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現在的我……

2020-12-04 裸態度看校園

高考前,可能是人這一生中最博學的時候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算得了三角函數、解得了方程

求得了數列背得出歷史年表

外可說流利英語,內可誦飄逸古詩詞

古今中外人文百科無不知曉

電路圖小實驗樣樣精通

寫起文章來妙筆生花

知識水平在高考前

「到達了高潮」「走上了巔峰」!

又又又雙叒叕是一年高考辣

每逢高考

無論是逆襲無望自求多福的學渣

還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學霸

都是大局已定

該做的題都做了,該熬的夜也都熬了

怎樣踢好這臨門一腳?

1

這個東西一定要帶!

敲黑板!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橡皮擦一定要帶~

否則這麼一小塊橡皮擦在那個特殊時刻

能輕而易舉讓人心裡崩潰

整場考試都在提醒自己千萬別塗錯答題卡

2

別死磕大題了!

不作死就不會死

千萬別跟大題死磕!

童鞋你要相信

有些大題就算你磕破腦袋

你也做不出來的

3

這是一條看臉的建議

高考照片一定要拍好

因為那張照片

居然會用在大學所有需要頭像的地方

飯卡、圖書卡、各種準考證、各種成績單……

4

穩住,別浪!

不要約定考完當晚幹嘛幹嘛

大部分人只想著回家

你只會被放鴿子

5

放鬆心態

高考只能決定你未來幾年在哪個城市放開活

高考決定的不是人生

而是決定你未來幾年的網速

以及你的快遞包不包郵!

6

千萬不能忘記喝水緩解緊張!

其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放鬆心態一定會在這個轉折點上大放異彩

喝王源版鮮橙多

3.5個橙的膳食纖維讓你漂亮跨過高考

統一鮮橙多助力高考啦~

我們於高考兩天將會在

雙十中學(枋湖校區)

廈門一中(高中部)

華僑中學

廈門三中

展開贈飲活動哦

只要你來,憑高考準考證

就能領取免費的王源版鮮橙多一瓶哦~感覺高考與優秀的王源小哥哥一起同行呢~

7

高考完就表白吧

大學考完一定要表白

原來大學是不包分配對象的

尤其是這麼帥的王源小哥哥

睡不到愛豆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還在等什麼

快來「合影王源公交站牌吧

驚喜後備箱

我們更是將「寵粉行動」進行到底

100名幸運粉絲可以獲得王源周邊送貨上門哦

屆時戴著王源面具的小哥哥將帶上驚喜後備箱

將禮品送到小湯圓手上

這些還不夠?!高考招生諮詢會繼續打卡!

還有主持人現場互動,全程攝像拍攝

記錄你與「王源」小哥哥的約會時刻

你絕對不能錯過!

