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
①移動原因: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
②移動規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疑難辨析】氣壓帶的形成都是由氣溫高低造成的嗎?
提示:不是。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的形成是氣溫高低造成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氣流運動造成的。
三圈環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體、組成物質均一等)基礎之上的。但是,由於地球上海陸分布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海洋、陸地上高、低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其影響有:
①陸地高壓(冬季)切斷副極地低氣壓帶並在亞洲地區形成典型的冬季風。
②陸地低壓(夏季)切斷副熱帶高氣壓帶並在亞洲地區形成典型的夏季風。
1.一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冬季風
氣壓中心M是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其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
2.七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夏季風
氣壓中心N是印度低壓,其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
3.季風環流
【疑難辨析】季風僅僅存在於東亞、南亞和東南亞,這種說法對不對?提示:不對。非洲和澳大利亞西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但以東亞、南亞和東南亞最為典型。
1.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
【疑難辨析】所有受信風帶影響的地區氣候都是乾燥的。以上判斷對嗎?試說明理由。
提示:不一定。並非所有受信風帶影響的地區氣候都是乾燥的,在大陸的東岸的信風迎風地帶,信風來自海洋,帶來了大量的水汽,如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巴西東南側、澳大利亞東北側和中美洲等地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和信風關係密切。
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的情況下,極地與赤道間形成單圈閉合環流,如圖所示。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流,如下圖所示。地球公轉使太陽直射點隨季節南北移動,在假設地表均勻、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情況下,氣壓帶、風帶隨季節有規律地移動。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生季節變化。(1)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圖所示。
(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晚於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即「移動不同步」。(3)氣壓帶、風帶年移動幅度約10°。夏季向北偏5個緯度,冬季向南偏5個緯度,即「移動不同幅」。
(1)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的中心緯線。
(2)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3)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