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普/外力作用之流水侵蝕

2020-12-05 百家號

大家對於流水侵蝕有什麼了解嗎?曉慧老師今天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河流侵蝕其流經的沉積物和巖石的過程,叫做河流侵蝕作用。河流侵蝕作用塑造了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河流地貌,發育而成的河流哺育了河流沿岸的人民。

起初,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留存在地表的水體向下沿著地表的自然斜坡流動,流速小,水層薄,形成坡面片流,其無固定流向,通常形成網狀細流,當溝槽雛形出現時,已經形成了溝谷的原始形態,隨著流水量的增加,衝刷能力的增強,片流向溝槽匯聚,轉變為溝槽流水,其具有固定流向,久而久之,隨著侵蝕的加深,衝溝流水與地下水匯合得到水源補充發育成河流,之後隨著一系列發育過程形成河谷。

按照河流侵蝕的方式,我們將河流侵蝕劃分為溶蝕、水力作用和磨蝕作用。

溶蝕作用

溶蝕,顧名思義,就是將巖石的易溶成分溶解,造成巖石的侵蝕。其要求的條件也很明顯,是要求所含易溶礦物巖石分布廣泛且數量多的地區,尤其是鹽類巖石分布多的地帶。最典型的是我國西南雲貴高原碳酸鹽巖喀斯特地貌分布區。

水力作用

水力的作用也很好去想像,其相對偏重於水本身的作用,由於水的衝刷力使得巖石及沉積物遭到破壞,最典型的是洪水的作用,它以強大的衝擊速度使得河道、河岸遭到破壞。

磨蝕作用

河流在流動的過程中,常常會攜帶碎屑物以及礫石等容易侵蝕河床的工具,這些碎屑物以及巖石使得河床被侵蝕破壞,同時也在磨碎著這些沉積物以及巖石,使得其到下遊堆積時的粒徑逐漸減小。

按照河流侵蝕的方向劃分,我們可以將河流侵蝕劃分為下蝕、側蝕、溯源侵蝕。

河流不同發育時間以及河道所在範圍有不同的主要侵蝕方式。如河流發育早期,河流多以溯源侵蝕和下蝕為主;在河流發育中後期,以側蝕和下蝕為主,存在溯源侵蝕。

下蝕

下蝕是指河流垂直向下侵蝕。

對於入海的河流而言,下蝕的下限就是海平面以及海平面沿大陸方向延伸的平面,即侵蝕基準面。不入海的河流以其注入的水體表面為其局部侵蝕基準面,有些河流的局部侵蝕基準面也可以低於海平面,注意只有局部侵蝕基準面才有這個性質。

侵蝕基準面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或地殼運動等發生改變。

側蝕

河水衝刷河道兩側以及谷坡使得河床左右遷徙,河床谷地加寬的作用叫做旁蝕,也叫側蝕。

高中階段常見的側蝕有兩種。

首先就是在河流彎道處,由於最大流速偏向於凹岸位置,最大流速向凹岸偏移。再由於離心力和合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河流主流線偏向於凹岸,水體呈現螺旋式前進,從而侵蝕物質再補充凸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其次在平直的河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水體運動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向左偏轉。

在彎曲河道處,考慮引起凹岸侵蝕的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二力的作用,如果二力方向一致,那麼對凹岸的侵蝕力增強,如果二力方向相反,則抵消部分作用力,對凹岸的侵蝕力減弱。

