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筆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門檻等於沒門檻

2020-12-04 紅星新聞

如果考試的門檻過高乃至於使多數人不得其門而入,這樣的考試實際上也就失去了門檻價值——大家都考零分與大家都考滿分,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銀行招聘考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會不會覺得很吃驚?這兩天,「中國銀行筆試」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據媒體報導,目前該話題在微博上閱讀有1.9億,討論為4.4萬,考題難度成為重點吐槽對象。

據一位微博網友自述,她參加了當天的中國銀行筆試,四十分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不僅於此,「還有三層矩陣、粒子的靜態能源公式、不定積分、高等數學、太陽系天體運動原理、原子什麼量子數、什麼洛朗級數展示、計算機題、線代,就差醫學沒考了。」這位考生因此吐槽,「實在不想招人(大可)不必這麼來難為人了。」

抱怨此次考試的,遠不止這一名考生。另一名考生也表示「我竟然連DES加密算法,人造衛星半徑,粒子的靜止能量,隨機變量分布函數,凡爾賽和約,唐朝的現代主義,天體運動,缺口管理,開源軟體,海水循環,微處理器,洛朗級數,原子的K殼層……都不會」,最後直感嘆:「中國銀行筆試讓我長了見識,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明白了我實實在在是只廢物。」

↑中國銀行筆試上熱搜

實際上,今年8月10日,中國銀行啟動校園招聘,今年發布超1萬個職位,比上一年增加15%以上,2021屆、2020屆畢業生均可報名。中國銀行筆試開考前,各種「備考指南」迅速衝上熱搜,成為很多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當初的關注有多熱切,如今的吐槽就有多猛烈。不僅考生哀鳴,不少網友也紛紛跌了眼鏡:這到底是在招聘銀行職員,還是在遴選科研人員?

有記者從某國有大行省分行人力資源處獲悉,銀行校招考題大都委託第三方機構出題,不過銀行會提出相應的要求。題量大,考點多,考試範圍甚至比考公還要廣,因此常常會難倒一大批報考者。

考試當然是需要門檻的,這是選拔評判人才的重要依據。以此來看,考試內容必然需要設置一定的難度,非如此,不足以拉開足夠的成績差距。但是,如果考試的門檻過高乃至於很多人不得其門而入,這樣的考試實際上也就失去了門檻價值——大家都考零分,與大家都考滿分有什麼差別呢?

此次各種吐槽將銀行筆試送上熱搜,表面上看是因為考試內容包羅萬象、難度太大,更深一層探究恐怕在於它與普通人對專業的理解產生偏差。如果考試真的旨在選拔專業人才,何不加大對專業領域的考察力度,而要附加那些與金融領域毫不相干的內容?考察高等數學還可以理解為專業延伸與職業需要,如果真考了天體運動原理、人造衛星半徑與銀行工作又有什麼聯繫呢?

專業人才的選拔考試,必然要將專業內容作為考察重點,如果單純是為了設置門檻和障礙,考試本身的意義將大打折扣。一方面,真正學有所專的人可能無法通過考試;另一方面,即使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通過了考試,工作崗位又能為他提供多少大顯身手的機會?「播下龍種,收穫跳蚤」,這何嘗不是一種人才的浪費。

