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帶風帶中的「盛行西風帶」,一定是溫暖溼潤的嗎?

2020-12-06 地理沙龍號

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我們姑且可以看成一個正球體,來自遙遠的太陽光到達地球,我們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當近似平行光的太陽輻射照射在地球表面時,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就不同,從而使得地球表面的熱量由赤道往兩極遞減,造成地表的冷熱不均。由於地球表面的冷熱不均,以及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從而使得地球大氣產生全球性運動,也就是「三圈環流」,並在近地面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全球風帶示意圖

地球表面的風帶總共有六個,南北半球各三個,關於赤道對稱,分別是低緯信風帶(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北半球吹西南風、南半球吹西北風),極地東風帶(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其中盛行西風帶主要位於中緯度地區,又可以稱為「中緯西風帶」,主要影響的緯度範圍大約為南北緯30°至60°,其中南北緯40°至60°是主要影響的地區。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風帶的性質通常表現為「溫暖溼潤」,那麼,是不是所有受西風帶控制的地區都是溫暖溼潤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於西風帶的來源是副熱帶高氣壓帶,風向是由低緯往高緯吹,所以通常是溫暖的。不過一個風帶是不是溼潤的,也就是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多少,主要是看風是從海洋吹向陸地,還是陸地吹向海洋的,如果風向是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那麼通常是溼潤的。所以,如果在大陸西岸地區,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那麼風就是從海洋中吹來的,通常十分溼潤。

巴塔哥尼亞高原

比如,位於亞歐大陸西部的歐洲地區,西臨大西洋,西歐地區終年受到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帶控制,氣候終年溫和溼潤,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而地中海地區,每年冬季的時候氣壓帶風帶南移,也會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形成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溼潤的地中海氣候。不過,也有例外,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區,也就是南緯40°以南地區,來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風帶,在安第斯山脈的西側地區,受到地形強烈的抬升,降水豐富,而當西風帶翻越安第斯山脈,進入到東側的背風坡地區時,空氣中水分含量很少,形成了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也就是巴塔哥尼亞沙漠所在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通常會帶來比較豐富的降水?
    地球表面的全球性大氣環流稱為「三圈環流」,分別是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三圈環流形成之後在近地面形成了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以北半球為例,從赤道往兩極分布的氣壓帶和分帶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低壓帶、盛行西風帶(中緯西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東風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每個氣壓帶或風帶都控制一定的緯度範圍。
  • 中學地理教師招聘考試經典題目解析-氣壓帶風帶
    1.圖示月份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圖示氣壓帶風帶為( )。A.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南信風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C.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西風帶下圖為地表三圈環流剖面圖(局部,圖中N為北極點),右圖為某季節某半球近地面風帶分布模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 「七洲五洋、氣壓帶風帶、季風氣候、冷暖洋流」四大天王傳奇故事
    氣壓帶風帶的故事:高低氣壓,東西信風(高壓低壓高壓低壓,東風東邊來,西風西邊來,信風東邊來)。洋流路線的故事:02號v領波浪球鞋。我國季風氣候的故事:大山外颳起三帶季風。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二)氣壓帶和風帶備註:高低氣壓,東西信風(高壓低壓高壓低壓,東風東邊來,西風西邊來,信風東邊來)(三) 冷暖洋流冷暖洋流02號v領波浪球鞋洋流: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主要動力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洋流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 教師招聘地理學科之氣壓帶風帶
    一、氣壓帶風帶的形成1.氣壓帶2.風帶二、氣壓帶風帶的特徵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由於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季節移動。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反之。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溼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並影響S市。據此完成1~2題。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在北半球形成了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寒流?
    但是,位於南半球中緯度海域的「西風漂流」帶是屬於寒流性質的,這是由什麼原因形成的呢?此外,位於南北緯40°至60°之間的區域,常年受到了「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從而在北半球形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西風漂流,性質為寒流性質。同樣的盛行西風帶,卻帶來了完全不同性質的洋流,原因在哪裡呢?
  • 每題一圖(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背圖重要信息提示:1.0°附近分布的是赤道低氣壓帶,30°附近分布的是副熱帶高氣壓帶,60°附近分布是的副極地低氣壓帶,90°附近分布的是極地高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2.風帶介於兩個氣壓帶之間0°~30°之間為信風帶、30°~60°之間為西風帶、60°~90°之間為極地東風帶;風始終是由高氣壓帶吹向低氣壓帶,北半球風向右偏(右手法則)、南半球風向左偏(左手法則);3.赤道低氣壓帶是由於空氣受熱上升形成(熱力成因),受其控制的地區多降水;4.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由於空氣堆積下沉形成(動力成因),受其控制的地區降水稀少;
  • 二輪複習小專題訓練: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A.受該氣壓帶影響,北非地區終年高溫少雨B.受風帶1影響,臺灣東部夏季多暴雨C.受風帶2影響,紐西蘭終年溫和溼潤D.受氣壓帶和風帶2的交替控制,羅馬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解析: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氣壓帶兩側的風向南北兩側吹
  •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學過高中地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氣壓帶和風帶對於氣候的形成至關重要。深入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能夠讓我們對於氣候的形成以及特點的理解更加清晰,對於區域氣候的分析更加到位。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各位小夥伴:我們在講氣壓帶和風帶的時候,所謂「高氣壓帶」「低氣壓帶」「信風」都是指的「近地面」的氣壓情況,這個一定要注意。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吧!我們都知道,赤道附近地區由於終年受強烈陽光照射,蒸發旺盛,盛行上升氣流,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的大氣就出現了「虧空」,因此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因此可以說赤道低氣壓的形成原因是「熱力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澳大利亞的氣候、冬季風、風帶的移動)
    、亞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背風坡;③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信風帶、背風坡、沿岸寒流。④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迎風坡、沿岸暖流;⑤溫帶海洋性氣候:盛行西風帶、沿岸暖流⑥地中海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
  • 【地理乾貨】氣壓帶和風帶知識點總結,附世界各種氣候類型分布圖(高清版)匯總!
    (3)60°緯線附近為副極地低氣壓帶。(4)90°緯線附近為極地高氣壓帶。(5)0°~30°緯線之間的風帶為信風帶。(6)30°~60°緯線之間的風帶為西風帶。(7)60°~90°緯線之間的風帶為極地東風帶。
  • 氣壓帶和風帶知識2
    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氣壓帶風帶變化的類型有:1)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2)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
  • 氣壓帶和風帶知識1
    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以北半球為例):①低緯環流:赤道附近,空氣上升,氣壓下降,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暖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在到達北緯30°附近上空時,風向偏轉成西風,不能繼續向北。赤道源源不斷流來的空氣在這裡不斷堆積下沉,使近地面氣壓升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準確描述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說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及分布規律。【過程與方法】通過繪製三圈環流及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示意圖,提高繪製示意圖的地理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難點】三圈環流示意圖的繪製與理解。
  • 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2019年甘肅蘭州市招聘聘用制教師面試通知各縣區正在陸續發布中,根據公告可知,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採取試講形式,為方便考生備考蘭州招聘中小學聘用制教師面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望各位考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