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宇宙天體形狀是球體?物理學解釋是這樣的,你認為呢?

2020-12-05 神龜洛書

一提起地球,我們會想到的形容詞是蔚藍星球,生命樂園,獨一無二等等,最後或許人們還會給出這樣一個形容詞:地球是球體.

可能你會反駁,地球分明是橢球體.但是無論我們如爭辯地球的形狀一定不會是正方體,長方體一類有稜有角的立體幾何.地球有著球體的形狀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將視線範圍擴大,我們會發現在太陽星這八大行星,甚至包括被排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以及各個行星的衛星,再加上太陽這顆恆星,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給出的示意圖都將這些星體的形狀表現為球體,這是什麼原因呢?換句話來說,為什麼星體在我們潛意識之中以及事實上它的形狀都是球體呢?

簡單的來說,因為重力的作用導致了絕大部分天體都是球形狀的.

在上述列舉中並沒有提及小行星和彗星的形狀,因為它們的形狀並不一定是球星,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地球上大名鼎鼎的哈雷彗星,每隔76年左右就會回歸一次,人們在地球上看到它的樣子就是掃把狀的,因此在封建社會時代常把彗星比作掃把星會給人們帶來黴運.

小行星和彗星因為他們的質量沒有達到一定的重量級所以其形狀很難表現為球形.一旦質量到達某一個極點,其組成物質一定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著重心坍塌靠攏.

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而原子核最初的形成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數億年間,宇宙中原始的中子質子開始結合形成,散布的電子此時與原子核一起形成完整的原子.原子之間靠化學鍵間的作用力形成分子,進而形成宏觀塵埃.

當宇宙塵埃在引力的作用下越來越接近時,就如同女蝸造人一般,根據作用力的不同會結合形成不同的氣體,液體,甚至是巖石.

這些新形成的宏觀物體在引力的作用下進一步坍塌壓縮,形成天體.質量稍大的天體會形成恆星,並在中心地帶進行核聚變過程.有的星體其密度大的超出想像,比如中子星的密度通常相當於每立方釐米重達1-10億噸.

質量相對較小的天體會形成行星。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物質都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擠壓向裡坍塌,只有儘可能佔據最小表面積的物質才有可能存在下去,這樣一來天體很自然地會形成球體形狀.

從計算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物理與數學的問題.

對於一定的體積,球體具有最小的表面積!我們以巖石行星(地球)作為假設前提.

我們假設地球存在能夠有足夠的高度使地球不再成為球體的山脈(山脈高度要超過地球直徑的五分之一,大約2500千米的高度).

我們簡化處理這個問題,已知山底的壓力P=ρgh,ρ是山脈的平均密度,g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一般數值上去9.8,h是山脈的高度.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最開始的結論,大部分的星體是球體的原因是重力作用的結果,小行星與彗星之所以不是規則的球體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級.

物理學中G為引力常數,再加上平均密度ρ和半徑R.重力加速度g=GM/R=4π/ 3G ρR。由於平均密度ρ相對穩定,我們可以假定ρ為定值。所以山底壓力P=4π/ 3G ρRh。

為了更好地理解,4π/ 3G ρ作為常數定值可以暫時不考慮。所以P=kRH(k為上述的定值).山底可承受的壓力的極限值是一定的,由公式我們發現山高h正比於1/R.天體越大,也就意味著山脈越低.

