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一個球體?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球體是我們見到的天體的形狀,無論太陽還是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狀都可以說是標準的球形,而且比較湊巧的是它們的視角幾乎就是一致的,因此得以讓我們看到了日全食!這帶來很多額外的彩蛋,比如能看到太陽的日冕層,在1919年還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彎曲光線)。

當然你如果有一具小型望遠鏡的話,還能看到彎月一般的金星,也能看到戰神火星,更能看到條紋狀的木星,也能欣賞到太陽系最美的草帽土星,經過種花家「個人天文臺」鑑定,天體確實都是球形的!

為什麼都是球體?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他們不是正方體?不是長方體,偏偏是球體!我們在溪流中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鵝卵石,大都呈橢球體,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石頭在水流的搬運下相互碰撞,消磨了稜角逐漸趨向圓滑,但很無奈的是原先的石頭形狀不規則,因此最後形成的是一個橢球體,但天體的球體跟這個無關!

流體靜力平衡

理論上一個恆星類天體在只受到重力(指向質心)的影響下,它會在流體靜力平衡下呈顯一個完美的球形,但這可以解釋一個等離子體組成的恆星,但能解釋行星嗎?當然也能,因為組成行星的物質強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大尺度上會呈現流體特性,超過一定規模的的天體(約500千米)的天體以後就會形成一個大致的球體!

因此我們在宇宙中可以用小型望遠鏡能看到的天體,都是這種大尺度的球體!

有不是球體的天體嗎?

準確說宇宙中並沒有一個天體是完美的球體,他們只是接近球體不同程度的天體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有天體誕生過程所決定的!

無論是恆星還是行星,最早都來自於星雲!而星雲物質向中心坍縮時走的都是測地線,因此星雲由此邊旋轉邊坍縮,最後中心誕生的恆星繼承了星雲的旋轉,這些恆星都是自轉的,只不過速度不一樣而!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

  1. 恆星核聚變產生向外膨脹

  2. 引力產生的向內坍縮

  3. 恆星自轉形成的「離心力」

前兩者會影響恆星的大小,後者則會影響恆星球體的完美,比如太陽大約一個月左右自轉一圈,因此它高達140萬千米的球體上南北和赤道處的直徑之相差10千米,誤差大約是1/14萬,我們在數控工具機上加工一個完美球體,達到這個精度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但織女星自轉周期是12.5小時,因此它的赤道比兩極大了約20%,這可是一個極端的案例,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木星也自嘆不如!木星的自轉周期是9小時50分30秒,是不是還是木星自轉速度更快?其實織女星直徑是太陽的3.2倍,這個角動量收縮到木星的話,估計成陀螺了!

跟恆星的完美流體靜力平衡不一樣,行星的表面是固體巖石等,因此它的形狀至少在表面看來是凹凸不平的,比如火星的奧林匹斯山有著太陽系最高的山著稱,高達20千米,當然跟火星6794千米的直徑來,這並不算什麼,但足夠說明從行星開始,天體的形狀已經開始不規則了!

更不規則的矮行星和小行星,矮行星超過了流體靜力平衡500千米直徑的要求,因此呈現球體還是大概率的,但並不是過了這個界限就是球體,而是會有個過程。而小行星就更不規則了,啥樣都有,比如小行星帶的那顆著名的行星內核-靈神星!

靈神星上的兩個隕石坑猶如兩隻眼睛

一種理論上極端的天體

蘇格蘭數學家麥克勞林曾經推導出一種奇怪的天體形狀,即天體在超高速自轉下形成一種甜甜圈形狀的天體,為什麼會形成環是因為自轉的「離心力」,環為什麼又會有直徑是因為引力坍縮!比較有趣的是曾經有部分人認為地球是扁平的,但也有極個別認為地球是一個甜甜圈形狀的,如下圖:

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想像力,當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參考麥克勞林的模型,也許他們就搬運了那個思想,不過這地球甜甜圈這圖PS得挺好,但如果地球真的能形成地環,那麼我們也不可能生活在地環上,這個「離心力」將會讓大家從地環上甩出去,而且地環也將分崩離析!

