉著的巨大結構,930億光年可視範圍的宇宙在旋轉,若干億光年的巨大超星系團在旋轉,幾千萬上億光年的星系團、星系群也在旋轉,每個星系都在旋轉,我們太陽系和太陽也在旋轉,地球也在旋轉。組成物質的原子電子在旋轉,粒子在旋轉。因此整個世界,旋轉和運動是一個基本屬性。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球,直徑有139.2萬公裡,其自傳也有一些與我們地球這種剛體結構的天體不一樣特點,就是不同緯度的地方自轉速率不一樣。
上面說的太陽自轉周期為25.5天是赤道周期,緯度40的地方則需要27.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則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叫做「較差自轉」,一般來說,氣體行星也有這種特點。
這種「較差自轉」是由於不同緯度離心力的不同,而氣態和等離子體具有可塑性導致。
就是這樣。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作品,抄襲可恥,侵權必究。感謝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