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科學家們在1960年觀察到金星大氣比金星本身的自轉速度快,經過日本「赤月」號環金星衛星多年觀測,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超轉速是由於金星向日面和背陰面的溫差造成的。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並且以其速度而聞名。離太陽的第二遠的行星金星,則完全相反,它以速度慢而聞名。這顆熾熱的行星需要243個地球日才能繞地軸旋轉一圈。然而,金星的大氣層是獨立運行的,只需四個地球日就可以完成同樣的旅程。
近6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種大氣超旋轉現象,但一項研究可能剛剛破解了金星雲層中的奧秘。
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小池百合子在一份聲明中說:「自20世紀60年代發現金星大氣發生超級旋轉以來……其形成和維繫背後的機制一直是個謎。」
圖解:該圖顯示金星的大氣比金星的自轉速度快。圖源:ESA
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氣潮汐波使金星大氣旋轉速度遠高於金星本體。這些潮汐波是由於太陽在白天的加熱,夜晚溫度相對較低而形成的。
金星是以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而命名的,在其厚厚的雲層中還隱藏著更多的神秘。金星的大氣層以每秒200米的速度運行,比行星本身的旋轉速度快60倍。
這種超級自轉對於金星來說是相當獨特的,它只能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中被觀測到。
為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這項新研究的研究小組使用Akatsuki太空飛行器獲得的圖像。這艘太空飛行器,也被稱為金星氣候軌道器,用於探測金星大氣,於2010年5月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並於2015年12月開始環繞金星運行。
圖解:在日語中,Akatsuki的意思是「黎明」或「黎明」。在四年半的旅程中,它提供了關於太陽風是如何產生的信息,也為解決太陽日冕加熱問題提供線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他們的飛船Akatsuki將再次嘗試進入環繞金星的軌道。圖源:JAXA
科學家小組跟蹤雲層,並從Akatsuki飛船上的紫外和紅外相機拍攝的圖像中獲取金星表面的風速。
在分析了這些數據後,科學家們注意到了一種熱潮汐,或者說是一種由太陽在赤道附近加熱而引發的大氣波。金星的平均溫度是462攝氏度,但是在高層大氣中溫度會變低,從-43攝氏度到-173攝氏度。
金星上的大氣波加速了低海拔處大氣的自轉,使其速度比行星本身快得多。
圖解:改圖表明金星的大氣以高於金星本身的速度旋轉的機制。圖源:inverse
科學家們經常認為,金星的現在的狀態就是地球的未來長期要面臨的處境。這兩顆行星有著相同的大小和組成,金星在年輕時可能一度看起來像地球,但它的大氣變化導致了我們今天觀察到的乾燥行星。
圖解:該圖為藝術家對以前盛水的維納斯的印象。研究金星的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某個時刻,金星的含水量遠遠超過了今天乾燥的大氣所顯示的水平,甚至可能是海洋。但隨著太陽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亮(這是老化的自然結果),金星的表面溫度上升,最終蒸發了所有的海洋。圖源:inverse
因此,對金星的研究不僅能讓科學家們對太陽系中的行星有深入的了解,也為大氣科學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研究案例。
圖解:金星。這是一張由麥哲倫任務返回的數據彙編而成的全球雷達圖像拼接圖。可見光波無法穿透金星上厚厚的雲層,雷達需要從太空觀察地表。圖源:NASA
金星在研究太陽系外奇異的系外行星方面也很有用。
圖解:用氣體照射光線時,氣體中的化學物質會吸收光線並在其上留下化學特徵。在這種情況下,行星發出的氣體包裹層吸收了恆星色球層的光。由於這項新技術,以前「隱藏」的系外行星可能很快就會曝光。圖源:NASA
霍裡諾奇說:「我們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上的大氣系統,這些系外行星的一側總是面向中心恆星,這與金星擁有很長的太陽日類似。」
摘要:金星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其旋轉速度是地表的60倍,這種現象被稱為超自轉。我們利用從Akatsuki太空飛行器上獲得的數據,來研究在旋轉速度最高的雲層中如何維持超級自轉。熱誘導的緯向垂直環流使繞旋轉軸的角動量分布均勻化。維持超級自轉需要大氣波和湍流來抵消。在這些影響中,熱潮汐在低緯度雲頂附近傳輸角動量,維持旋轉峰值。其他行星尺度波和大尺度湍流的作用方向相反。我們認為在中緯度,水動力不穩定性會調節角動量分布。
作者: inverse
FY: 武薇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