天體是一個球體是一種趨勢,關鍵就是引力和熱膨脹與「離心力」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如果附近有天體的話也必須考慮潮汐力!比如天體的洛希極限附近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體?
    #了不起的天文航天#「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形?」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其實天體不都是球形的,前段時間特別火的奧陌陌就不是球形的。通過觀測加上電腦模擬的方式,我們大概可以猜到奧陌陌應該是橢球形的,就是那種很細長的形狀。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一個球體?不能有其他形狀嗎?
    球體是我們見到的天體的形狀,無論太陽還是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狀都可以說是標準的球形,而且比較湊巧的是它們的視角幾乎就是一致的,因此得以讓我們看到了日全食!這帶來很多額外的彩蛋,比如能看到太陽的日冕層,在1919年還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彎曲光線)。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基本都是球體?什麼原因導致了球體?
    恆星、行星和衛星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這主要歸於重力因素,重力會試圖把所有的物質都拉到引力中心。物體質量越大,引力場就越強,物體中的所有原子都向引力中心靠近,除非被外力所阻擋。所有物質都需要儘可能靠近中心,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球體。
  • 為什麼宇宙中大型天體都是一個球體?不能有其他形狀嗎?
    如果,我們沒有藉助先進的設備來觀測宇宙,我們可能也會認為,這個世界就像天圓地方那樣。環球航行、太空飛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真的是球體。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繁星點點,古人只知道夜幕降臨時,太陽西下,月亮和小星星升起來取而代之,卻不知道,遠在天際的小星星,其實和我們地球、太陽一樣,都是巨大的天體。
  • 為何宇宙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是圓形球體的?難道是被誰捏出來的?
    阿波羅登月從這種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就像一個球體懸浮在宇宙空中,藍色海洋和白色的白雲相得益彰,在加上灰黃色陸地的點綴,讓地球看上去非常美麗,而從這種照片我們也看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後來隨著太空人和探測器拍攝到其他天體照片對比,發現絕大多數天體的形狀都是圓形球體,包括行星、恆星、彗星也是圓的,在宇宙中除了隕石
  • 為什麼多數宇宙天體形狀是球體?物理學解釋是這樣的,你認為呢?
    我們將視線範圍擴大,我們會發現在太陽星這八大行星,甚至包括被排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以及各個行星的衛星,再加上太陽這顆恆星,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給出的示意圖都將這些星體的形狀表現為球體,這是什麼原因呢?換句話來說,為什麼星體在我們潛意識之中以及事實上它的形狀都是球體呢?
  • 為何宇宙中的行星都是球體?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其它行星同樣是圓形的。那麼是不是整個宇宙的行星都是圓的呢?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形?有沒有河裡鵝卵石的效應?
    宇宙中的球形天體與「河裡鵝卵石效應」的關係 我認為球形天體與「河裡鵝卵石效應」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至少目前沒有哪個科學家發現並提出來宇宙中存在某種物質和能量在衝刷著球形天體。 我們自己也可以大開腦洞去想想,比如:地球是一顆球形天體,你可曾感受到過宇宙空間中有任何物質衝刷過地球?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在轉動?
    雖然滿月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月球也有自轉,只是自轉與公轉達到了同步。另外,太陽自身也有自轉,平均周期為27天。同時,太陽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周期大約為2.3億年。 那麼,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會旋轉呢?有沒有不會旋轉的天體呢?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懸浮在太空中?科學家們總結了3個原因
    大家好,我是論科學的時代,很高興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中的奧秘。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懸浮在太空中?科學家們總結了3個原因我們地球上的人類之所以能夠站在地球上,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那我們平常在一個高處扔下一個東西的時候,會感覺這個東西是應該往下落的,其實這就是我們人類的一個錯覺。比如在很早之前,古人類的時候還以為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平的,但是在科技發展之後,出地球,發現其實我們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是一個球體,這也就是表明了一句話,角度的不同位置的不同,所理解的也是不一樣的。
