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高考地理高頻考點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3)使地表各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4)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考點預測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才是學生們想要的「壓軸題」
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所以對於地理來說,臨考前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住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把「星星」們都串起來,便於調動運用。
-
考點24: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3)(1956-2018年高考真題分類)
>鑑於學生家長和部分老師的要求,打算將本套資料做成紙質版,有這種需求的親請加高考真題分類紙質講義預報名QQ群:群號856066403,需求本數越多,印製成本越低!(2012高考真題江蘇卷)圖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讀圖回答9~10題。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總結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總結對於高考地理的提分方法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夠掌握一些高頻的地理知識點了,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必備的知識考點。高考地理地圖方面重要知識點總結地圖專題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地理教案:整合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13講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瞬間改變地表形態 緩慢微弱 其他形式 經漫長地質年代使地表形態發生顯著變化 表現形式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火山噴發和侵 入活動)、變質作用、地震 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注意:(1)判斷某一事物或現象是否為內力作用所致,應抓住兩點,一必須是自然作用,二必須是能量來自地球內部。
-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一、說教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4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的開篇內容,教材第一節先從宏觀和中觀的尺度闡述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當今全球海陸分布和地球的基本面貌,側重分析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以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重點放在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的過程。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附高考地理必考16種...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概念辨析 一、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 1.地質作用是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的力量,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地殼變動和地表形態知識點
地表形態影響著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進而影響著人類活動。本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用列表歸納法有利於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知識的有效整合。 一、地殼的變化地殼自形成以來,本身的物質和能量不斷地發生循環和轉化,地殼結構及其表面形態也不斷地發生變化,這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風化 侵蝕 堆積
風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溫度、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進行分解,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實質是「大塊變成小塊」。 注意:風化不過多與風聯繫,風化之後的產物我們稱之為風化殼,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點總結
地質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態影響著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進而影響著人類活動。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2020-03-13 00:2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土壤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土壤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1)典型自然環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環境:土壤發育程度低、土層薄、土壤貧瘠 、凍土 溼熱環境:有機質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強,土壤貧瘠,偏酸性 乾旱環境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1)海陸風: 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 ②風向: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③影響: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2)山谷風: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 ②風向:白天吹谷風,晚上吹山風 ③影響: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汙染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一、地殼的變動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
助力高考!2016屆地理考題解析!
【考點】2S: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專題】12:讀圖題;33:分析與綜合思想;421:課本知識遷移;515: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影響地表形態變化的因素有: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質作用)和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積).【解答】解:該題從靜態角度考查同一條貝殼堤形成時期海岸線的位置變化。
-
史上最全高中地理考點總結!
(2)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就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過程。地表形態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態或外貌,也稱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內力與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殼物質運動的結果。
-
地表形態的塑造——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們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如下表所示: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及能量來源1)概念:在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作用下,引起地表形態的變化的地質作用,稱為外力作用。2)能量來源: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氣候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1.對地形、地貌的影響-----降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晝夜溫差大對巖石的風化作用 ①主要是高寒地帶,氣候寒冷,氣溫低,被冰雪覆蓋,多永久性凍土;冰蝕地貌廣布; ②沙漠地帶:降水稀少,溫差大,風力作用強,風蝕地貌,沙漠廣布: ③溼潤地帶:
-
2018高考大綱發布(地理)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地理學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