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港口、聚落選址)

2020-12-07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判斷河流凹岸、凸岸,分為兩種情況:

(1)河道平直

①判斷左岸、右岸。先判斷河流的流向,然後順著河流的流向,左側為左岸,右側為右岸;

②判斷侵蝕、堆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轉,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蝕,可能會發育成凹岸;左岸堆積,可能會發育成凸岸;

(2)河道彎曲

①河流流向。順著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與河岸相交的那側,即為凹岸,另一側即為凸岸;

②河岸形態。河岸凸出的即為「凸岸」,凹陷的即為「凹岸」。

圖1 河流凹岸、凸岸的判斷

2、港口碼頭的選址港口碼頭在選址時,要綜合考慮陸域條件水域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①自然因素:地形平坦開闊,水域較深,風浪較小,不易淤積,無結冰期(或結冰期較短);

②社會經濟因素:靠近大中城市,經濟腹地廣闊,鐵路/公路/航空運輸便利。

在河流的凹岸,河水侵蝕作用更強,河水更深,適宜船舶的航行與停靠,因此更適宜建設碼頭

圖2 港口碼頭的選址

02例題

下圖圖1為某河段景觀的素描圖,圖2為該河段「河曲」處的水流速度等值線圖(流速①>②)。讀圖完成第5題。

5、河曲地段的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組合正確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積作用——倉儲用地

B. 乙——流速快——侵蝕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積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甲——流速快——侵蝕作用——水利設施(防洪堤)

答案:D

精講精析:(1)分析甲乙兩地的水流速度。①從圖1的河道形狀可以看出,甲地凹進去,即為凹岸;乙地凸出來,即為凸岸;②從圖2的水流速度圖可以看出,左側為凹岸,右側為凸岸,水流速度①>②,即凹岸>凸岸;③因此在圖1中,凹岸>凸岸,即甲地>乙地,即甲地流速快,乙地流速慢。

(2)分析甲乙兩地的土地利用類型。①甲地為凹岸,水流流速快,因此以侵蝕作用為主,河道較深,泥沙沉積較少,適宜建設港口和碼頭。由於水流流速較快,侵蝕能力較強,因此需要建設防洪堤,防止堤岸被嚴重侵蝕;②乙地為凸岸,水流流速慢,因此以沉積作用為主,河道較淺,泥沙沉積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適宜建設住宅用地、倉儲用地等。

03總結

聚落的選址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根據圖1判斷出河流的凹岸、凸岸;②根據圖2判斷出凹岸、凸岸的流速,進而返回到圖1,判斷甲地、乙地的流速;③流速越快,侵蝕作用越強,根據侵蝕作用的強弱,分析適宜的土地類型(凹岸建設港口碼頭,凸岸建設住宅用地、倉儲用地)。

聚落的選址(包含住宅、倉儲等用地),應綜合考慮自然、社會經濟因素、安全性:

①自然因素: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較好、自然資源豐富;

②社會經濟因素: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且廉價、政策支持、科技水平先進、市場廣闊;

③安全性:河流凸岸(土壤肥沃、不易被侵蝕)、河谷平坦的階地、遠離陡崖。

另外,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

①汙染工廠:遠離居民區,遠離河流(或位於河流下遊),位於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者垂直於盛行風向的郊區,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