  • 為什麼行星幾乎都是球體?
    圖解: 在這張由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土星照片中,你能看到一個土星環中間的凸起。但,你有想過為什麼行星是球形的麼?為什麼它們基本上都是球形,或者說為什麼不是圓柱形、方形?對此,我們應該直言不諱,實事求是。在太陽系中沒有一個行星是標準的球體,包括太陽。它們的形狀更傾向於描述為「扁球體」。具有這種形狀的物體中間微微凸起。借天文學家Phil Plait的比喻:它們看起來就像是被人坐在上面的籃球。從數據上講,具有扁球形的行星的極地周長小於赤道周長。地球也是如此,假設你從北極到南極再返回北極,你總共走了24812英裡(39931km)。
  • 宇宙存在一個中心點,地球距離宇宙中心區球體不超過10億光年
    ,屬於極限粒子固體中最大的極限粒子固體物(如圖53)而宇宙中心區球體是一個密度極高的球體,在這個球體中只能容許大質量物質體活動其中,任何質量相對較小的可感物質體及小質量物質體將根本無法融入,或即便融入也會被迅速分解,故對人類只能通過該球體對外溢出正能量子對該球體進行認知,但這些正能量子往往都是無法被人類感官識別的高頻率能量子,且該宇宙中心天體外層有大質量物質區和大質量物質體的阻隔,故人類將可能無法直觀發現宇宙中心的神秘內核
  • 為什麼天體和原子都是圓的?
    「小到分子原子,大到宇宙星球為什麼都是圓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星體確實存在很多球體的(如果非要槓一下,這些星體也不都是嚴格的球體),不過也不都是球形的。而原子,分子可都不是球體的。星體我們先從星體說起,實際上星體有很多都不是球體,我們舉個最近的例子,那就是奧陌陌。
  • 為什麼在宇宙中地球和其它的星星都是「圓」的?
    在人們的認知中,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都存在著固定的思維。海水是藍色的、積雪是白色的、血液是紅色的、我們的地球是圓的等等,這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地球和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呢?其實,確切的描述應該是球形。
  • 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子?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
    站在太空中,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看到地球的形狀,它就是一個球體,而且還發現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都是呈現球體,雖然科學家曾經猜想過一種環形的行星理論上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觀測發現這樣形狀的行星。除了行星,其它的大部分天體也都是呈現球體,只有極少數小天體可能會呈現一些不規則的形狀,天體越大,它越會表現得越圓。
  • 黑洞是一個球形天體,為什麼會認為是漩渦?答案刷新對宇宙的認知
    黑洞一直以來是我們最為神秘的天體了,在90年代初德國天文學家卡爾通過計算機得到了愛因斯坦的一個引力方程真空解,揭示了,在宇宙中,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到一個空間點,就會產生奇異現象,而這個質點將會出現一個「視界」界面,黑洞的身份就此問世了。
  • 宇宙中可能存在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要知道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範圍是非常有限的,由於宇宙的膨脹速度超越了光速,早期宇宙的那些天體由於處在超光速膨脹的邊緣地帶,光子無法來到我們面前,自然我們也無法真正觀測到宇宙早期天體。有可能在宇宙未知的區域,在我們還沒有觀測到的區域,存在著一些奇特的天體,科學家對此提出了三個可能的猜測,宇宙中可能還存在著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 宇宙中的各種天體為什麼要轉?
    宇宙天體存在太多神秘和未知,宇宙也是太浩瀚了,太大了,大到無法想像,那麼宇宙中天體它在轉動嗎?是的,各個天體,星系好像都是在旋轉的,地球,太陽,銀河系也都在旋轉,這是自然規律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科學家證明了這一點,物體在被推動和撞擊的時候都是能夠轉動的,宇宙天體的動力就是基本粒子的碰撞,從有宇宙的時候就多次的發生過。
  • 宇宙的天體為什麼都在轉動或運動
    宇宙中的天體,都不可能靜止不動,因為它們不是受引力促使運動,就是時空波推動它們運動,這種時空波就像扔進水塘的石頭激起的波浪。那麼彗星是怎樣運動的呢?其實彗星要麼是兩塊隕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推力使它快速在宇宙中飛翔。
  • 為什麼所有行星都是球體?科學家:原因只有這兩點
    人類總有一種獵奇心理,如所有的西瓜都是圓形的,當日本培育出方形西瓜,瞬間全世界的富豪將之清場,全然不在乎這些西瓜內部其實已經不新鮮。那麼,為什麼所有的行星都是球形的呢?如果把地球造成複雜的十七面體,那麼太陽系模型豈不是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