最後不得不感嘆,人類物理學的神奇,它可以為宇宙立法,萬事萬物都要遵循著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一個球體?不能有其他形狀嗎?
    當然你如果有一具小型望遠鏡的話,還能看到彎月一般的金星,也能看到戰神火星,更能看到條紋狀的木星,也能欣賞到太陽系最美的草帽土星,經過種花家「個人天文臺」鑑定,天體確實都是球形的!為什麼都是球體?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他們不是正方體?不是長方體,偏偏是球體!我們在溪流中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鵝卵石,大都呈橢球體,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石頭在水流的搬運下相互碰撞,消磨了稜角逐漸趨向圓滑,但很無奈的是原先的石頭形狀不規則,因此最後形成的是一個橢球體,但天體的球體跟這個無關!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一個球體?
    當然你如果有一具小型望遠鏡的話,還能看到彎月一般的金星,也能看到戰神火星,更能看到條紋狀的木星,也能欣賞到太陽系最美的草帽土星,經過種花家「個人天文臺」鑑定,天體確實都是球形的!為什麼都是球體?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他們不是正方體?不是長方體,偏偏是球體!我們在溪流中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鵝卵石,大都呈橢球體,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石頭在水流的搬運下相互碰撞,消磨了稜角逐漸趨向圓滑,但很無奈的是原先的石頭形狀不規則,因此最後形成的是一個橢球體,但天體的球體跟這個無關!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體?
    #了不起的天文航天#「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形?」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其實天體不都是球形的,前段時間特別火的奧陌陌就不是球形的。通過觀測加上電腦模擬的方式,我們大概可以猜到奧陌陌應該是橢球形的,就是那種很細長的形狀。
  • 你認為整個宇宙是什麼形狀呢?球體?還是扁平體?或者其他形狀!
    事實證明,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係到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以及它是如何開始的。最近,當三位宇宙學家聲稱宇宙會自我捲曲時,這個問題引起了一些公眾的關注。這與許多其他觀察結果相矛盾。那麼誰是對的?首先,如果宇宙向各個方向無限延伸,那麼它的形狀又意味著什麼呢?
  • 為什麼宇宙中大型天體都是一個球體?不能有其他形狀嗎?
    如果,我們沒有藉助先進的設備來觀測宇宙,我們可能也會認為,這個世界就像天圓地方那樣。環球航行、太空飛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真的是球體。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繁星點點,古人只知道夜幕降臨時,太陽西下,月亮和小星星升起來取而代之,卻不知道,遠在天際的小星星,其實和我們地球、太陽一樣,都是巨大的天體。
  • 宇宙是什麼形狀?古人認為是球體,衛星結果或證明他們是對的!
    古代科學家的言論有些人認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從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但實際上,在古代社會就有很多的人對宇宙進行了探索。古希臘的數學家畢得格拉斯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言論,他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他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藉助了先進的儀器,而是對所有的立體圖形進行了觀察,最終發現只有球體是受力最均勻的,因此他認為地球是一個圓球狀的星球,而宇宙也是一個圓球的天體。宇宙是一個球體嗎?除了古希臘的科學家外,我國東漢是也有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就是張恆。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基本都是球體?什麼原因導致了球體?
    沒有任何地基能夠支撐如此高的建築,重力最終會把這些建築拉向中心,最終把立方體變成一個球體,將引力中心變成物理中心。(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 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子?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
    站在太空中,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看到地球的形狀,它就是一個球體,而且還發現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都是呈現球體,雖然科學家曾經猜想過一種環形的行星理論上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觀測發現這樣形狀的行星。除了行星,其它的大部分天體也都是呈現球體,只有極少數小天體可能會呈現一些不規則的形狀,天體越大,它越會表現得越圓。
  • 浩瀚的宇宙到底是是不是圓形球體的,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
    而如此浩瀚的宇宙到底是一個怎樣 形狀,估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圓形球體吧,可是現在隨著空間三維特性來說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是很多的,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宇宙的形狀其實主要是受限於自己所誕生過程中的條件約束,宇宙的每一部分還有每一次的變遷,以及內部相互的作用互動等等才最終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宇宙形態,那麼具體要怎麼看宇宙的形狀呢,讓我們先來拿掉一個維度,就像是宇宙存在於一個二維的表面,會是一個什麼具體的形態,一般來說二維最形象的就是平面紙張這樣的,將這張紙捲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圓柱體,然後我們從一側離開從另一側進入不過這仍然是一個平坦的表面。
