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時鐘是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在1947年設立的,它是一個虛構的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其中時針永遠指向午夜零點的位置,而分針的位置則是不固定的,末日時鐘會在每一年的一月份重新進行一次評估,調整分針的位置,標記我們的世界距離毀滅的距離,當分針恰好和時針一樣都指向午夜零點的時候,也就是午夜零時和象徵著世界末日的來臨,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會根據世界的局勢來判斷,將分針撥近或者撥離子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警示人們,而在當今世界決定末日時鐘撥動的主要因素是核戰爭和全球的氣候變化,在1947年末日時鐘剛剛誕生的時候,對人類最大的危險就來自核武器,而在2007年則把全球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災難性破壞,首次考慮在內,值得一提的是,末日時鐘的最近一次調整是在2020年的1月23日,這一次,末日時鐘的分針撥近子夜二十秒,分針整體距離子夜只有一百秒的時間,這是末日時鐘,自誕生以來,距離午夜零時最近的一次,不過這只是一個比喻,不是真的意味著世界只剩下一百秒的時間了,設計末日時鐘的主旨主要是提醒人們,我們自己製造的危險技術距離摧毀世界有多近,同樣也在提醒我們,如果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須要解決這些潛在的危險。
在1943年核物理學家亞歷山大·蘭斯多夫被邀請到了芝加哥,與數百名科學家一起參加一個秘密的項目,參加一個秘密的項目,也就是曼哈頓計劃,專門負責研製原子彈,其實早在1939年,曼哈頓計劃已經秘密的展開了,原名為代用材料項目發展,後改名為曼哈頓工程區,曼哈頓計劃於1942年正式命名,僱傭超過13萬人員,花費將近二十億美金,超過90%的費用都用來建造工廠和製造核裂變的原材料,因為在1945年的7月16日,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試爆成功,代號三位一體核試驗,爆炸當量大約相當於兩萬一千噸TNT炸彈,他們在曼哈頓計劃中的工作也使得結束二戰成為了可能,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在1945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美軍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彈,隨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但是在這次事件之後,蘭斯多夫和他的許多同事一樣,開始對未來的和平表示極大的不安,他們開始意識到人類發明了足以滅絕自己的手段,為了將他們意識到的這個嚴重的問題,讓更多的人知道,蘭斯多夫和他的同事們開始散發新聞快訊,當時稱為原子科學家簡訊,在1947年的6月份,這個簡訊成為了一本雜誌,蘭斯多夫的妻子是一位畫家,她的風景畫曾經在芝加哥美術館展出,她毛遂自薦想要製作雜誌的第一張封面,但是實際情況是留給插圖的空間並不大,而且預算只允許使用兩種顏色,不過最終她還是找到了解決的方案,就這樣,世界末日時鐘誕生了,可以這樣說,這個由蘭斯多夫妻子設計的末日時鐘,將核物理學家的擔憂和焦慮轉成了簡單而殘酷的視覺圖像,不斷調整的時鐘似乎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迫在眉睫,而且對於一個由科學家組成和主導的雜誌,他們巧妙的避開了使用蘑菇雲這種令人不安的圖像,轉而使用了一種測量儀器,從這點來講也是很科學的,每次時鐘調整並不是由一個人主觀上來決定,而是會徵求各個領域專家的意見,其中就包括13位諾貝爾獎得主,而時鐘從創造至今已經先後移動過了二十次,末日時鐘的首次調整就是在它誕生的時候,在1947年末日時鐘誕生,不過時鐘設立的時候恰好是在冷戰時期,為了告知人們存在核戰的危險,當時將分針調整到了距離午夜僅有七分鐘的時間,溫室行動是美國的第五次核試驗,也是1951年內的第二次核試驗,也為氫彈的研製奠定了基礎,實驗場所設置在太平洋試驗場,所有的原子彈爆炸測試都在高大的鐵塔上進行,以模仿在空中引爆原子彈的情況,而隨後,在1953年,在美國測試了第一枚氫彈後的幾個月,蘇聯也做了同樣的事情,這一次末日時鐘的分針做出調整,設置在了距離午夜兩分鐘的位置,不過,在此之後,隨著核軍備控制協議的籤署,全球性的災難威脅逐漸減少,分針距離午夜的時間逐漸被移遠,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和俄羅斯籤署條約開始大幅度的削減核武器庫,而且隨著核武器庫的削減,兩國的大多數洲際飛彈和轟炸機都從警戒狀態當中脫離了出來,他們根據當時世界局勢的判斷,這次分針調整到了距離午夜17分鐘的位置,而這也是末日時鐘,設置以來,距離午夜最遠的一次,2007年,美國和俄羅斯仍然在核武器方面進行著對抗,同時朝鮮也在進行核試驗,在國際社會,許多人都擔心伊朗會計劃收購炸彈,此外,全球氣候變化也給人類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已經在發生,洪水,乾旱加劇和極地冰川融化,正在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宣布,再次撥動時鐘用來反映全球核威脅增加的情況,不過,這一次委員會首次將全球性的氣候轉變這一因素一起考慮在內,因為他們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會助長核能應用,也就是全球氣候轉變會導致飲用水短缺,從而有可能引發戰爭,由此會間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機會,這次分針距離午夜的時間是五分鐘,2018年,雖然核威脅和氣候變化仍然是主要因素,由科學家和其他專家組成的公告小組已經開始研究其他的破壞性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基因編輯和網絡威脅,他們認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環境已經開始變得複雜而多變,對於全球而言舊的威脅仍然存在,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威脅開始湧現,所以時鐘再次調整,這次的分針距離午夜的時間是兩分鐘,2019年分針距離午夜仍然是兩分鐘,沒有變化。
但是到了2020年,時鐘又再一次進行了調整,2020年1月23日,原子科學家公報一致決定發布公告,他們認為人類繼續面臨兩個同時存在的危險,也就是核戰爭和氣候變化,再加上技術的革新又加劇了這種風險,在核領域,伊朗和朝鮮核計劃有關的衝突仍未解決,在2019年,公眾對氣候危機的認識有所提高,但是人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行動仍遠遠不足以應對眼前的挑戰,在去年的聯合國會議上,各國代表都做了精彩的演講,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計劃,以進一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過大範圍的野火以及比預期快的冰川融化都證明了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除了這些,人工智慧正在瘋狂的發展,並且如果人類逐漸失去對AI的掌控權的話,AI就會成為新的威脅,此外,對於超音速武器的研究以及太空軍隊的成立,都意味著全球總體趨勢是朝著複雜,高科技,高度自動化、高速作戰的方向發展,但是這些不穩定的新科技,對於人類來說,如果控制的不好都是潛在的危險,所以,根據以上的數據,他們再次調整了末日時鐘,而在這一次,分針距離午夜僅僅有100秒的時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末日時鐘,自1947年誕生以來,距離午夜最近的一次。
視頻連結:https://www.ixigua.com/686749674431437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