因為考題被吐槽艱深晦澀,此次考試還遭受個別人「內捲化」的質疑,無論是從維護考生利益和公眾知情權的角度,還是從捍衛考試公信力以及自身形象的角度出發,銀行都有必要闡釋出題思路、公開招錄過程,以實際行動來打消公眾的猜忌與顧慮。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有資格進銀行?背後的深意你可知道?
    這兩天,中國銀行的筆試突然上了熱搜,原因就是太難了!從計算題、語言題、英語題,再到洛朗級數展式、DES加密算法、天體運動、高階矩陣、粒子靜態能源公式等大部分人聞所未聞的知識點,網友紛紛表示「重在參與」,還有網友評論說「以前不知道,原來貴行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也想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孩子,有沒有什麼秘訣呢?求知並無捷徑如果有,那就是放棄這種幼稚的想法靜下心來多讀書讀書就像種樹一天兩天,並不能看出什麼變化但是只要精心的呵護小樹苗總會長成參天大樹我希望能給大家精選一些科學圖書對於大學生,職場人士你可以用這些書豐富你的業餘時間明天的你將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高老師講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國政治 2)美國民族 3)青樓、鏢局、科舉 4)軍事 5)世界各大洲主要風土人情 6)中國地緣政治 7)電影 以上這些內容,7是高老師主業之一,另當別論。其他的,要講到高老師這種程度,各讀兩三本甚至一兩本書就夠了,或者關注某個領域內專家幾年的博客、專欄就夠了。當然,高老師可能比他《曉說》中透露出來的更有知識,只是真人不露相,正所謂「一缸舀一瓢」;或者更沒知識,畢竟一個節目有很多幕後人員。具體情況,我們無從知曉。 舉1為例,如果你看過醉鋼琴的《民主的細節》,你會發現《曉說》的美國政治基本上沒有超出這本書的範圍。
  •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
    凡事都有例外,在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研究領域還涉及到機械製造、農耕水利、物理數學等學術領域。他就是郭守敬,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盛譽,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座山命名為郭守敬山,讓世人銘記他的功績。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他是河北邢臺人。
  •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漢大學:「地球物理不是地理」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電臺廣播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在講到群英會那一段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解不深。因為當時我的地理考了100分,便覺得將來把天文學會就成了諸葛亮式的人物,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 原形畢露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老梁在節目上不僅討論娛樂圈的事情,還會討論電影、歷史等方面的話題,對很多人來說是增長見識的節目。 其實老梁的節目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是比較有意思的,畢竟可以看到書本上看不到的東西。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際漢學研究裡程碑一般的英國專家李約瑟曾經高度評價中國道家思想學說和道教,認為道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就來介紹一位道士中的天文學家,他以道教廟觀內朝鬥臺兼做天文觀測臺,撰寫天文著作《寰天圖說》,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發展歷程中一位有較大影響的天文學家。
  • 那個曾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知乎上的問題:為什麼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備受關注?因為數理化不懂不說這個還怎麼裝逼?想想好像也是哦。當年,經歷過高考的你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的了三角函數,看得懂生物DMA基因遺傳;現在的你除了抖音吃雞微信微博你還會幹嘛?既把知識忘光了又回不到以前了,那就跟一跟這個高考熱潮轉發一下吧,這樣也算是跟上浪潮了。
  • 古代詩詞散文中的天文知識,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假
    早上我的《中國歌留多》知乎專欄,收到一篇「詩詞中的地理知識」的投稿,仔細想來好像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地理詩,自然會有天文詩了,於是整編此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最常見的天文知識,我國的陰曆就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國人對此都不會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不過天狼星在南半球,蘇軾在我國領土上看,絕對不會是西北望,見天狼星的。
  • 想玩好得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更不用說需要世界地理知識才能駕馭好的《大航海時代》系列遊戲了。然而,真正考察一個玩家綜合素質的卻是一款網遊——《逆水寒》。在玩家心中,《逆水寒》是需要綜合性知識最全面的遊戲。說是需要你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 高考前的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現在的我……
    高考前,可能是人這一生中最博學的時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三角函數、解得了方程求得了數列背得出歷史年表其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放鬆心態一定會在這個轉折點上大放異彩喝王源版鮮橙多3.5個橙的膳食纖維讓你漂亮跨過高考統一鮮橙多助力高考啦~
  • 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的知識淵博吧,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這樣的話說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這也讓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絲的懷疑,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厲害嗎?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才能練成如此本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中國銀行筆試考高等數學、量子力學 網友吐槽:當櫃員這麼難了?
    如果是參加中國銀行的招聘筆試,那可能更難了,網友已經被虐回來了。這兩天微博有個熱搜,就是網友吐槽中國銀行筆試,其中微博用戶@魷魚-L前兩天參加了這個筆試,結果考試的題目讓他傻眼了。據她所說,筆試中的題目五花八話,40分鐘內有英語三十道單元+五篇長閱讀,每個閱讀五個選擇。
  • 梁宏達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老梁在很多話題上都是淺嘗輒止,聊得並不透徹。但沒人能否認,如此涉獵之廣的老梁,國內並沒有幾個。首先聲明,我儘管肯定梁宏達的才華,但我不贊成他輕薄雷鋒。我有兩條理由:其一,人應該有所悲憫。一個孤兒,做了那麼多好事,死得那麼年輕那麼慘,你對他不能厚道一點嗎?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所以雖然所教的科目是物理,但學生眼中的梁漢儒卻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在閒暇時間,他總是在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老師涉獵的多了,和學生的共同語言也就多了。」梁漢儒說,上下班的路上他最常打開的手機軟體就是「喜馬拉雅」和「蜻蜓FM」,「工作忙,平時確實沒時間看書,所以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多『聽課』。」
  • 想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去哪學這兩門學科最好?
    導讀 古代形容一個人博學有才,都稱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如今在大學中,天文學和地理學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的基礎學科。不知道小夥伴們對它們之一有沒有興趣呢?
  • 瞧你這電工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電……
    士兵經歷過4年戰爭之後違章停車這花臂,萌不起來1明哥曾經暗戀一個女孩,有她的QQ號,她的籤名是:我在遊樂園,坐在摩天輪上看城市,城市沒有看我。我幫他改了這樣一段:我在遊樂園,騎著旋轉木馬追逐,卻只看到你的背影。
  • 現代人也能和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為什麼不能和他一樣邪乎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句話出自《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來比喻一個人的博學多才,無所不能。其實中國歷史上還真的有幾位人物獲得後人的公認,他們就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奇才,例如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一切,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預知三分天下,而借東風更是其知天文的傑出表現。例如明朝開過功臣劉伯溫,《燒餅歌》就是軍師劉伯溫所作的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詩歌,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深,難於理解,視為神撰。不知是後人牽強附會還是怎麼樣,反正社會各式各樣的巨大發展和變故它就是可以預知。
  • 銀行筆試難上熱搜 千軍萬馬爭飯碗
    10月14日,剛參加完「宇宙行」筆試的阿宇向界面新聞記者感慨道。繼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筆試登上微博熱搜之後,「工行筆試」不出所料地登上微博熱搜,吸引超1700萬閱讀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各大行的筆試不僅考察知識範圍廣泛,而且題量也多,平均不到一分鐘答完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