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2020-03-13 00:2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一、地殼的變動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地震、火山噴發、山崩、泥石流等地質作用進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使地面瞬間產生劇變,往往造成自然災害;有些地質作用進行得比較緩慢,如青藏高原幾千萬年前是海洋 |
二、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
1. 地殼運動:指由於內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因而地殼運動又稱為構造運動。
地表巖石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或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 | ||
相伴發生,不同區域和不同時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
(1)全球巖石圈分成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
(2)板塊內部地殼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活躍,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於這一地帶。
板塊相對移動而發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塊張裂處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兩大陸板塊交界處相撞形成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大陸板塊與大樣板塊相撞,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三、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 地質構造: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的變形、變位。
2. 構造地貌:由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
向斜構造底部低凹,兩翼的水容易向中間滲流匯集,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向斜構造匯集的地下水,要承受靜水壓力,因此常形成自流井 | ||
斷層巖石破碎,容易被風化侵蝕,常發育成溝谷、河谷,有利於地表水匯集 | ||
背斜頂部巖層封閉,易於儲油儲氣,氣分布於頂部,水分布於底部,油在中間 | ||
巖層中的煤、鐵礦等礦產多保留在向斜處,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其巖層中的礦產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掉 | ||
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大型工程建設容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積水等不良後果,造成建築物塌陷;背斜山坡上的大型工程建設易產生滑坡 | ||
背斜巖層天然拱形,結構穩定,不易儲水;向斜地形一般為盆地,成為雨水匯集區,在此處開隧道,隧道可能變成水道 | ||
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易被侵蝕,裂隙發育,巖石破碎,為採石場提供原料 |
四、外力作用與地貌
| |||
①衝刷坡面,形成溝谷,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②瀑布、峽谷是最強烈的表現 | ①山前形成衝積扇;②河流中下遊形成衝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
①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②沙漠外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 |
2. 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律
(1)不同區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
乾旱地區以風力侵蝕為主;溼潤地區以流水侵蝕為主;高山地區以冰川侵蝕為主;沿海地區以海浪侵蝕為主。
(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遊侵蝕,中遊搬運,下遊沉積。因此,上遊高山峽谷,中遊河道變寬,下遊衝積平原、河口三角洲、衝積島等。
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蝕——冰鬥、角峰等;山下堆積——冰漬湖、冰漬壟等。
風力作用:在乾旱區,風力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柱、雅丹地貌等;在風力搬運途中,形成移動沙丘等堆積地貌(如黃土高原)。
五、難點突破
1. 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地殼運動是地質構造形成的原因。
2.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構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地質構造,通過構造地貌,能夠判斷地質構造的類型和變化。
3. 向斜和背斜的判斷
由於地殼運動的複雜性,僅從巖層形態判斷背斜和向斜是不準確的,只有從巖層新老順序判斷才是科學的。
4. 斷層和斷裂
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巖層受力只發生破裂,但沒有沿斷裂面發生位移,形成斷裂;巖層破裂,並沿斷裂面兩側巖塊發生錯動、位移的是斷層。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