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鎖定星球的「中間地帶」可能孕育生命形式

2020-11-24 cnBeta

據國外媒體報導,潮汐鎖定的星球非常特殊,一側永遠是白天,另一側永遠是夜晚。然而,科學家最新研究稱,這樣的星球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浩瀚宇宙非常奇特,對於一些星球,會看到「太陽」永遠不會升起或者落下,如果一顆行星繞軸旋轉一次所需時間與繞主恆星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那麼站在該行星表面就會看到主恆星始終靜止不動,這樣的行星僅有一側朝向主恆星,該情況叫做「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行星僅能一側朝向主恆星,這將影響該行星的氣候系統。圖中藝術家描繪的系外行星猶如一顆巨大的眼球,行星光亮一側是液態海洋,黑暗一側覆蓋著冰冷外殼。

潮汐鎖定行星是「雙面世界」,一側總是白天,而另一側是永恆的夜晚。兩側之間邊界是永久微明的細環區域,這裡的「太陽」可能持續升起,也可能持續不升起,但該區域光亮微明,比永恆的黑夜更亮一些。太陽系許多星球都處於潮汐鎖定狀態,其中包括:月球,其他太陽系中環繞主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也可能是潮汐鎖定。

多數潮汐鎖定行星不適宜居住,一側被主恆星烘烤,另一側處於冰凍之中。天文學家對此類行星非常好奇,他們像科幻小說愛好者一樣,一直思考此類行星是否可以孕育生命。目前,複雜的計算機模型和最新數據正在揭示這些潮汐鎖定星球的大氣層,這些研究將進一步證實——可能一些星球適宜生命存活。

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雷蒙德·皮爾霍姆博特說:「潮汐鎖定沒有什麼特別糟糕的,永恆白天的區域是非常好的棲息地,可以孕育許多生物。」

旋轉變慢

最鄰近的潮汐鎖定星球只需觀測月球即可,我們的月球與地球保持潮汐鎖定狀態,受地球引力幹擾作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月球旋轉速度已變慢。就像月球引力對地球海洋的作用,產生海洋潮汐,恆星引力對環繞的巖石行星產生影響,形成巖石隆起區域。

當引力作用使一顆天體自轉變慢或者加速時,它就會潮汐鎖定母天體(圖中一顆行星潮汐鎖定在它的主恆星),在這種情況下,繞軌道運行的天體總是與它的母天體「鎖定一側」,我們的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鎖定,科學家猜測許多環繞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也可能被潮汐鎖定。

如果一顆行星自轉速度比它環繞恆星的速度快或者慢,那麼行星隆起部分就會稍微偏離中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引力對偏離中心的隆起部分的拖曳作用將逐漸減緩或者加速行星自轉,直到它們達到平衡:行星每環繞恆星旋轉一次,恰好環繞軸心自轉一次。

這種潮汐效應在距離它們軌道非常近的行星上最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月球潮汐鎖定在地球,而地球卻沒有潮汐鎖定在太陽。

冥王星和冥衛一也是潮汐鎖定星球,兩顆星球一側始終朝向彼此,它們軌道非常鄰近,體積大小也非常接近,以至於潮汐力導致它們自轉同步。

冥王星和冥衛一處於潮汐鎖定狀態。通常情況下,一個繞軌道運行的天體與另一顆較大天體潮汐鎖定,但是冥王星和冥衛一體積接近,並且軌道距離很近,所以它們保持潮汐鎖定狀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家丹尼爾·科爾稱,儘管天文學家掌握潮汐鎖定星球的確切數量,但「基本預期」是,許多系外行星以該方式與它們的恆星彼此相連。

多數潮汐鎖定星球都是「與眾不同」的,一側被高溫烘烤,另一側被冰凍。以大型巖石行星55 Cancri e為例,它每隔18小時環繞類太陽G型恆星運行一周。

在近期發表的《流體力學年鑑》中,皮爾霍姆博特描述了潮汐鎖定星球的大氣層,他說:「它太熱了,在『白晝一側』會形成永久巖漿海洋,巖石蒸汽將蒸發到大氣層中,然後在靠近『黑夜一側』附近區域凝結,因此該星球的雨水是由一氧化矽等物質構成。」

空氣和水

在上個世紀,天文學家錯誤地認為金星可能處於潮汐鎖定狀態,1903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兩個永遠僅有白晝和黑夜的獨立區域之間,肯定存在一片廣闊的玫瑰色朦朧地帶,這裡的氣候條件可能非常適合智慧生物存在。

