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帶和風帶知識2

2020-12-06 初高中地理學習

2、海陸分布對地面氣壓帶的影響

(1)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特別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質比較單一的海洋佔絕對優勢,因而氣壓帶、風帶基本保持帶狀分布。

(2)海陸分布對地面氣壓帶的影響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月份在北緯6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冷卻快,形成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副極地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壓中心(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壓中心(冰島低壓)。

7月份,在北緯3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受熱快,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印度低壓(又稱亞洲低壓)最為突出,使分布在此處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壓中心(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壓中心(亞速爾高壓)。

3、季風環流

(1)季風環流的形成

1)冬季風的形成1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等的影響,大氣由亞洲高壓吹向阿留申低壓和赤道低壓,在東亞季風區表現為西北季風,在南亞季風區表現為東北季風。

2)夏季風的形成7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從海洋吹向亞洲大陸,在東亞季風區表現為東南季風。對於南亞地區來說,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北移,位於赤道以南的東南信風跨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移形成西南季風。

(2)東亞季風(氣候)和南亞季風(氣候)比較

4、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風帶的特徵及影響

(2)氣壓、帶風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從全球來講,大氣環流將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是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氣壓帶風帶變化的類型有:

1)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2)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

3)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溼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乾季受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5、氣候的影響因素與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太陽輻射緯度不同,獲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是影響地標氣溫的最基本因素。例如:從低緯到高緯依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等不同的氣候帶。

2)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節了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的形象各地氣候。控制各地的氣壓帶、風帶不同,形成的氣候不同。例如中緯度亞歐大陸西岸(30°N—40°N)一年中由於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幹的地中海氣候;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受季風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3)下墊面狀況

①沿海和內陸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明顯,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小,空氣溼度大、降水多;遠離海洋的地方,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大,空氣溼度小、降水少。例如:亞歐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較大,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地形類型同緯度平原比山地氣溫高,高大的地形區形成高寒氣候。例如:青藏高原氣候區。

③地面物質組成、植被覆蓋狀況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面獲得的熱量有多有少;比熱容不同,氣溫變化有快有慢。例如:南極大陸出現最低氣溫,與極冰反射率大有關。

④山地走向、坡向迎風坡降水量豐沛,背風坡降水量稀少。例如:喜馬拉雅山南側的乞拉朋齊因為與迎風坡而成為世界「雨極」,其北側因位於背風坡而少雨。

⑤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具有減溫減溼的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秘魯寒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4)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可以改變大氣成分或者下墊面狀況,進而影響大氣的水熱狀況。例如: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可調節局部氣候。

(2)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徵和成因

1)熱帶

①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氣候成因為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亞馬遜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②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氣候成因為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氣候特點幹、溼季節明顯。典型區域為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③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的季節移動,氣候特點全年氣溫高,雨季集中。典型區域為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④熱帶沙漠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氣候成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氣候特點全年乾旱少雨。典型區域為撒哈拉、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2)亞熱帶

①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②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氣候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3)溫帶

①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50°之間的大陸東岸,氣候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典型地區為我國華北、東北,日本,朝鮮半島;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氣候成因為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冬寒夏熱,乾旱少雨;

③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氣候特點全年溫和多雨,典型地區為西歐。

4)亞寒帶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在北緯50°—70°之間的大陸西岸,氣候成因為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氣候特點為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溫暖。

5)寒帶

①苔原氣候分布在北半球極地附近的延安,氣候成因為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全年嚴寒。典型地區為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②冰原氣候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氣候成因為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氣候特點全年酷寒。典型地區為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6)高原和高山氣候分布在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氣候成因和特點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雖高度增加而降低。典型地區為地勢高、地形起伏大。

