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陸分布對地面氣壓帶的影響
(1)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特別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質比較單一的海洋佔絕對優勢,因而氣壓帶、風帶基本保持帶狀分布。
(2)海陸分布對地面氣壓帶的影響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月份在北緯6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冷卻快,形成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副極地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壓中心(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壓中心(冰島低壓)。
7月份,在北緯3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受熱快,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印度低壓(又稱亞洲低壓)最為突出,使分布在此處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壓中心(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壓中心(亞速爾高壓)。
3、季風環流
(1)季風環流的形成
1)冬季風的形成1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等的影響,大氣由亞洲高壓吹向阿留申低壓和赤道低壓,在東亞季風區表現為西北季風,在南亞季風區表現為東北季風。
2)夏季風的形成7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從海洋吹向亞洲大陸,在東亞季風區表現為東南季風。對於南亞地區來說,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北移,位於赤道以南的東南信風跨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移形成西南季風。
(2)東亞季風(氣候)和南亞季風(氣候)比較
4、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風帶的特徵及影響
(2)氣壓、帶風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從全球來講,大氣環流將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是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氣壓帶風帶變化的類型有:
1)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2)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
3)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溼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乾季受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5、氣候的影響因素與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太陽輻射緯度不同,獲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是影響地標氣溫的最基本因素。例如:從低緯到高緯依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等不同的氣候帶。
2)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節了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的形象各地氣候。控制各地的氣壓帶、風帶不同,形成的氣候不同。例如中緯度亞歐大陸西岸(30°N—40°N)一年中由於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幹的地中海氣候;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受季風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3)下墊面狀況
①沿海和內陸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明顯,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小,空氣溼度大、降水多;遠離海洋的地方,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大,空氣溼度小、降水少。例如:亞歐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較大,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地形類型同緯度平原比山地氣溫高,高大的地形區形成高寒氣候。例如:青藏高原氣候區。
③地面物質組成、植被覆蓋狀況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面獲得的熱量有多有少;比熱容不同,氣溫變化有快有慢。例如:南極大陸出現最低氣溫,與極冰反射率大有關。
④山地走向、坡向迎風坡降水量豐沛,背風坡降水量稀少。例如:喜馬拉雅山南側的乞拉朋齊因為與迎風坡而成為世界「雨極」,其北側因位於背風坡而少雨。
⑤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具有減溫減溼的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秘魯寒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4)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可以改變大氣成分或者下墊面狀況,進而影響大氣的水熱狀況。例如: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可調節局部氣候。
(2)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徵和成因
1)熱帶
①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氣候成因為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亞馬遜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②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氣候成因為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氣候特點幹、溼季節明顯。典型區域為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③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的季節移動,氣候特點全年氣溫高,雨季集中。典型區域為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④熱帶沙漠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氣候成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氣候特點全年乾旱少雨。典型區域為撒哈拉、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2)亞熱帶
①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②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氣候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3)溫帶
①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50°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我國華北、東北,日本,朝鮮半島;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氣候成因為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冬寒夏熱,乾旱少雨;
③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氣候特點全年溫和多雨,典型地區為西歐。
4)亞寒帶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在北緯50°—7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氣候特點為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溫暖。
5)寒帶
①苔原氣候分布在北半球極地附近的延安,氣候成因為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全年嚴寒。典型地區為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②冰原氣候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氣候成因為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全年酷寒。典型地區為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6)高原和高山氣候分布在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氣候成因和特點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雖高度增加而降低。典型地區為地勢高、地形起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