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通過圖像信息傳遞著豐富多樣的地理信息,突破地圖關也就基本突破了地理學。關於地圖的掌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訓練:
一、讀圖(圖名、圖例、地理事物分布或變化信息);
二、說圖(將自己看到的圖像信息用地理語言闡釋出來);
三、填圖(將一些重要的地理規律原理圖、地理事物分布圖等的關鍵信息去掉,自己補充);
四、繪圖(通過精細的繪畫過程對圖的印象和細節把握更精準);
五、記圖(強化記憶將圖像信息存儲在大腦中);
六、換圖(對圖像信息進行有效的轉換增強規律性、可讀性或者利於理解和記憶)
世界氣候分布圖
背圖重要信息提示:
1.符合氣候分布模式圖的不需要重複背。不符合規律的是我們本節重點把握部分。
2.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澳大利亞東北、巴西東南、西印度群島東北、中美地峽東北的熱帶雨林氣候:
成因:信風+洋流+地形
3.幾內亞灣北側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緯度:緯度低,熱量足。洋流:幾內亞暖流(赤道逆流)經過,增加了降水和氣溫。大氣環流+地形: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變成西南風,該地位於高原邊緣,西南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4.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成因:地形(高原地形,海拔高,氣溫降低,空氣對流作用不旺盛,降水量較小。)
5.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最大的沙漠氣候區的成因:
緯度: ①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
大氣環流: ②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下沉氣流;
③東部緊鄰亞洲,東北信風來自亞歐大陸,乾燥;
洋流: ④西部有寒流(加那利寒流);
地形:⑤西部海岸線平直,東部高原廣布,阻擋海洋氣流
6.索馬利亞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
夏半年:受離岸風控制,降水少;索馬利亞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溼
冬半年:東北信風來自阿拉伯半島(亞歐大陸),乾燥少雨
7.非洲20°S --30°S附近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溼季:來自海洋的氣流(東南信風)越過暖流上空帶來大量水汽;
乾季: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影響該地,降水少。
8.歐洲西部是世界最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原因
①緯度位置:歐洲西部大部分位於北緯40°~60°之間,屬溫帶。
②海陸位置:西臨大西洋,海岸線曲折,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③大氣環流:盛行西風控制該區,多氣旋活動,從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經過,可帶來暖溼氣流,形成降水。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④洋流: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歐洲西部,對沿岸地區起到增加溼度和提高冬季氣溫的作用,使歐洲西部成為同緯度冬季氣溫最高的地區。
⑤地形:歐洲西部、中部為平原區,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利於海洋溫和溼潤的氣流深入內陸。
9.太平洋沿岸的熱帶沙漠氣候(阿塔卡瑪沙漠,秘魯沙漠)直逼赤道,以及太平洋沿岸氣候局限在沿岸地帶又是受那些因素影響?
①大氣環流: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乾燥少;且位於東南信風背風坡
②地形:山地緊逼海岸,使得熱帶沙漠只能沿海岸南北延伸;(3)洋流:秘魯寒流減溫減溼
10.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裡東西距海均較近,且位於西風帶的範圍內,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分析其成因?
①地形:海拔高,且處於西風的背風地帶,受山地的阻擋,處於雨影區,降水稀少
②洋流:西風漂流,寒流流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