美國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多裡安·阿博特說:「科幻小說曾出現過『過渡帶』宜居性的樂觀看法,小說中描述潮汐鎖定行星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之間的區域足夠溫暖,可讓水以液態形式存在,或許還能讓生命存活下來。」

研究人員對以上理論提出了質疑,天文學家稱之為「終結者」的過渡帶對於需要陽光生存的生物體而言是非常貧瘠的,但如果保持適當的大氣層,可能就不需要一個過渡帶來支持生命。

大氣層將熱量輸送到行星周圍,為液態水(或許還有生命)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阿博特稱,液態水或者地外生命不僅在「終結者」過渡帶,它們將到處都是。

這裡有一個宜居平衡點:大氣層密度必須足夠大,才能輸送熱量,但又不能密度大到讓人窒息。相反,如果黑暗的一側變得太冷,它可能會凍結空氣,佔據整個大氣層。

圖中是從地球上空拍攝的黃昏,呈現從白天到夜晚的逐漸過渡,吸引著人們的想像,他們認為系外行星的過渡地帶可能存在地外生命,這裡有生命宜居的大氣層,可能是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區域。

2016年,阿博特和科爾設計一項模擬實驗表明,正確的宜居平衡點是可以實現的:一些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可以保持「恰好合適」的大氣層,這些大氣層可以有效地將熱量轉移,甚至使黑暗一側保持溫暖。

科爾說:「這是很奇怪的,雖然這將是永久黑夜,但仍可能存在類似地球的生命宜居條件,以地球兩極為例,那裡雖然陽光稀少,但不乏生命存在,地球兩極的氣溫不會極度寒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風或者洋流運動重新分配了熱量。」

在地球上,海洋對於全球熱量循環扮演著關鍵角色:水比空氣更能儲存熱能,而且能更有效地將熱能傳遞出去。因此,海洋和大氣層對於潮汐鎖定系外行星的晝夜兩側恆溫效果發揮著重要作用。

哈佛大學研究系外行星大氣層的研究員馮丁說:「海洋會蒸發,促使大氣雲層形成,而雲層在調節行星環境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水蒸汽不斷聚集形成雲層,可作為一種反射毯,將入射的恆星輻射反射回來,有助於行星冷卻。」

一些計算機模擬表明,雲層可使溫度保持在足夠低的水平,促使系外行星形成海洋,否則這些星球表面會非常熾熱高溫,同時雲層可以形成降雨。在行星的白晝一側,在陽光最強烈的區域產生較強上升氣流,會將溫暖潮溼的空氣向上移動,最終形成暴雨。

陸地和生命?

降雨可以幫助調節潮汐鎖定系外行星的溫度,尤其是有陸地的星球,在地球上,雨水與裸露的巖石發生反應,以礦物的形式捕獲一些碳,並將其從大氣層中帶走,這有助於地球降溫。皮爾霍姆博特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化學風化作用可使潮汐鎖定行星的二氧化碳水平處於可控範圍。」

他推測,其他大氣氣體也可使系外行星更適宜居住。例如:氮氣可將水分困在大氣較低位置,從而有助於防止水分流失。在大氣層中,氮氣暴露在較少的紫外線下,而紫外線會將水蒸汽分解為氧和氫,含氮大氣層將有助於維持液態海洋,對全球溫度調控具有關鍵作用。

科學家可以將這些變量輸入計算機模擬系統,但許多系外行星大氣研究都是推測性結論,潮汐鎖定天體的研究也不例外。首先,能夠證明所有這些變量真實性的數據很少。科爾說:「大多數系外行星的大氣天文學一直局限於那些看起來不太像地球的行星,它們的體積更大,經常被密集大氣層所覆蓋,例如:海王星和天王星。」

圖中是美國宇航局太空旅遊海報,呈現一顆系外行星環繞紅矮星TRAPPIST-1運行,天文學家認為,TRAPPIST-1系統中有7顆行星,它們都與該恆星保持潮汐鎖定。圖中太空旅客抵達的是TRAPPIST-1e,這顆行星位於恆星宜居帶,專家推測TRAPPIST-1e表面存在液態水。