相關焦點

  • 氣壓帶和風帶知識1
    1、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大氣環流1)概念:大氣環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平均狀態。主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2)成因: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的不同而產生的熱量差異。3)意義: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調節全球的水熱分布;影響天氣的變化和氣候的形成。
  • 初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課介紹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變化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是對上一節熱力環流和大氣水平運動的實際運用,又是研究世界氣候類型、自然帶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礎,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內容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繫,高考題經常涉及,屬於地理教材中的主幹知識。該節課內容較多,分為三課時。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19-03-19 17:06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高考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為何如此調皮
    氣壓帶和風帶的對氣候的影響不容忽視,它的規律性移動是一個地方氣候形成的重要組成條件。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說說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有什麼影響。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律移動原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移動的規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整體向北移動,冬季整體向南移動。
  •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學過高中地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氣壓帶和風帶對於氣候的形成至關重要。深入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能夠讓我們對於氣候的形成以及特點的理解更加清晰,對於區域氣候的分析更加到位。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各位小夥伴:我們在講氣壓帶和風帶的時候,所謂「高氣壓帶」「低氣壓帶」「信風」都是指的「近地面」的氣壓情況,這個一定要注意。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吧!我們都知道,赤道附近地區由於終年受強烈陽光照射,蒸發旺盛,盛行上升氣流,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的大氣就出現了「虧空」,因此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因此可以說赤道低氣壓的形成原因是「熱力原因」。
  • 二輪複習小專題訓練: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一、選擇題讀圖,回答1~2題。第2題,歐亞大陸形成高壓中心時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國東部地區主要吹西北風。答案:1.B 2.C讀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回答3~4題。A.受該氣壓帶影響,北非地區終年高溫少雨B.受風帶1影響,臺灣東部夏季多暴雨C.受風帶2影響,紐西蘭終年溫和溼潤D.受氣壓帶和風帶2的交替控制,羅馬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解析: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氣壓帶兩側的風向南北兩側吹
  • 每題一圖(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      五、記圖(強化記憶將圖像信息存儲在大腦中);      六、換圖(對圖像信息進行有效的轉換增強規律性、可讀性或者利於理解和記憶)2.風帶介於兩個氣壓帶之間0°~30°之間為信風帶、30°~60°之間為西風帶、60°~90°之間為極地東風帶;風始終是由高氣壓帶吹向低氣壓帶,北半球風向右偏(右手法則)、南半球風向左偏(左手法則);3.赤道低氣壓帶是由於空氣受熱上升形成(熱力成因),受其控制的地區多降水;4.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由於空氣堆積下沉形成(動力成因),受其控制的地區降水稀少;
  • 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2019年甘肅蘭州市招聘聘用制教師面試通知各縣區正在陸續發布中,根據公告可知,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採取試講形式,為方便考生備考蘭州招聘中小學聘用制教師面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望各位考生查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熱帶草原氣候、氣壓帶與風帶)
    圖1 非洲的5種氣候2、氣壓帶與風帶氣壓帶之間為風帶,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夏季向北移動5°,冬季則向南移動5°。圖2 氣壓帶與風帶(春分、秋分)當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為溼季;信風帶控制時為乾季;②因此,該地的降水,與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移動)有關;③北半球的夏季(6月~8月),赤道低氣壓帶向北移動,因此北部的基塔萊降水較多,牧草豐富,遊牧會遷移至此;冬季(12月-次年2月)赤道低氣壓帶向南移動,因此南部的多多馬降水較多,牧草豐富,遊牧會遷移至此;④因此,遊牧會隨著氣壓帶的移動而移動,即隨著雨季的移動而移動,選項B正確。
  • 【地理乾貨】氣壓帶和風帶知識點總結,附世界各種氣候類型分布圖(高清版)匯總!
    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考點:氣壓帶和風帶的判讀1.讀緯線,辨氣壓帶和風帶(1)0°緯線附近為赤道低氣壓帶。1.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對氣候的影響在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其終年氣溫和降水較穩定,季節變化小,分析如下:
  • 教師招聘地理學科之氣壓帶風帶
    一、氣壓帶風帶的形成1.氣壓帶2.風帶>由於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季節移動。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反之。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溼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並影響S市。據此完成1~2題。
  • 大氣環流和氣候知識考點匯總
    1.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3)季節移動規律:②移動規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疑難辨析】氣壓帶的形成都是由氣溫高低造成的嗎?提示:不是。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澳大利亞的氣候、冬季風、風帶的移動)
    圖1 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則地球上存在著「七壓六帶」。氣壓帶之間為風帶,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夏季(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動5°,冬季則向南移動5°。
  • 中學地理教師招聘考試經典題目解析-氣壓帶風帶
    1.圖示月份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圖示氣壓帶風帶為( )。A.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南信風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C.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西風帶下圖為地表三圈環流剖面圖(局部,圖中N為北極點),右圖為某季節某半球近地面風帶分布模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 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文化綜合指導:地理知識之大氣(2)
    【導讀】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預計將於近日發布公告,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網特整理「2016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文化綜合指導:地理知識之大氣」供考生參考,備考2016政法幹警考試。
  • 七個氣壓帶的形成
    大氣總是由氣壓高的地方,吹向氣壓低的地方,從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1)赤道低氣壓帶:在赤道及其兩側,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地帶,這裡受太陽光熱最多,地面增溫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這樣在南北緯5°之間的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低氣壓帶一赤道低氣壓帶。
  • 高中地理 | 大氣環流和氣候考點匯總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生季節變化。(1)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圖所示。
  • 氣壓帶風帶中的「盛行西風帶」,一定是溫暖溼潤的嗎?
    由於地球表面的冷熱不均,以及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從而使得地球大氣產生全球性運動,也就是「三圈環流」,並在近地面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全球風帶示意圖地球表面的風帶總共有六個,南北半球各三個,關於赤道對稱,分別是低緯信風帶(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