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識點
1、非洲的氣候非洲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大致關於赤道對稱。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分別為:
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布在赤道兩側(非洲中部和西部)、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岸;
②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幹、溼兩季;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③高原山地氣候:全年乾燥寒冷;分布在東部的高原山地地區;
④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乾燥;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的兩側、索馬利亞半島;
⑤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分布在地中海的沿岸、非洲最南端(南非)。
2、氣壓帶與風帶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則地球上存在著「七壓六帶」。春分和秋分時,氣壓帶的緯度位置為:
①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氣流;
②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氣流;
③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60°±5°,暖空氣爬升;
④極地高氣壓帶: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氣流。
氣壓帶之間為風帶,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夏季向北移動5°,冬季則向南移動5°。
02例題
下圖為東非高原的兩個城市:基塔萊、多多馬的位置、降水資料和兩地之間遊牧路線圖。讀圖回答6~7題。
6、該遊牧活動( )
A. 需要穿越熱帶雨林
B. 隨著雨季南北移動
C. 向南可至南回歸線
D. 易受颶風災害侵擾
7、遊牧至甲地的時間,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B、D
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氣候。①圖中位於非洲的東非高原,雖然有赤道穿過,但由於海拔較高(高原地區),因此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②從圖中兩個城市的降水圖可知,該地區有明顯的幹、溼兩季,進一步確定了為熱帶草原氣候。
(2)分析遊牧的原因。①該地的熱帶草原氣候,由於受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的交替控制,有明顯的乾濕兩季。當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為溼季;信風帶控制時為乾季;②因此,該地的降水,與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移動)有關;③北半球的夏季(6月~8月),赤道低氣壓帶向北移動,因此北部的基塔萊降水較多,牧草豐富,遊牧會遷移至此;冬季(12月-次年2月)赤道低氣壓帶向南移動,因此南部的多多馬降水較多,牧草豐富,遊牧會遷移至此;④因此,遊牧會隨著氣壓帶的移動而移動,即隨著雨季的移動而移動,選項B正確。
(3)分析遊牧的路線。①遊牧會隨著赤道低氣壓帶的移動而移動,赤道低氣壓帶春分、秋分時為0°±5°,夏至為5°N±5°,冬至為5°S±5°,因此全年的移動範圍為10°N~10°S,因此向南未到達南回歸線(23°26′S),選項C錯誤;②該地為熱帶草原,因此不會穿越熱帶雨林,選項A錯誤;③該地地勢較高,受颶風的影響(破壞)較小,選項D錯誤。
(4)分析遊牧至甲地的時間。①遊牧至最北部的基塔萊,應該為夏季(6月~8月),至最南端的多多馬應該為冬季(12月~次年2月);②甲地位於從最北部,到最南部的途中,因此為夏季和冬季之間,應該為秋季(9月~11月),因此選項D正確。
03總結
熱帶草原氣候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從該地的地理位置、降水特點,判斷該地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②根據氣候的特點(幹、溼兩季),結合氣壓帶的移動規律,分析遊牧的遷移規律(隨著赤道低氣壓帶的移動而移動);③根據遊牧到最北部、最南部兩個城市的時間(夏季、冬季),分析遊牧到甲地的時間(秋季)。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10°~20°之間,在赤道的高海拔地區也有分布(例如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乾濕兩季」,該氣候主要有兩種成因:
①副高+信風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乾季)、東北/東南信風帶(溼季)交替控制。
②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受赤道低氣壓帶(溼季)、信風帶(乾季)的交替控制。
在做題時要注意,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即南半球的6~8月為冬季,12~2月為夏季。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