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大氣運動和大氣環流的那些事

2021-02-25 講地又講理

1、大氣運動包括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大氣的水平運動是風,垂直運動是對流;

2、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是熱力環流,這是一種小尺度的大氣運動;

3、大氣運動最根本的原因是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

4、大氣環流是指環繞在整個地球表面上的、大規模的空氣運動現象;

5、大氣環流的水平空間尺度以千公裡計,垂直空間尺度在10公裡以上——一般僅限於對流層內;

6、大氣環流的主要表現之一是三圈環流,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

7、三圈環流保存在近地面的部分,我們稱為氣壓帶和風帶;

8、全球性的氣壓帶和風帶又稱為行星風系;

9、大氣環流的作用,可以把地表的熱量和水分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因此是影響形成氣候類型主要因素之一。

 

"講地又講理"微信公眾號的說明

適用人群:1.高初中全體學生;
                  2.中小學地理教師;
                  3.廣大地理愛好者
目的:1.服務高考,為有志青年加油;
         2.分享成果,快樂自己
         3.交流提升,廣交天下
以下為公眾號二維碼,如有需要請關注,謝謝

或搜索公眾號「講地又講理」,感謝關注!

特別說明:

  新思想,新思路,新創意,是我們「講地又講理」的追求!不管您是地理「大家」,還是剛入地理門的「新人」——講地又講理」,只要你敢講,講的地,說的是理,我們就為你喝彩!因為,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地理人,你是一個活躍而負責任的地理人歡迎發出咱們地理人自己的聲音投稿郵箱:qdwycyz@126.com

       分享快樂,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知道這裡有一個「地理人」「講理」的地方!——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出於公益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

