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頻考點:風化 侵蝕 堆積

2020-12-01 高考網

  風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溫度、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進行分解,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實質是「大塊變成小塊」。

  注意:風化不過多與風聯繫,風化之後的產物我們稱之為風化殼,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從地表風化殼厚度來看,溫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區風化殼厚度最大。

  在乾燥的環境中,以物理風化為主;在溼潤的環境中,以化學風化為主,

  物理風化主要受溫度變化影響;化學風化受溫度和水分變化影響都較大。

  侵蝕:  風化物被帶走,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依據作用主體的不同分為:


  堆積:當風力、流水等外力作用減弱時,被搬運的物體逐漸堆積。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總結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總結對於高考地理的提分方法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夠掌握一些高頻的地理知識點了,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必備的知識考點。高考地理地圖方面重要知識點總結地圖專題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 2020高考地理高頻考點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一基礎、兩功能、兩表現」  【重點解讀】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應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環境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的關係。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床侵蝕、堆積
    錢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徑流與潮汐共同影響,不同季節、不同河段河床受侵蝕或者堆積作用影響變化明顯。研究人員曾連續多年對閘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進行測量,結果表明:枯水期倉前以西河段河床升高,以東河段河床降低。歷史上錢塘江河口潮強流急,河床寬且淺,衝淤幅度很大,導致主河道擺動頻繁。
  •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2020-03-07 18:1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內、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一)能量太陽輻射能  (二)作用力:風、流水、冰川、生物等  (三)表現形式:風化、侵蝕、搬運、堆積  (四)影響: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緩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地形成因分析
    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常見地形有關的問題。
  • 助力高考!2016屆地理考題解析!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影響地表形態變化的因素有: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質作用)和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積).【解答】解:該題從靜態角度考查同一條貝殼堤形成時期海岸線的位置變化。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4分)(3)地殼運動使巖石圈產生縫隙,巖漿沿著縫隙發生侵人活動形成花崗巖;地殼抬升,覆蓋花崗巖的其他巖石被外力侵蝕、搬運,花崗巖出露地表;巖塊表層受風化剝落,稜角最先消失而成球狀地貌景觀。參考答案:(1)內力:巖漿活動、地殼抬升;外力:風化、(流水、風力)侵蝕。
  • 玩轉地理 | 風化與風蝕的不同在哪裡?
    堆積在原地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風蝕作用風力在運動狀態下也可以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稱為風力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考點24: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3)(1956-2018年高考真題分類)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組學生在濱海公路沿線的山坡上,看到了幾千前形成的海浪侵蝕地貌。結合圖文材料,回答3~4題。A.侵蝕—搬運作用                           B. 搬運—堆積作用C.風化—侵蝕作用                           D.
  • 高考地理小專題——風化作用
    化學風化是地表巖石和水、二氧化碳等發生反應導致的化學分解,它是風化作用的常見類型,其過程會消耗二氧化碳,一般在溼熱地區較為明顯。不同地質歷史時期,陸地分布狀況不同,巖石化學風化強度差異明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有學者認為,11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集中,8.5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發生分裂、巖石化學風化作用增強導致全球氣候變冷,兩極冰川向赤道擴展其至形成「雪球」。
  • 地理高頻考點:分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分析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水對可溶性巖石(石灰巖)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雲)。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徵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距今300萬年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東側河流成功襲奪(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西側,古長江東流而去,形成長江三峽雛形。第四紀,巫山山脈繼續抬升,長江三峽峽谷(如下圖)最終形成。(l)指出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條件。
  • 高考地理考點:高考地理四種圖像繪製方法
    高考地理考點:高考地理四種圖像繪製方法 2012-09-26 17: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新東方優能一對一名師姜園:2017年高考地理七大模塊考點及要點分析
    作為全國大型高考全真模擬考試定位活動,「超級全能生」2017高考全國卷26省聯考12月26日-27日開啟線下統考,線上考試時間安排在線下全國統考每場結束後。大考在即,了解高考考點,無論是對聯考及高考,都至關重要。以北京市海澱區近三年期中考試題為例,綜合題高頻考點主要涉及以下七個方面。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姜園老師分別針對各個板塊的考點分析、重要性進行解讀。
  • 2017高考地理七大模塊考點及要點分析
    (二)地球運動  考點分析  地球運動在綜合題中考查佔10--12分;  14年27題考查:日出早晚問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晝夜長短變化;  重要性  地球運動地理意義是地理高考複習中的重難點,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重要考點,成為體現地理高考試題難度的重要知識點。
  • 2011高考地理必備考點全匯總
    高考倒計時50天 5大隱患可能讓你功虧一簣>>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範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