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氣候、水循環、河流補給)

2021-02-28 高中地理輔導
知識點

(1)非洲的氣候分布

非洲主要有5種氣候類型,大致關於赤道對稱。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圖1 非洲的氣候分布圖

(2)水循環的過程

水循環分為3個過程,如下圖所示,從左向右依次是是陸上內循環(植物蒸騰、蒸發、降水、下滲)、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蒸發、降水)。

圖2 水循環過程示意圖

例題

圖2 例題

答案:D、B

精講精析:(1)判斷地理位置。從上圖的經緯線,發現該地位於10°N~15°N,10°E~20°E,即位於非洲的中北部。

(2)判斷氣候。將經緯度區間,與非洲氣候分布圖對應,可知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幹、溼兩季。

(3)判斷河流的補給。該地區位於熱帶草原區,且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南部和東部有3座山峰,但只有最南部的那座在河流的旁邊,因此山地冰川、積雪融水並不是河流補給的主要形式。因此可以推測,在溼季的降水,是該地河流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

(4)判斷水循環過程。該地位於非洲內陸,流域面積較小,水汽不足以「飄」到海面參與水循環,但會參與當地的水循環過程。因此8題選擇D。

(5)判斷流域、水位。圖中的下面那幅圖是流域圖,面積沒有變化。上面那幅圖是水域面積圖,從1963年~2001年,面積逐漸縮小,只剩下東南角的湖面。

(6)判斷湖底高度。1963年~2001年之間,湖泊逐漸乾涸,水越淺的地方乾涸越快。因此西北角的湖水比較淺(湖底高度高),東南的湖水比較深(湖底高度低)。

總結

水循環的3個過程,在高考中經常考察。同學們在背誦時,可以看著圖片,從左向右,依次記憶。

---

---【關注小編,每日1題,學好地理】---

---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河流、水補給類型、世界氣候)
    >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氣候。①從圖中可知,該地最低溫度略高於0℃,最高溫度接近30℃,因此為亞熱帶氣候;②該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全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因此為亞熱帶季風氣候;③長江流域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此選項C正確。亞馬孫河流域為熱帶雨林氣候,恆河流域為熱帶季風氣候,尼羅河流域為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2)分析河流的水補給類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水循環的意義可以總結為4個:①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全球水體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②促進了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的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③影響了全球的氣候與生態;④塑造著地表形態圖1 水循環的過程02例題下圖為「城市水循環示意圖」,回答第1題。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非洲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大致關於赤道對稱。(1)從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聯繫,說明乙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2)甲、乙兩地雖然氣候類型相同,但植被景觀卻略有差異,從全年降水分配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乙兩地相同,簡析其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四大漁場、洋流、南非、非洲的氣候)
    圖1 世界洋流的分布2、非洲的氣候非洲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大致關於赤道對稱。答案:(1)①非洲大陸最南部,東部和南部為印度洋,西鄰大西洋。②地處兩大洋之間,是航運要衝;但航線長,交通運輸成本較高,好望角航線有風浪危險。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美洲的氣候、河流流向、地中海氣候)
    圖1 北美洲的氣候2、河流流向的判斷判斷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種,判斷方法如下:①地勢高低。1、該地實施「北水南調」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勢逐漸升高②北部地區溼潤多雨③農業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較為密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1993年該州「水銀行」沒有運作,是因為當年中南部地區( )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下切侵蝕、河流水補給、景區設施布局)
    圖1 河谷的發育過程2、河流、湖泊的水補給;④地下水:湖水水位較高時(高於地下水的潛水面),湖泊水補給地下水;湖水水位較低時,地下水補給湖泊水;另外,河流水與湖泊水可以「相互補給」:①豐水期,河流水補給湖泊水;②枯水期,湖泊水補給河流水。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熱帶草原氣候、氣壓帶與風帶)
    01知識點1、非洲的氣候非洲主要分布著圖1 非洲的5種氣候2、氣壓帶與風帶>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氣候。,解題思路為:①從該地的地理位置、降水特點,判斷該地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②根據氣候的特點(幹、溼兩季),結合氣壓帶的移動規律,分析遊牧的遷移規律(隨著赤道低氣壓帶的移動而移動);③根據遊牧到最北部、最南部兩個城市的時間(夏季、冬季),分析遊牧到甲地的時間(秋季)。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梅雨、洪水災害、等高線、河流流向)