編者: 錢大偉

歡迎文後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大氣環流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大氣運動與全球性大氣環流
    【導學提示】內容精析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方法指導(1)複習本課內容要善於抓關鍵點。第一步:運用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分析,說   【導學提示】  內容精析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
  • 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用全球視角描述大氣運動
    「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可彌補傳統研究需要進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劃分的不足。從全球的視角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際大氣環流的運行情況,有助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思想的產生地球大氣處於科氏力場和重力場中,中高緯度地區的羅斯貝波、低緯度的哈德利環流和沃克環流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它們的異常演變對全球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如何定量化描述這三大環流?
  • 大氣環流導圖
    大氣環流是指運動規模比較大、持續時間比較長、變化比較緩慢的大氣運動。大氣環流構成全球大氣運行的基本形勢,是全球氣候特徵和大範圍天氣形勢的原動力,並孕育和制約著較小規模的氣流運動,是各種規模系統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各地天氣、氣候形成、演變的背景。它使高低緯度之間和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從而促進地球上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那麼,地球上的空氣為什麼會流動呢?
  • 2.3大氣環流
    三圈環流是承接單圈環流和氣壓帶風帶甚至氣候的一種重要的大氣環流,其地位可見一斑。同學們對其一定要有所重視! 季風環流是一種特殊的大氣環流,它是各種季風氣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對於理解我國的氣候類型和特徵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課來源:地理微課程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運動很複雜,為了把事情分析清楚,我們採用假設的方法。根據熱力環流的知識我們得知,影響大氣運動就是兩個因素:地表冷熱不均和水平地轉偏向力。
  • 氣象科普|全球大氣環流
    地球表面的大氣,經常在廣闊的區域裡做相當穩定的氣流運行,有的規模較大,穩定運行的時間較長;有的規模較小,穩定運行時間較短。這種大範圍的大氣運行狀態,稱為大氣環流。全球大氣環流是全球性空氣水平運動,即風的直接主導因素。太陽每時每刻都把巨大的熱量投放到地球上。
  • 關於大氣環流知識的學習筆記
    大氣環流,指具有與地球大小可類比的大範圍的大氣運行現象。其水平尺度一般在數千公裡以上,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時間尺度在數天以上。大氣環流既是地-氣系統進行熱量、水分、角動量等物理量交換的重要機制,也是這些物理量的輸送、平衡和轉換的重要結果。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勻分布是大氣環流的原動力。
  • 高中地理說課稿:《2.4全球性大氣環流》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一)地位和作用:本單元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這一主線。前幾節介紹了大氣的組成、大氣的垂直分布、大氣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天天學普地||大氣圈和大氣環流
    大氣圈( atmosphere)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氖、氪、氙、氡等)和水蒸氣。對流層對地球表面影響大;平流層上部有一臭氧層,大氣的循環影響不到平流層。‍‍‍‍        從上到下,大氣圈進一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對流層是緊貼地面的一層,厚度10-16km。平流層距地表16-55km,以大氣的水平移動為特徵,其溫度已不受地表溫度影響。在20-35km高度存在臭氧層。
  • 大氣環流及洋流運動不會加劇核洩漏對我國的影響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記者張辛欣、羅沙)針對公眾關注的大氣環流及洋流運動是否會加劇核洩漏對我國的影響,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大氣環流的運動,以及降水、洋流等因素影響,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經不斷擴散、沉降和衰變,到達我國時濃度已甚微,基本上是在當地天然輻射本底水平,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造成危害。
  • 極冰在大氣環流中的作用
    大氣環流的動能主要來自熱量按緯度分布不均勻所產生的位能,故屬於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可以用鍋中燒水模擬。如果把火力集中在鍋底的中心(熱源),那麼中心的水就會受熱上升,鍋邊(冷源或熱匯)的水就會向中心流來,填補上升水流的空間。上升的水達到水面便向周邊流去,然後再在那裡下降,補充流向中心的水流。
  • 「氣象科普」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一般是指圍繞全球的、出現在10公裡以上高空的大氣運行的平均狀態。大氣環流的任務是完成地球--大氣系統中各種能量的輸送、平衡和轉換。它的作用是對不同時間、地點的熱量、水分和空氣密度進行調劑和再分配,是造成氣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
  • 站在全球視角圍觀大氣運動是一種什麼體驗?
    三型分解」可彌補傳統研究需要進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劃分的不足。,認為需要從全球的視角出發,去解決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以及垂直環流和水平環流共同作用的問題,去發展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理論。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厄爾尼諾逆轉了太平洋通常的冷暖分布,嚴重改變其上空的大氣環流,由此引發的氣候變化影響巨大。    然而,就像一對相互依賴的兄妹一樣,常常就在厄爾尼諾還在馳騁發威的時候,拉尼娜已經悄悄出現在它身後。厄爾尼諾爆發過程中大氣和海洋的調整,以及由此驅動的海氣相互作用和能量重新分配,孕育了拉尼娜事件的發生,它將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偏冷,由此強化太平洋西暖東冷的格局。
  • 大氣環流和氣候知識考點匯總
    來源:高考地理資訊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大氣環流和氣候的考點,趕緊學起來吧!
  •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選用了三個有著緊密邏輯聯繫的內容,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大氣的熱狀況,大氣的熱狀況(冷熱不均)是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包括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第二部分「熱力環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①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② 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③ 熱力環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活動」通過實驗,形成熱力環流過程的感性認識。「活動 2」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現象。第三部分 「大氣的水平運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 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② 高空大氣中的風向特點與受力分析;③ 近地面大氣中的風向特點與受力分析。
  • 地球大氣為什麼能夠環流,原因不僅僅是地球自轉引起的
    大氣環流也是這個原理,倒的哪壺熱水就是太陽光。由於地球旋轉軸傾斜的原因,太陽光只會直射赤道附近,在南北溫差線間徘徊。相當於一直使勁地往這個位置倒熱水。大氣受到太陽光的加熱不均,大範圍來說,赤道熱兩極冷,就會在赤道與極地分別形成熱空氣與冷空氣。冷空氣重就會下沉,熱空氣輕就會上升。
  • 斯裡蘭卡油輪著火,為什麼要關注大洋環流?丨大氣悟理
    深海環流由溫鹽驅動,這部分變化比較慢。二者相互結合,驅動了全球熱量的流動,維持全球的能量平衡。影響海洋表層物質擴散的主要是上層的風驅環流。風驅環流是指由海洋盛行風驅動的大洋環流。全球大氣低層最強大穩定的盛行風主要是熱帶地區的偏東風(北半球東北信風和南半球東南信風)和中高緯度地區的西風帶。
  • 【專題歸納】 那些與「大氣」相關的知識集錦
    (1)概念: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冷熱不均(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流。  (4)大氣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
  • 學術講座預告 | 中緯度與極地大氣環流的聯繫及機制研究
    【學術預告】廣東省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和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暨大氣科學學院(2019年第17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