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可見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
所以對於地理來說,臨考前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住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把「星星」們都串起來,便於調動運用。
地理主幹知識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規律等。複習時,「以不變應萬變」,立足基礎和主幹內容,弄透原理和規律,進而將著眼點放在其遷移運用上。
對於一些難以記憶、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和考點,可以參考我們整理的相關考點解析,配合可視化的素材,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複習,壓軸高考。
考點1:地球的運動
考點解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運動特徵及產生的地理意義。
可視化素材: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
看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則以上帝視角清晰、直觀地展示了太陽直射點變化對地球產生的影響,比如晝夜分布、太陽高度角等。
考點2:地球的圈層結構
考點解析: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可視化素材: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看點: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則通過鏡頭變換結合精美插圖,展現地球外部的各個圈層;觸發控制項可以詳細了解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結構、範圍及特點。
考點3:氣受熱過程
考點解析:引導學生了解大氣增溫與地面增溫之間的時間差異,理解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這一重要知識點
可視化素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看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模擬陸地與海洋場景,改變時刻,觀察陸地地面與海洋的輻射響應以及海陸在白天與夜晚的溫度變化,引導學生了解海洋與陸地之間吸收太陽輻射以及將輻射轉化成熱能的能力不同,結合現象,探究成因。
考點4:鋒及天氣
考點解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可視化素材:鋒的形成及天氣
看點:鋒的形成及天氣則模擬鋒在一個動態場景下的產生及移動過程,並且展示了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後的結構變化、氣溫和降水特點。
火花學院素材:鋒的形成及天氣
考點5:外力作用
考點解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可視化素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看點:外力作用包括水、風、冰川等因素,是塑造地球表面形態形態的重要力量。列舉素材從外力因素出發,利用動畫演示風、水對地表作用的動態地理過程,動畫簡短、易理解。
考點6: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考點解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可視化素材: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看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以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為識圖基礎,在此基礎上添加漁場熱點、各大洋局部視圖放大熱點,點擊熱點即在地圖上彈出漁場位置與成因信息、各大洋局部洋流分布信息等,分層、分級突出知識點,更有利於學生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