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點總結

2021-01-20 高中地理知識點

地質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態影響著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進而影響著人類活動。本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用列表歸納法有利於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知識的有效整合。


一、地殼的變化

地殼自形成以來,本身的物質和能量不斷地發生循環和轉化,地殼結構及其表面形態也不斷地發生變化,這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

 

二、地質作用

1. 概念: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

分類

能量來源

主要表現形式

對地表形

態的影響

內外力作

用的關係

內力作用

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空間上相互聯繫,在時間上同時進行

外力作用

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和重力能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趨於平坦

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佔優勢,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三、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

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按照運動的方向,可以把地殼運動分為兩類,即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當一個地區隆起時,相鄰地區就會凹陷。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相伴發生,常常交替進行。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有主次之分。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1. 地殼運動的類型


2. 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的巖石圈分六大板塊,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漂移在軟流層上。板塊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運動的為生長型。板塊張裂地區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大西洋、東非大裂谷)。板塊擠壓處(消亡邊界)地區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為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如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的形成);二為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大陸邊緣受擠壓隆起為島弧和海岸山脈,大洋板塊俯衝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海溝。大褶皺山系,大島弧鏈幾乎都是消亡邊界。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日本群島、馬來群島均由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山脈、島弧鏈和海溝。

 

四、地質構造與地貌

內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個粗略的輪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態。

1.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褶皺

斷層

成因

巖層因地殼運動,受水平擠壓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叫褶曲;如發生一系列褶曲,就形成褶皺

巖層在地殼運動時,受強大壓力和張力的作用,發生斷裂,並沿斷裂面發生顯著位移,形成斷層

類型

背斜

向斜

地壘

地塹

特徵

①巖層上拱

②巖層中心老兩翼新

③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

①巖層下彎

②巖層中心新兩翼老

③向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兩斷層間巖塊相對上升,兩邊巖塊相對下降

兩斷層間巖塊相對下降,兩邊巖塊相對上升

地貌

①一般成山嶺

②常被侵蝕倒置成谷

①一般成谷地

②常被侵蝕倒置成山

常形成斷塊,如廬山、泰山

常形成很長的凹地

 

2. 外力作用與地貌

如下圖表示外力作用的五種表現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1)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動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

(2)風化作用:巖層經溫度變化(物理風化)、化學破壞(化學風化)、生物生長活動(生物風化)變成鬆散、碎屑狀沉積物,殘留地表形成風化殼,為侵蝕作用提供條件。

(3)流水作用和風力作用的比較: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對地貌影響

流水作用

侵蝕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溝谷和河谷流水使溝谷和河谷加寬加深

使地表變得崎嶇。瀑布、峽谷是河流侵蝕作用的強烈表現;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也是流水侵蝕的結果

沉積

流水在搬動途中,由於流速降低,所攜帶的物質便沉積下來

山區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衝積扇;河流中下遊泥沙淤積形成衝積平原和三角洲

風力作用

侵蝕

在乾旱地區,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溝谷、風蝕窪地;地表沙塵和碎屑被風力侵蝕搬走,形成戈壁和裸巖荒漠

形成風蝕溝谷、風蝕窪地、戈壁、裸巖荒漠、風蝕柱、風蝕蘑菇

沉積

風在搬運途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導致風沙堆積

沙丘、沙壟、黃土高原


▍ 來源:綜合網絡

▍ 編輯:語音翻譯「微信:2820092099」

▍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提示:①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文章標題下方的公眾號名稱查看;②進入公眾號後,發送關鍵詞給我,我會立即回復相關內容給您。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2020-03-13 00:2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地殼變動和地表形態知識點
    地質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因素。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一、地殼的變動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今天,學習有途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盡情關注學習有途網!1.天體與天體系統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今天,學習有途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盡情關注學習有途網!1.天體與天體系統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怎麼學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
    高中地理怎麼學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期末即將來臨,高一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還沒有全部掌握的同學們今天要好好看看哦。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來源  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現形式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等
  • 初中科學地理:知識點總結系列(上)
    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地球內部結構具有同心圓的特點,從外向內結構層次分別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知識點2: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採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義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褶皺:地殼受力擠壓而發生的彎曲變化。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附高考地理必考16種...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概念辨析  一、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  1.地質作用是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的力量,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一、說教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4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的開篇內容,教材第一節先從宏觀和中觀的尺度闡述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當今全球海陸分布和地球的基本面貌,側重分析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以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重點放在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的過程。
  •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原標題:【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點較瑣細,若有誤歡迎留言指正。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 ————— 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的高低起伏 2.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地理教案:整合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13講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 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表現形式 地  殼  運  動 水平運動 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  的方向運動 巖層發生了水平位移和變曲變形  形成斷裂帶和褶皺山脈及谷地  垂直運動 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垂直於地球表面  的方向運動 巖層隆起和拗陷
  • 高中地理知識點:水庫、沼澤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水庫、沼澤水水庫,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建設的人工湖泊。面積比較大的人工湖泊稱為水庫,面積比較小的則可以稱為池塘。大水庫以其氣勢雄偉、山清水秀、景色綺麗而令人神往。緩坡上的沼澤體,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低洼處常有地表徑流過境。蒸發量大、徑流量小是沼澤水量平衡的重要特點。溼潤地區,例如蘇聯的西北部,蒸發量佔總支出量的75%,徑流量佔25%;在水分不穩定地帶,例如中國的三江平原的沼澤地,蒸發量佔總支出量的84%,徑流量佔16%。水量平衡中蒸發量與徑流量也有季節變化:冬季蒸發量很小,徑流是主要支出項;夏季徑流量大,蒸發量也大;暮秋至初冬蒸發迅速減小。
  • 高中地理所有知識點大全
    高中地理所有知識點大全世界上沒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績,紮實的複習必不可少,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讓更多的高三學生更好的複習,並祝願高三學生一朝金榜題名,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 高中地理必修三冊知識點總結,最新整理版本,會考複習必備資料
    高中地理屬於文科學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點超級多。很多同學成績都在60分左右,上課聽不懂知識點,跟不上老師進度去整理筆記,下課連複習資料都沒有。班級來了好幾個這樣的同學,初中地理基礎沒打好,高中地理一竅不通。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2016屆地理考題解析!
    【考點】2S: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專題】12:讀圖題;33:分析與綜合思想;421:課本知識遷移;515: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影響地表形態變化的因素有: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質作用)和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積).【解答】解:該題從靜態角度考查同一條貝殼堤形成時期海岸線的位置變化。
  •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自然地理基礎》知識點清單
    45、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二章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46、礦物的概念單質或天然化合物。看巖層新老、是否缺失巖層、是否有巖漿活動68、火山活動與地表形態裂隙式噴發(高原)、中心式噴發(火山錐、湖泊)69、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70、風化作用與地表形態
  • 高中生物常見易錯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常見易錯知識點總結高中生物是理科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高中生物複習時必背的小知識點有哪些,下面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生物常見易錯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 高中生物基本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基本知識點總結理科的生物有哪些必背的知識點是你需要必須掌握牢固的?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物基本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高中生物基本知識點總結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新陳代謝作用應激性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和變異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高中生物基本知識點總結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夥伴的比較頭疼的科目,下面有途網小編跟大家說說高考地理答題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必背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模板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