由於凹岸的最大侵蝕點和凸岸的最大堆積點並不是在水流頂部,而是偏向於前方,因此河床呈彎曲狀不斷向下遊方向遷移。後期會發育為牛軛湖或離堆山。

離堆山

牛軛湖

溯源侵蝕

溯源侵蝕是向源頭方向侵蝕,加長的作用。

溯源侵蝕主要發生在河谷的溝頭,由於上遊垂直侵蝕能力強,加之山體片流的影響,溝頭便出現向上坡方向延伸的傾向,溝頭流水作用掏蝕巖石,使得溯源侵蝕得以延伸。

另外,在某種情況下,侵蝕基準面可能會下降,此時在河口段也會發生溯源侵蝕;還有一種溯源侵蝕典型現象是瀑布的後退;襲奪河的溯源侵蝕也往往強於被襲奪的河流。

溯源侵蝕使得許多分割的、規模小的流水連接起來,使其匯聚成統一的完整水系。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都有認真看完記好筆記嗎?如果有的話那老師給你們點個讚!喜歡的話記得多多關注一下曉慧老師哦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外力作用」中的風化和侵蝕這兩種表現形式,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參與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風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實施者。其中流水和風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兩類參與者,一般來說,在氣候溼潤和半溼潤地區,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為主導;在氣候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導。
  • 雲南蒼山、洱海的形成——地球的內力與外力作用
    1、圖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別為______、______,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別說明它們的形成過程。2、如果洱海西岸,大規模建設住宅,可能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是_______。答案:1、斷塊山;洪積—衝積平原①內力作用:內力作用形成斷層,斷裂面西側的巖體相對上升,形成斷塊山(A),東側的掩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B);②外力作用:地表巖石受到風化和侵蝕,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將風化和侵蝕產物搬運至谷地邊緣沉積,形成洪積—衝積平原。2、減弱溼地的生態功能,破壞林地,減少生物多樣性,自然災害增多等。精講精析:(1)分析洱海西側的地貌。
  • 二輪複習小專題訓練:外力作用與地貌
    >解析 本題考查外力作用、地質構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 本題考查外力作用。讀圖可知,水位上升時,河流徑流量增大,流速快,流水侵蝕、搬運作用增強,堆積作用減弱,A、C項錯誤;水位下降時,流速減慢,河流沉積作用增強,含沙量減少,B項錯誤;比較初期、中期、後期三幅圖,此次洪水過程中,因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加深,D項正確。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破壞農田、城鎮與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
  • 2020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地理知識之典型地貌特徵及其分布
    常識是公職類考試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地理知識出現頻率也是比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會有所涉及。在自然地理中地貌特徵經常以圖片、文字描述等形式考察。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本文主要對幾個典型的地貌特徵進行分析。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流水作用,凹岸與凸岸、碼頭的選址)
    01知識點1、流水作用流水作用,即流水對地表巖石、土壤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一般來說,三種作用同時進行。①侵蝕作用:包括化學溶蝕、機械侵蝕。其中機械侵蝕包括面蝕(向地表)、溯源侵蝕(向源頭)、下蝕(向下)、側蝕(向兩側),使得地面降低,河道變長、加深和拓寬。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內、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內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1.熱量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2.表現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1)地殼運動:  ①運動形式:a.水平運動:造成巖層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形成綿長的斷裂帶和巨大的褶皺山脈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距今300萬年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東側河流成功襲奪(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西側,古長江東流而去,形成長江三峽雛形。第四紀,巫山山脈繼續抬升,長江三峽峽谷(如下圖)最終形成。(l)指出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條件。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2.通過閱讀河谷的演變過程示意圖,能夠分析不同階段河流侵蝕作用的差異。3.通過案例的分析學習和討論,綜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情感、態度及價值觀】1.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2.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加強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風化 侵蝕 堆積
    侵蝕:  風化物被帶走,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依據作用主體的不同分為:  堆積:當風力、流水等外力作用減弱時,被搬運的物體逐漸堆積。
  • 玩轉地理 | 風化與風蝕的不同在哪裡?
    堆積在原地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風蝕作用風力在運動狀態下也可以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稱為風力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
  • 在造山運動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下,使美國猶他州形成「鋸狀山脊」
    當然,由於我們人的一生非常短暫,我們很難在一輩子當中,看出地形的改變,但是母庸置疑,地球表面是處在不停變化之中的,塑造地球表面形態的力量主要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猶他州的奇特「鋸狀山脊」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於地球內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於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
  • 為什麼同樣是侵蝕作用,河流常形成V型谷,而冰川常形成U型谷?
    河流V型谷和冰川U型谷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能夠造成地殼表層物質的破壞、搬運和堆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等,外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表的高山削低低谷填平,趨向平坦。
  • 流水的侵蝕地貌類型有哪些?什麼樣子的?
    比較典型的地貌主要有流水地貌和風力地貌,流水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侵蝕地貌。   流水侵蝕地貌是由於流水侵蝕作用塑造形成的景觀,那侵蝕到底是什麼意思?通俗的說就是流水的衝刷作用,流水的水量越大速度越快衝刷力越強,對它所經過地表的侵蝕就越嚴重。流水侵蝕地貌的類型有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是以下幾種。
  •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地理知識點:典型地貌特徵及其分布
    本文整理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地理知識點:典型地貌特徵及其分布。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京考信息匯總常識是公職類考試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地理知識出現頻率也是比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會有所涉及。在自然地理中地貌特徵經常以圖片、文字描述等形式考察。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學設計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態 分布地區  風化作用 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註:土壤是在風化殼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侵蝕作用 風力侵蝕 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窪地、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 乾旱、半乾旱地區(例:雅丹地貌)  流水  侵蝕 侵蝕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材料二:河流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河流在以側向侵蝕為主擴展谷底的基礎上,轉為下切侵蝕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灘或谷底平原,後者將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灘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圖a、b、c按順序表示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材料三:半坡村落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
  • 怎麼學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來源  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現形式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等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點總結
    外力作用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和重力能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趨於平坦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佔優勢,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三、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