  • 天體運動的原力是什麼?晚年牛頓痴迷神學,認為是上帝踢了一腳
    答案顯然是太陽的引力作用,而太陽自身也會自轉,它自轉的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對此很早就有天文學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天體的運動與其形狀和形成過程密切相關。宇宙中大多數天體的形狀都接近球體,因為在天體形成的過程中最中間的引力不斷地吸引周圍的物質,也就是說天體的旋轉在天體還沒正式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 為何宇宙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是圓形球體的?難道是被誰捏出來的?
    阿波羅登月從這種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就像一個球體懸浮在宇宙空中,藍色海洋和白色的白雲相得益彰,在加上灰黃色陸地的點綴,讓地球看上去非常美麗,而從這種照片我們也看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後來隨著太空人和探測器拍攝到其他天體照片對比,發現絕大多數天體的形狀都是圓形球體,包括行星、恆星、彗星也是圓的,在宇宙中除了隕石
  • 為什麼有的天體是球形有的天體形狀不規則?
    宇宙中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天體。個頭比較大的恆星是球形的,類木行星和類地行星也是球形的,比行星個頭再小一些的矮行星也是球形的。如果天體的個頭再小一些,形狀很可能就不再是球體,小行星帶中的那些天體以及土星光環中的碎片都是一些不規則的形狀,第一個被確認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奧陌陌,它就是不規則的長條狀。為什麼質量大或個頭大的天體能夠是球形呢?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情景:在地球上建起了一座高1000米的樓,建樓的時候會想盡各種方法避免這座摩天大樓的倒塌。
  • 為什麼天體都是球形的呢?宇宙中的衛星的形狀是怎麼形成的?
    恆星,行星和其他天體之所以都是球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是其他別的千奇百怪的形狀,完全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任何物體都會對其他物體產生吸引力,因此有很多個不均勻分布的相同例子,總是傾向於聚在一起形成行星和恆星,同時還有許多其他力的作用。
  • 宇宙中的天體發出的神秘信號是什麼?科學家:物理學也無法解釋!
    宇宙中的天體發出的神秘信號是什麼?科學家:物理學也無法解釋!人類在地球上誕生、生存、發展。在人類的眼中,地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存在。隨著科學的進步和載人航天技術的提升,人類已經可以進入外太空,進入外太空之後,才發現地球在宇宙中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宇宙中蘊含著數以億萬顆的星體。
  • 為什麼行星幾乎都是球體?
    畢竟,如果不是球形,我們構建太陽系模型時將面對更多挑戰:不能使用小的泡沫球,我們不得不製作一大堆二十面體形狀的行星模型。圖解: 在這張由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土星照片中,你能看到一個土星環中間的凸起。但,你有想過為什麼行星是球形的麼?
  • 為什麼大多數天體是球形?這種假設太有說服力了!
    現在讀幼兒就已經要學習各種不同形狀了,所以各位成年人們,為什麼大多數天體是球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呢?相信有很多大寶寶們解答不出這個問題來!接下來是有趣的科普,真相會讓你感到意外嗎?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天體!自古,腳下一望無際的大地是人們感覺到平坦、厚重、堅實又可靠的地方!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實際上,人類早就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很多睿智的古人也給出了他們認為的答案,比如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等人在公元前500年的時候就認為地球是圓球形的,這是因為他發現在所有立體圖形中,只有球形是各處受力最均勻的,也是最完美的物體形狀,因此他認為不但地球是圓球形的,宇宙也應該是個圓球形狀的天體。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對於天體物理學它意味著什麼?中微子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粒子。如果他們有質量,意味著它們:科學家也認為中微子或許具有質量很大的左手徵夥伴,如果是這樣,那麼暗物質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此外,在超新星爆發時,中微子也會帶走大量的能量;中子星冷卻也跟它們有關;它們也會影響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即微波背景輻射)。
  • 研究表明:宇宙或是一個球體!而且比平坦宇宙能容納更多暗物質!
    事實上,我們對宇宙的全部理解都是建立在觀察到的基礎之上。現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新研究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得到證實,可能會引發宇宙學危機。研究表明,宇宙的形狀可能是彎曲的,而不是像先前認為的那樣是平坦的。
  • 為什麼天體和原子都是圓的?
    「小到分子原子,大到宇宙星球為什麼都是圓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星體確實存在很多球體的(如果非要槓一下,這些星體也不都是嚴格的球體),不過也不都是球形的。而原子,分子可都不是球體的。星體我們先從星體說起,實際上星體有很多都不是球體,我們舉個最近的例子,那就是奧陌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