但是使用最新勘測儀器,例如: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將顯著增大已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數量。當2021年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時,儘管可能因為新冠疫情而推遲發射,未來科學家對該太空望遠鏡充滿期望,它將對系外行星進行更詳細的觀測,包括行星大氣層組成數據。

這些數據將幫助天文學家完善他們的模型設計,更好地理解任何行星適宜居住的條件,包括那些遙遠的、潮汐鎖定行星。有可能發現數萬億顆系外行星,其中一些星球存在能孕育生命的淺海,溫暖陸地可使許多爬行生物生長和活動,密度適中的大氣層可使飛行生物在空中自由飛翔。在持續存在外星太陽的永恆陽光下,生命能夠世代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適居帶內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 最近在這個頻道上,我們一直在討論液態水會不會不只存在於恆星的適居帶(CHZ)內。
  • 太陽系潮汐鎖定的星球知多少?
    我想大概是指有的行星被太陽引力潮汐力鎖定吧,也很可能是問題中的「有的星球」。所謂潮汐鎖定,就是指兩個天體本來都有自己的公轉和自轉規律,但由於距離較近,引力分配到天體上的力不均衡,就會出現潮汐力。最典型的就是月亮與地球的引力潮汐力,可以從地球上的海水看到。
  • 小科普:如何在一顆「潮汐鎖定」的星球上生活?
    天文學家認為,我們星系中大多數溫度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都有可能存在潮汐鎖定現象。因為它們的軌道周期和自轉周期是一樣的,所以這些行星朝向太陽的一面總是固定不變的——就像月球在環繞地球的過程中我們總是看到它固定的一面一樣。潮汐鎖定的現象如此普遍的原因也很簡單。
  • 潮汐鎖定的星球:「太陽」永不會下山,只有「朦朧地帶」可以生存
    文章稱,天文學家認為,在宇宙中,大多數溫度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潮汐都有可能處於鎖定狀態。因為它們的軌道周期和自轉周期是一樣的,所以這些行星總是對恆星呈現同一面——就像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一樣。潮汐鎖定星球如此多的原因很簡單。
  • 冰封星球「恩克拉多斯」,可能它正孕育著生命
    ,土衛二的表面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著,從宇宙看土衛二,就是一顆美麗的白色星球。如此惡劣的環境,如何能孕育出生命呢?地質活動30年前,旅行者1號2號路過土衛二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土衛二在靠近北極的區域有大量的隕石坑,而靠近南極的區域只有極少的隕石坑。要知道一顆衛星上的隕石坑大多是均勻的,比如我們的月球。
  • 如果地球被潮汐鎖定,生命將如何生存?
    在宇宙中有一種關係,一個星球完全被另一個星球「迷住」,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它。沒錯,那就是「潮汐鎖定」。現在月球就被我們的地球潮汐鎖定著。那麼,地球有沒有可能也被潮汐鎖定?地球生命又將如何生存?地球會被鎖定嗎?
  • 如果地球被潮汐鎖定,生命將如何生存?
    在宇宙中有一種關係,一個星球完全被另一個星球「迷住」,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它。沒錯,那就是「潮汐鎖定」。現在月球就被我們的地球潮汐鎖定著。那麼,地球有沒有可能也被潮汐鎖定?地球生命又將如何生存?地球會被鎖定嗎?
  • NASA行星獵人發現首個宜居行星:被潮汐鎖定,可能有外星生命
    【ALENG 自媒體】1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剛剛發射升空不足兩年,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星系探測器(TESS)就傳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距離地球101.5光年外,發現一個圍繞紅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位於該紅矮星的宜居地帶,表面能夠存有液態水,可能會有外星生命誕生。
  • 沒有大氣層且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對生命而言意味著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了解到更多星體的組成和生命信息,在宇宙學的認知錄上添加了重要內容,也對恆星和行星本身的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輪廓。系外行星和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這些天體總是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每一顆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比如,系外行星LHS 3844b這顆沒有大氣層、並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其圍繞運行的M矮星和類太陽恆星有所不同,對生命而言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比鄰星b被潮汐鎖定沒法宜居?科學家:超算模擬結果是這樣的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鑑於地球是已知的生命星球,是一顆能夠發展出生機勃勃跡象的生命星球,所以,我們在尋找宜居行星、外星生命時,都會參考地球的環境條件。如宜居星球需要位於宜居地帶,這顆星球的自身環境要比較優越,溫度適宜、有大氣層、磁場、液態水等。
