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去哪學這兩門學科最好?

2020-12-04 騰訊網

導讀

古代形容一個人博學有才,都稱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如今在大學中,天文學和地理學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的基礎學科。不知道小夥伴們對它們之一有沒有興趣呢?

這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雙倍「快樂」,同時介紹天文學地理學兩門學科專業高校評估!

一、榜單依據

第四輪高校學科評估結果是迄今為止由教育部官方公布的、且唯一一份具有排名性質的大學專業實力榜單!

1.評估數據來源

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按照「自願申請、免費參評」原則,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評估體系在前三輪的基礎上進行諸多創新;評估數據以「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

2.評估結果呈現方式

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二、專業排名

根據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排名如下:

天文學

*數據來源於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地理學

*數據來源於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三、數據統計

天文學學科專業有2所院校學科評估結果為A+;1所院校評估結果為B-;1所院校院校評估結果為C+;1所院校評估結果為C-。

地理學學科專業有2所院校評估結果為A+;1所為A;3所院校評估結果為A-;7所院校評估結果為B+;5所院校院校評估結果為B;有6所B-院校;還有6所院校評估結果為C+,6所院校評估結果為C,7所院校評估結果為C-。

其中,地理學學科評估在榜的福建省院校有1所:福建師範大學(B+)

四、往年這些院校在福建省錄取分數

這些院校不僅在天文學地理學學科專業有能量,

院校本身也很強(分數不低)~

看看部分院校往年在福建的錄取情況

(註:非該專業招生情況)

給自己建立目標打個氣!

天文學

文科

理科

地理學

文科

理科

你想要的「 上知天文」,還是「下知地理」?

這幾所高校可都是好去處!