②高品質住宅區:遠離汙染工廠,位於河流的上遊、盛行風向的上風向,環境優美。

圖3 聚落選址的影響因素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港口碼頭的選址)
    給出一條河流,可以分兩種情況來區分凹岸和凸岸:(1)河道平直①判斷左岸、右岸。先判斷河流的流向,然後順著河流的流向,左側為左岸,右側為右岸;②判斷侵蝕、堆積。「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應用:①凹岸受到侵蝕,河水較深,適宜建造港口;②凸岸接受沉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建設村莊城鎮,種植莊稼。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流水作用,凹岸與凸岸、碼頭的選址)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應用:①凹岸受到侵蝕,河水較深,適宜建造港口;②凸岸接受沉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建設村莊城鎮,種植莊稼。精講精析:(1)分析河岸處的流水作用。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河流河道彎曲,流向為自西向東;②因此按照彎曲河道的判斷方法,順著河流流向,與河岸相交的一側為凹岸,受到侵蝕;另一側為凸岸,受到堆積;③因此,圖中的①④兩地為凹岸(侵蝕),②③兩地為凸岸(堆積),因此選項B正確。(2)分析碼頭的選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災、旱災、地形與氣候、截彎取直)
    01知識點1、我國的地形我國地勢「(1)概括我國水、旱災害的分布及發生頻次的特點。(2)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災最嚴重的地區,從氣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為了減少水災的影響,分別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聚落選址、河口三角洲的成因
    01知識點1、聚落的選址聚落的選址,應綜合考慮自然、社會經濟因素、安全性:①自然因素: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較好、自然資源豐富;②社會經濟因素: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且廉價、政策支持、科技水平先進、市場廣闊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徵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 地轉偏向力與河流凹凸岸的形成
    由於河水流動方向發生偏轉,左右兩岸侵蝕作用的強弱就會存在差異。侵蝕作用較強的一岸,河岸會凹進去,形成凹岸;侵蝕作用較弱的一岸,沙石堆積作用會較強,河岸會凸出來,形成凸岸(見下圖)。水流偏向與侵蝕差異凹岸(侵蝕岸)與凸岸(堆積岸)例1.下圖中,由於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造成平直河道兩岸衝刷與堆積的差異(陰影部分為堆積物),若河流由西向東流,則正確的圖示是此題答案為B。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五帶的劃分、洋流、搬運、堆積)
    圖2 世界洋流的分布02例題讀下圖,回答1~2題。沉積作用答案:C、D精講精析:(1)分析珊瑚礁的分布。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珊瑚礁大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即位於熱帶的溫暖海域,因此選項C正確;②北美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但卻並沒有珊瑚礁分布,因此選項B錯誤;③圖中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分布著多個群島,但並沒有珊瑚礁分布,因此選項A錯誤;④太平洋中部也分布著多個珊瑚礁,但該處的島嶼規模較小,發育的河流較少,因此選項D錯誤。
  • 地理科普/外力作用之流水侵蝕
    大家對於流水侵蝕有什麼了解嗎?曉慧老師今天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河流侵蝕其流經的沉積物和巖石的過程,叫做河流侵蝕作用。河流侵蝕作用塑造了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河流地貌,發育而成的河流哺育了河流沿岸的人民。磨蝕作用河流在流動的過程中,常常會攜帶碎屑物以及礫石等容易侵蝕河床的工具,這些碎屑物以及巖石使得河床被侵蝕破壞,同時也在磨碎著這些沉積物以及巖石,使得其到下遊堆積時的粒徑逐漸減小。按照河流侵蝕的方向劃分,我們可以將河流侵蝕劃分為下蝕、側蝕、溯源侵蝕。
  • (附真題)地理實踐力——從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溼地公園看河流地貌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在學習課本時,很多學生分不清凹凸岸,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既不利於知識的掌握,更談不上解決問題。1.凹凸岸的區分。縣三高附近凹凸岸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出來,A、C、D三處陸地(河岸)凸向了水域,就是凸岸;B、E兩處,陸地(河岸)凹陷,就是凹岸。
  • 高考地理微專題27 河漫灘
    它是特大洪水漫灘時,因岸邊流速驟減,大量的較粗粒砂子首先堆積而成。b平原帶。在天然堤帶的內測,高度較低,堆積顆粒較細,以粉砂和黏土為主。它是洪水越過天然堤帶之後,在流速減慢和堆積物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堆積而成。灘面平坦,以1°~2°向內微微傾斜。c窪地沼澤帶。它離河岸最遠,一側連接平原帶,另一側與谷坡相鄰。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破壞農田、城鎮與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夏季風,工業區選址)
    01知識點1、河流流向的判斷圖1 河流流向的判斷2、工業區的選址>工業區的選址,一般應注意以下因素:①基本條件: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②特殊要求:遠離居民區,遠離河流(或位於河流下遊),位於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者垂直於盛行風向的郊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下切侵蝕、河流水補給、景區設施布局)
    ①初期:在河谷發育的初期(地殼的抬升、海平面的下降),河流向下、向源頭侵蝕的作用較強,向兩側侵蝕的作用較弱。河流以下蝕、溯源侵蝕為主,河谷呈現「V型」。將一條河流分為上、中、下遊,每個河段對應的河谷發育時期為:①上遊:對應河谷發育的初期,即河流侵蝕以下蝕、溯源侵蝕為主;②中遊:對應河谷發育的中期,即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谷展寬;
  • 玩轉地理 | 動圖了解河流衝積平原、牛軛湖、階地等的形成
    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後堆積而成的平原,也稱為河漫灘平原,常發育在河流的中下遊。洪水溢出河道,攜帶的沉積物在岸邊沉積下來,形成斷面呈楔形的天然堤。河流流動過程中,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蝕,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蝕,以堆積為主,形成點壩。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截彎取直形成牛軛湖,牛軛湖乾涸後,沉積物暴露地表,稱為廢棄河道。
  • 2011高考地理必備考點全匯總
    高考倒計時50天 5大隱患可能讓你功虧一簣>>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範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 高中地理口訣規律解題法
    高中地理口訣規律解題法  高中地理學習中,有許多規律性知識需要記憶和理解,如果運用口訣記憶,在做題時,就能立竿見影,出奇制勝,省去繁瑣的思考過程,節省寶貴的時間。我在平時教學中就非常注意運用這個方法,現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1.一近快,七遠慢。
  • 廣東省惠州市2020-2021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地理試題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其江心沙洲可能( )A.面積顯著增大B.向上遊移動 C.向凹岸擴張 D.退化為水下砂體【答案】12.C 13.D 14.D【分析】12.荊江地勢低平,河流蜿蜒曲折,泥沙堆積較多,河流兩岸大多為砂質巖層,易被流水衝刷侵蝕進而發生河岸崩塌,從而改道,導致上下荊江河道自然彎曲差異明顯。
  • 「重磅」高考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專題必背答題模式全在這
    地形小專題(2)——地形成因(1)1、年輕(或古老)地形成因的分析(1)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強烈,多形成年輕的高大山脈或陡深的裂谷和低地內力:地殼運動巖層發生斷裂下陷; 外力:河流堆積作用。6、運用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