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大多數人對高曉松的理解,還停留在《同桌的你》。其實,高曉松早已是文藝青年心中的標杆人物?人們不僅非常好奇,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他諸多光環的身上,有沒有被包裝的痕跡?
高曉松確實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曾經與文化界大佬馬未都有過一番交談。馬未都無論說什麼樣的話題,高曉松都能應對自如。高曉松不俗的見解與頗具文化底蘊的行為舉止,處處都透露著學者風範。高曉松能夠以這樣的形象示人,這與他早年的經歷密不可分。
高曉松生於傳統意義上的書香門第,他的家庭背景,就是典型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高曉松的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張克群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她的授業恩師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從高曉松父母的履歷來看,高曉松沒有理由不優秀。良好的家庭氛圍,給高曉松創造了優越的環境。高曉松在雜學、音樂、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領域都有涉獵,本身底子就打的好。
高曉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形象,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不斷積累起來的。當然,他在從事泛文化行業之後,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北團隊包裝的情況,這也是團隊力量的體現。畢竟,獨木不成林高曉松想要一個人做出高檔的節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做好一檔節目,除了主持人淵博的學識之外,還要在。剪輯後期處理、場景設計、人設設計等多方面下功夫。這背後必然有一個,優秀的團隊來支撐。
加之,當今社會整體上顯得很浮躁。儘管各方麵條件已經變得很好,可靜下心來讀書的人確實是少之又少。高曉松碎片化的表達形式,也迎合了當代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高曉松畢業於清華大學,他本人學識面又廣,發散能力也就強,再經過團隊包裝之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形象,就展現出來了。
所以說,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曉松形象,背後有他自己努力的成分,也有團隊包裝的成分。可以負責任的講,團隊包裝只是錦上添花,關鍵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就這一角度來說,高曉松做的確實是出色,這也正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古訓。因而,我們不要把問題看的過於簡單,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高曉松必然經歷了一番鳳凰涅槃。我們應該能通過現象看本質,並且能夠給自己以啟迪,這才是真正的自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