感興趣的話快來留言許個願,

這些名校你想上哪個~

文:陳成禹 排版:陳成禹

福建高考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福建高校招生諮詢統一平臺

官方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福建高考

微信號:fjgkedu

(新朋友長按下方指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漢大學:「地球物理不是地理」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電臺廣播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在講到群英會那一段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解不深。因為當時我的地理考了100分,便覺得將來把天文學會就成了諸葛亮式的人物,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 梁宏達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在8號大院那兩年,跟老將接觸的比較多,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再後來,紙媒慢慢滑落,老梁給雜誌寫專欄的次數越來越少。在後來,老梁經常去中國教育電視臺做嘉賓,所料的話題也不再僅限於體育,教育、娛樂、時政、歷史都有涉獵,做了很多節目,出了很多書。當然,很多人也會說,老梁在很多話題上都是淺嘗輒止,聊得並不透徹。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也想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孩子,有沒有什麼秘訣呢?>讀書對於孩子更加重要讓每個孩子接觸科學和自然是每個家長的職責給大家推薦兩本我最近在看的書這本書是中國版的國家地理。納木錯/ 攝影 李珩同樣,這本書並不是一部影集,他會從自然和歷史的角度解釋地形地貌的成因,帶你領略5000年中華文化的魅力。這對於中學選考地理的小朋友,是一部不錯的參考書。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
    凡事都有例外,在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研究領域還涉及到機械製造、農耕水利、物理數學等學術領域。他就是郭守敬,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盛譽,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座山命名為郭守敬山,讓世人銘記他的功績。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他是河北邢臺人。
  •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舉1為例,如果你看過醉鋼琴的《民主的細節》,你會發現《曉說》的美國政治基本上沒有超出這本書的範圍。《民主的細節》還要更深更細一些,而即便《民主的細節》都是被很多專業人士視為閒書的。 3、高先生講的主要是常識+見聞,即某個領域最常用的知識,再加上他個人的見聞經歷。大部分領域的常識,有兩三本書的積累就可以跟大眾顯擺了,領域稍一多,就被視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 想玩好得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更不用說需要世界地理知識才能駕馭好的《大航海時代》系列遊戲了。然而,真正考察一個玩家綜合素質的卻是一款網遊——《逆水寒》。在玩家心中,《逆水寒》是需要綜合性知識最全面的遊戲。說是需要你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 銀行筆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門檻等於沒門檻
    如果考試的門檻過高乃至於使多數人不得其門而入,這樣的考試實際上也就失去了門檻價值——大家都考零分與大家都考滿分,有什麼差別呢?如果銀行招聘考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會不會覺得很吃驚?這兩天,「中國銀行筆試」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據媒體報導,目前該話題在微博上閱讀有1.9億,討論為4.4萬,考題難度成為重點吐槽對象。據一位微博網友自述,她參加了當天的中國銀行筆試,四十分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
  • 那個曾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當年,經歷過高考的你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的了三角函數,看得懂生物DMA基因遺傳;現在的你除了抖音吃雞微信微博你還會幹嘛?既把知識忘光了又回不到以前了,那就跟一跟這個高考熱潮轉發一下吧,這樣也算是跟上浪潮了。
  •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
  • 原形畢露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老梁在節目上不僅討論娛樂圈的事情,還會討論電影、歷史等方面的話題,對很多人來說是增長見識的節目。 但是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不太喜歡這檔節目了。
  • 考點預測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才是學生們想要的「壓軸題」
    我們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可見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所以對於地理來說,臨考前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住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把「星星」們都串起來,便於調動運用。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等想發言的學生們都說完了,我再上去一一給予反饋。」在梁漢儒的班級裡,「溝通」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件事。從教22年,他經常說,「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所以雖然所教的科目是物理,但學生眼中的梁漢儒卻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在閒暇時間,他總是在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老師涉獵的多了,和學生的共同語言也就多了。」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際漢學研究裡程碑一般的英國專家李約瑟曾經高度評價中國道家思想學說和道教,認為道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客觀講,李約瑟這一評述並不誇大其詞。成年後,又對西方科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曾赴澳門向外國傳教士學習觀察天象推算地理測繪法和三角幾何學,便從此與天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著有《寰天圖說》三卷、續編兩卷。全書論述了對太陽系星球位置及對日蝕、月蝕成因、地球晝夜節氣變化的測定之法,並對自然現象作了探討。
  • 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畢竟,你可以看到書本上看不到的東西。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經驗,我們會發現''老梁故事匯''的質量不是很高,也沒有什麼深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不太喜歡這個節目。但不可否認的是,老梁的知識儲備真的很豐富,很多人都好奇梁宏達是做什麼?為什麼知道這麼多?事實上,老梁本人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優秀的口才。除了節目小組背後的策劃之外,它還與老梁自己的工作風格有很大關係。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有資格進銀行?背後的深意你可知道?
    從上學開始到走入社會,想必大家參加過的考試已經多到數不清,這其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一場考試呢?這兩天,中國銀行的筆試突然上了熱搜,原因就是太難了!從計算題、語言題、英語題,再到洛朗級數展式、DES加密算法、天體運動、高階矩陣、粒子靜態能源公式等大部分人聞所未聞的知識點,網友紛紛表示「重在參與」,還有網友評論說「以前不知道,原來貴行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在一片質疑的言論中,也有不少理性的人認為,這樣的招聘試題很正常,雖然穿插了個別確實比較偏的知識點,但是大部分試題都是正常難度的。
  • 最傲氣的3大星座,上知天文下知自然地理,卻終究孤單寂寞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和誰歡度這一生就看起來至關重要,情感這類錯綜複雜的事情,無法下結論到底是好是壞,就只有認真體會。因此所有人必須學好審視自己的情感,要和最該的人相處,要和最愛的人歡度這一生,才會獲得幸福快樂,讓自身沒有缺憾和痛楚。
  • 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的知識淵博吧,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這樣的話說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這也讓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絲的懷疑,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厲害嗎?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才能練成如此本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瞧你這電工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電……
    士兵經歷過4年戰爭之後違章停車這花臂,萌不起來1明哥曾經暗戀一個女孩,有她的QQ號,她的籤名是:我在遊樂園,坐在摩天輪上看城市,城市沒有看我。我幫他改了這樣一段:我在遊樂園,騎著旋轉木馬追逐,卻只看到你的背影。
  • 嗯哼5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連杜江都驚訝,霍思燕只堅持做一件事
    他們思維超過同齡孩子,更懂事更聰明,仿佛天生就是做明星的料,讓不少人羨慕不已。比如嗯哼與多多,嗯哼3歲時和父母上綜藝節目,不僅能與大人無障礙對話,還能指正媽媽說錯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霍思燕再說到晚餐吃的蔬菜時,嗯哼突然來一句,「蕨菜很久就有了,比恐龍出現的還要早」,霍思燕則非常自然的對答。
  • 高考前的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現在的我……
    高考前,可能是人這一生中最博學的時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三角函數、解得了方程求得了數列背得出歷史年表又又又雙叒叕是一年高考辣每逢高考無論是逆襲無望自求多福的學渣還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學霸都是大局已定該做的題都做了,該熬的夜也都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