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自轉,這裡的幾乎,是要排除一些不會自轉也不會公轉的天體,比如一些靜止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它們沒有固定的運行軌道,只能在渺茫的太空中到處遨遊。
不從天體從星球來看,太陽在自轉,地球也不例外,整個宇宙幾乎沒有不自轉的星球。
那麼問題來了,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它們的動力源從何而來?
這其實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宇宙起始於大爆炸,在爆炸的那一刻,無限的能量推動著時空的展開,物質從無到有,在劇烈的翻騰中擴張膨脹。
在恆星物質坍縮階段,中心緊縮,外圍物質會被爆炸拋去,這些一直高速旋轉著的物質,圍繞著形成的恆星,漸漸就收縮成了行星。天體形成的基本過程,就是在引力的「作用」下產生的「收縮」。
收縮之前產生的物質,不可能絕對靜止且沒有運動,而運動相對於收縮的中心,總角動量之和沒可能正好等於零。那麼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最後形成的總角動量也不可能為零,因此它就必須有自轉,連中子星和黑洞都不能例外。
隨著一個恆星系統的穩定,這種旋轉也會穩定下來。在太空中既然已經形成了角動量和旋轉力,因為幾乎是在真空中,沒有任何阻力,如果沒有外來因素的影響,這種轉動就會永遠的繼續下去。
當然也不是一點都不變化,地球的自轉角動量源自於最初形成地球的氣體和塵埃雲的角動量,而自形成以來,地球的軌道和轉動的速度都有一些變化,離太陽更遠了,轉動也慢了不少。
浩瀚無垠的宇宙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旋轉系統,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系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銀河系與仙女座大星系、三角座星系,及大、小麥哲侖星系等40多個星系共同組成本星系群,也在圍繞著本星系群中心進行公轉,本星系群又屬於範圍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圍繞著超星系團中心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