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流
1)概念:大氣環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平均狀態。主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
2)成因: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的不同而產生的熱量差異。
3)意義: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調節全球的水熱分布;影響天氣的變化和氣候的形成。
(2)三圈環流
1)單圈環流的概念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引發和影響大氣環流的唯一因素就是高低緯度之間受熱不均所形成的赤道和兩極之間簡單的熱力環流的大氣運動形式,即單圈環流。
2)三圈環流的概念假設地面是均勻的(無海陸差異),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時,所形成的大氣環流狀態。由於它由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三個部分組成,所以稱為三圈環流。
3)三圈環流的形成
三圈環流形成的前提條件:假設地面是均勻的,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
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以北半球為例):
①低緯環流:赤道附近,空氣上升,氣壓下降,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暖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在到達北緯30°附近上空時,風向偏轉成西風,不能繼續向北。赤道源源不斷流來的空氣在這裡不斷堆積下沉,使近地面氣壓升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偏轉成東北信風。這樣,便在赤道與北緯30°之間形成了一個低緯環流圈。
②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的一支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偏轉成西南風,稱為盛行西風。極地附近,空氣下沉,形成極地東風。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在北緯60°附近相遇,暖而輕的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形成上升氣流,致使北緯60°附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氣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別流向副熱帶和極地上空,形成中緯與高緯環流。
(3)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成因:由於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做周期性的季節移動。
2)規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動幅度為5—10個緯度。
3)影響:使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出現完全不同的天氣、氣候狀況。例如:地中海地區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溫乾燥;冬季受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控制,溫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