  • 冰火兩重天,假如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了,會發生什麼?
    現在為你闡述如果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將發生什麼?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只能看見月球的一側?那是因為月球離地球太近以致月球面對我們的一側受到了地球更強的引力,且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與饒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一樣長,這就使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
  • 若地球被太陽的潮汐鎖定,人類還會出現嗎?
    因為月球被地球的潮汐鎖定了,所以,月球的背面是永遠不會對著地球的,所以,多年來關於月球的「陰謀論」才會層出不窮,不多,在我國的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之後,很多人也就對此不再感到懷疑了。那麼,月球被潮汐鎖定了,它還會圍繞著地球運行嗎?
  • 稀薄大氣行星避開恆星的「潮汐鎖定」
    被大氣層包裹的行星可能避免主恆星的「潮汐鎖定」,稀薄的大氣層甚至層使得行星保持自由轉動的狀態,好像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天與黑夜一樣。加拿大和法國的天文學家團隊最近探討了行星大氣層的物理作用,新的理論視角增加了「生命行星」存在的可能性。
  • 如果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人類還能生存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是因為太陽在不斷的向它提供著光和熱。而地球在自轉的過程當中讓星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受到太陽的普照,得到太陽所帶來的溫度。以此才保證了生命你的生存與發展,在天文學領域,有一個概念叫做潮汐鎖定,像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鎖定。
  • 月球已被地球潮汐鎖定,若地球也被太陽潮汐鎖定,會有哪些變化?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一顆被地球潮汐鎖定的衛星。何為潮汐鎖定呢?簡單來講,就是大質量天體的引力作用導致小質量天體失去了自主自轉的能力。但月亮就不同了,由於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月球的自轉並不是自主行為,而是受地球引力控制的。正因如此,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與其繞行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相等的。簡言之,月球上的一天和一年都等同於地球上的一個月。同樣是因為潮汐鎖定的關係,月球永遠都只有一個面朝向地球。
  • 月球到底有沒有自轉,這種被潮汐鎖定的星球是獨特現象嗎?
    所有的星球開始都是自轉的,只不過有更大的星球在牽引著它們,慢慢就被禁錮了。這個禁錮的方式就叫「潮汐鎖定」。就像一個孩子在大人的管教下,由於太嚴苛太過保守,這個孩子本來天真好玩的本性就被漸漸磨滅了,成了一個木那或者很像大人的孩子,缺乏動感和創造性了。
  • 如果月球沒有被潮汐鎖定地球引力對月球造成的潮汐隆起是會移動的
    所謂潮汐鎖定說的是圍繞著一個星球旋轉的天體因為重力梯度,使得天體永遠以同一個面對著另一個天體,月亮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公轉一周是一個月,它自轉一周也是一個月,在地球上你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半球,這就好像有個人圍著你轉圈,他一直面向著你,今天來聊聊潮汐鎖定現象。
  • 潮汐鎖定的行星如何能避免「大冰凍」命運?
    在恆星周圍的「宜居帶」,在地球表面的地球表面,它的溫度足以讓液態水存在,這一直是評估其他星球生命潛力的黃金標準,但隨著我們對天體生物學的理解加深,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其他可居住的線索。即使是在一個行星或月球處於可居住帶的位置,在外星世界形成條件的日子、夜晚和季節也會與地球截然不同。
  •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那地球為什麼沒有被太陽「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潮汐鎖定」的天體繞自身的軸旋轉一圈要花上繞著同伴公轉一圈相同的時間,這種同步自轉導致一個半球固定不變的朝向夥伴。在宇宙當中,潮汐鎖定現在是十分普遍的,在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有很多,比如地球鎖定了月球,火星鎖定了2顆衛星,木星鎖定了8顆衛星,土星鎖定了15顆衛星,天王星鎖定了5顆衛星,海王星鎖定了2顆衛星。
  • 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有海洋有大氣,不是木衛二
    ​太陽系內的行星和衛星非常地多,但是唯一具備孕育生命的星球卻只有地球。畢竟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不過,也不代表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就絲毫沒有生命孕育存在的跡象。只不過人類的能力有限罷了。哪怕在人類的眼皮子底下,早就已經有星球在悄悄地孕育發展文明了,人類卻苦於無法登陸這些星球。還一直在問自己,宇宙中究竟是否存在除了我們的之外的,其他的外星生命和高等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