高考真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底下評論留言告訴小飲君

#高考時你有什麼難忘的記憶#

相關焦點

  • 那個曾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知乎上的問題:為什麼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備受關注?因為數理化不懂不說這個還怎麼裝逼?想想好像也是哦。當年,經歷過高考的你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的了三角函數,看得懂生物DMA基因遺傳;現在的你除了抖音吃雞微信微博你還會幹嘛?既把知識忘光了又回不到以前了,那就跟一跟這個高考熱潮轉發一下吧,這樣也算是跟上浪潮了。
  •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大部分領域的常識,有兩三本書的積累就可以跟大眾顯擺了,領域稍一多,就被視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掌握常識不難,超過了常識的範圍後,再想深入才會越來越難,這才是看真本事的地方。 小時候,每年老師給我的評語裡都有一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實就是我三年級以前就把一套《上下五千年》翻完了,把一個地球儀裡所有的國家、位置、首都都背下來了而已,再加上讀點閒書。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前兩天,有個小朋友發來私信我小時候讀書少,現在和別人聊天總顯得知識不夠。
  •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漢大學:「地球物理不是地理」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電臺廣播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在講到群英會那一段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解不深。因為當時我的地理考了100分,便覺得將來把天文學會就成了諸葛亮式的人物,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
  • 瞧你這電工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電……
    士兵經歷過4年戰爭之後違章停車這花臂,萌不起來1明哥曾經暗戀一個女孩,有她的QQ號,她的籤名是:我在遊樂園,坐在摩天輪上看城市,城市沒有看我。我幫他改了這樣一段:我在遊樂園,騎著旋轉木馬追逐,卻只看到你的背影。
  • 想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去哪學這兩門學科最好?
    導讀 古代形容一個人博學有才,都稱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如今在大學中,天文學和地理學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的基礎學科。不知道小夥伴們對它們之一有沒有興趣呢?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
    凡事都有例外,在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研究領域還涉及到機械製造、農耕水利、物理數學等學術領域。他就是郭守敬,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盛譽,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座山命名為郭守敬山,讓世人銘記他的功績。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他是河北邢臺人。
  • 古代詩詞散文中的天文知識,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假
    早上我的《中國歌留多》知乎專欄,收到一篇「詩詞中的地理知識」的投稿,仔細想來好像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地理詩,自然會有天文詩了,於是整編此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最常見的天文知識,我國的陰曆就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國人對此都不會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不過天狼星在南半球,蘇軾在我國領土上看,絕對不會是西北望,見天狼星的。
  • 銀行筆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門檻等於沒門檻
    如果銀行招聘考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會不會覺得很吃驚?這兩天,「中國銀行筆試」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據媒體報導,目前該話題在微博上閱讀有1.9億,討論為4.4萬,考題難度成為重點吐槽對象。據一位微博網友自述,她參加了當天的中國銀行筆試,四十分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前25分鐘是班會的自由發言時間,梁漢儒這時候都會像個聽眾一樣,坐在教室裡用心聆聽。「等想發言的學生們都說完了,我再上去一一給予反饋。」在梁漢儒的班級裡,「溝通」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件事。從教22年,他經常說,「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
  • 梁宏達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之前在前樓一樓的工會活動室中,有一張桌球臺,老梁每天都拉著不同的人過去打球。晚上食堂吃過飯後,又跑出去打撞球。老梁涉獵甚廣,出口成章,我們都納悶他的這些知識都是哪裡來的。那時候,我負責和老梁約稿。老梁有個特點,喜歡拖稿,總在最後時刻交稿。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際漢學研究裡程碑一般的英國專家李約瑟曾經高度評價中國道家思想學說和道教,認為道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就來介紹一位道士中的天文學家,他以道教廟觀內朝鬥臺兼做天文觀測臺,撰寫天文著作《寰天圖說》,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發展歷程中一位有較大影響的天文學家。
  • 考點預測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這才是學生們想要的「壓軸題」
    我們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可見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同學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但是由於地理知識太凌亂,就好像天空的星星一樣,地理位置太廣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且很多知識點也比較抽象,這使得孩子們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高中地理應該劃歸到理綜的範圍。所以對於地理來說,臨考前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住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把「星星」們都串起來,便於調動運用。
  • 原形畢露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老梁在節目上不僅討論娛樂圈的事情,還會討論電影、歷史等方面的話題,對很多人來說是增長見識的節目。 其實老梁的節目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是比較有意思的,畢竟可以看到書本上看不到的東西。
  • 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的知識淵博吧,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這樣的話說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這也讓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絲的懷疑,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厲害嗎?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才能練成如此本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一位舉世無雙的奇才
    我覺得他就是智慧的代表。在我看來諸葛亮無所不能,他原本是官吏世家,但是他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過世了。在他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又過世了。所以他的一生也是極其艱苦。諸葛亮長到16歲的時候。他經常以管仲,樂毅來比喻自己。很多人都對他不屑一顧。只有他的好友徐庶等人相信他的才華。在徐庶離開劉備之前。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 現代人也能和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為什麼不能和他一樣邪乎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句話出自《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來比喻一個人的博學多才,無所不能。其實中國歷史上還真的有幾位人物獲得後人的公認,他們就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奇才,例如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一切,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預知三分天下,而借東風更是其知天文的傑出表現。例如明朝開過功臣劉伯溫,《燒餅歌》就是軍師劉伯溫所作的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詩歌,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深,難於理解,視為神撰。不知是後人牽強附會還是怎麼樣,反正社會各式各樣的巨大發展和變故它就是可以預知。
  • 想玩好得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更不用說需要世界地理知識才能駕馭好的《大航海時代》系列遊戲了。然而,真正考察一個玩家綜合素質的卻是一款網遊——《逆水寒》。在玩家心中,《逆水寒》是需要綜合性知識最全面的遊戲。說是需要你上知天文綜藝,下知歷史詩句地理。
  • 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老梁故事匯原來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不少,那時候涉世社會不深,也沒有什麼工作和社會經驗,對問題的看法比較書面,比較表面,可以說是一張白紙。茶餘飯後,看看老梁的節目,覺得有見識,能開闊視野。他可以把大家都了解但一知半解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能力講解的深入淺出、有條不紊,讓大家產生聽故事的愉快心情,在輕鬆的狀態下接受他的觀點。這當然算是梁宏達的本領。梁宏達極有語言組織能力,就如同寫作文,一個班級的同學基本上都認識差不多的漢字,有的人寫作文乾巴巴的,語義都不通順,而偏偏有的人就特別擅長將漢字如同魔術般組合為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