    圖1 梅雨的成因02例題【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1)~(2)題。(1)A地洪水災害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其氣候原因是________。(2)在預防洪澇災害時,A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B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6月;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降水量大,多暴雨(2)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學習重點   水循環的過程及地理意義   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   結構預習   1、回顧以學過的知識,完成下列圖表   2、水循環   概念:   水在地理環境中空間位置的 ,以及與之相伴的 狀態和 狀態的變化。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洋流的影響、四大漁場、六大板塊)
    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與其他洋流交匯的海域,不易形成漁場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英國的地理位置。①英國雖然位於大西洋沿岸,但其實是在亞歐板塊的內部,因此選項A錯誤;②英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額日珊瑚礁生長在熱帶的海域,而不是溫帶,因此選項B錯誤。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目錄】一、水循環的環節及其影響因素1、水循環的類型和意義2、影響蒸發的因素3、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4、影響下滲的因素5、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二、陸地水體相互關係三、河流補給類型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候類型的判斷、非洲、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B. 熱帶草原氣候C. 熱帶季風氣候D. 地中海氣候答案:B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地理位置。①從經緯度上看,德班位於29°50′S(位於南半球),應該為熱帶或者亞熱帶氣候;②從緯度上看,該地位於31°2′E,並且德班位於南半球,因此應該是非洲的東部地區(即大陸的東岸,因此不可能是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2)分析該地的氣候。①以溫定帶。在溫度方面,該地月均溫在16℃~25℃之間,最低溫度也是16℃,因此為熱帶氣候;②以水定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夏季風,工業區選址)
    01知識點1、河流流向的判斷圖1 河流流向的判斷2、工業區的選址中央商務區答案:A、C精講精析:(1)分析河流的流向。①圖中黑色的實線為等高線,沒有標明數值,則觀察等高線的凸出方向來判斷河流流向;②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為河流的上遊。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亞洲的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山地和丘陵約佔3/4,平原約佔1/4。圖1 亞洲的地形2、亞洲的氣候各種氣候的氣候特點與分布分別為: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②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③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河流域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災、旱災、地形與氣候、截彎取直)
    圖1 我國的地形2、我國的氣候(1)概括我國水、旱災害的分布及發生頻次的特點。(2)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災最嚴重的地區,從氣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為了減少水災的影響,分別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一、說教材本次說課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包含兩部分內容,即「相互聯繫的水體」和「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學生回答】(1)固液氣三態變化、比熱、脹縮、溶劑等(2)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澤、大氣、生物體等(3)地球上的水體包括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佔全球水儲量的96.53%。2.陸地水的相互關係【問題】(1)河流補給是指河流的來源,圖中河流的補給可能涉及哪幾種水體?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潘帕斯草原、南美洲的氣候、背風坡)
    圖1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2、南美洲的氣候(1)簡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特徵及意義。(2)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世界牧區的有利條件。(3)位於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臨大西洋,但氣候卻十分乾燥,分析其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破壞農田、城鎮與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港口、聚落選址)
    01知識點1、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判斷河流凹岸讀圖完成第5題。5、河曲地段的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組合正確的是( )A. 甲——流速慢——沉積作用——倉儲用地B. 乙——流速快——侵蝕作用——住宅用地C.
  • 地理綜合題--過程類分析(水循環、沿岸流)
    一萬多年前,它曾經是一個比現今面積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補給,現如今周邊的冰川已消退。運用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鹽湖由淡水湖演變為鹹水湖的原因。從水循環的環節降水,蒸發量和徑流分析。從材料和圖中可以看出大鹽湖是內流湖,乾燥的自然環境與死海相似,主要是周圍高大山脈阻擋,氣候乾旱,降水少,現在周邊的冰川已消退,蒸發量遠超過河川補給量,同時鹽分隨徑流不斷匯入,所以湖水含鹽量增多,演變為鹹水湖。大鹽湖流域氣候乾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補給減少;蒸發旺盛,蒸發量大於補給量;大鹽湖為內流湖,鹽分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沿著局部淺海海岸流動的洋流叫沿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