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複習小專題訓練:外力作用與地貌

2020-12-06 老胡旅遊

停課不停學!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

停課不停學!高中歷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

外力作用與地貌

一、選擇題

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蝕或溯源侵蝕,導致「低位河」越過分水嶺襲奪「高位河」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河流襲奪前後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關於甲、乙兩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乙河流量大襲奪甲河

B.甲河地勢高襲奪乙河

C.乙河侵蝕力大襲奪甲河

D.甲河的河道平直襲奪乙河

答案 C

解析 根據圖示水流箭頭,甲河的水從圖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說明乙河侵蝕力大,襲奪甲河,C項正確。乙河流量不一定大於甲河,A項錯誤。在發育的過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較強的侵蝕力,襲奪高位河流,甲河地勢高,不能襲奪乙河,B項錯誤。是乙河襲奪甲河,D項錯誤。

2.M處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  )

A.上遊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嚴重

B.河道兩側巖體崩塌泥沙堆積嚴重

C.河道變窄,泥沙堆積嚴重

D.地轉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積嚴重

答案 A

解析 M處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河流襲奪,導致上遊水量減少,水流減慢,泥沙堆積嚴重,A項正確。河道兩側巖體崩塌,與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加重無關,B項錯誤。泥沙堆積易導致河道變淺,水量小,河道變窄,C項錯誤。地轉偏向力不是堆積嚴重的原因,D項錯誤。

3.有觀點認為,黃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黃河幹流,因上遊被襲奪,導致渭河河谷相對渭河河道極其寬大。圖中哪個河段可能與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黃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黃河幹流,因上遊被襲奪,導致渭河河谷相對渭河河道極其寬大。即原來河道寬大,襲奪後,水量減小,河道變窄。圖中可能與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②,是河流襲奪後留下的河段,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

科任村位於福建沿海地區,該村分布著一種偏紅色的細沙沉積物,俗稱老紅砂,是風吹起海岸帶的細沙沉積後形成的,其發育過程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圖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質時期老紅砂沉積過程與海平面高低的關係,海平面T1時科任村老紅砂普遍發育,T2時較發育,T3時發育受限。據此完成4~5題。

4.老紅砂堆積的主要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老紅砂是風吹起海岸帶的細沙沉積後形成的。該村落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區,所以該地老紅砂主要是由來自海洋的風攜帶海岸帶的細沙沉積形成的。該地位於季風區,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故夏季最有利於老紅砂的堆積,B項正確。

5.科任村不同地質時期老紅砂發育存在明顯差異,直接影響因素是(  )

A.年均溫高低 B.降水量大小

C.距海岸遠近 D.海平面高低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老紅砂是風吹起海岸帶的細沙沉積後形成的,所以影響老紅砂堆積的直接影響因素為風力的大小和距離海岸帶的遠近。讀圖可知,T3~T1時期,海平面逐漸升高,使海岸線距離該村越來越近,更利於老紅砂的沉積,故海平面高低為間接影響因素,距海岸遠近為直接影響因素,故C項正確,D項錯誤;不同時期,該區域範圍年均溫和降水量差異很小,不是老紅砂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故A、B兩項錯誤。

下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歷的一次洪水過程。讀圖回答6~7題。

6.該河谷(  )

A.巖層①比巖層②形成年代早

B.巖層②比巖層①易受侵蝕

C.是斷層上發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適宜修建水庫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外力作用、地質構造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讀圖可知,巖層①位於巖層②的下面,形成年代較早,A項正確;①巖層有明顯的受侵蝕痕跡,而②巖層較完整,故①巖層比②巖層易受侵蝕,B項錯誤;巖層沒有彎曲變形,C項錯誤;斷層處不適宜修建水庫,D項錯誤。

7.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時,河流搬運作用減弱

B.水位下降時,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時,河流堆積作用增強

D.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外力作用。讀圖可知,水位上升時,河流徑流量增大,流速快,流水侵蝕、搬運作用增強,堆積作用減弱,A、C項錯誤;水位下降時,流速減慢,河流沉積作用增強,含沙量減少,B項錯誤;比較初期、中期、後期三幅圖,此次洪水過程中,因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加深,D項正確。

下圖為甘肅省風力侵蝕、流水侵蝕和凍融侵蝕(是由於土壤及其母質孔隙中或巖石裂縫中的水分在凍結時體積膨脹,使裂隙隨之加大、增多所導致整塊土體或巖石發生碎裂,消融後其抗蝕穩定性大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巖土順坡向下方產生位移的現象)的分布示意圖,完成8~9題。

8.甲、乙、丙區域的主要侵蝕作用分別是(  )

A.凍融侵蝕、流水侵蝕、風力侵蝕

B.流水侵蝕、凍融侵蝕、風力侵蝕

C.風力侵蝕、凍融侵蝕、流水侵蝕

D.風力侵蝕、流水侵蝕、凍融侵蝕

答案 C

解析 甲位於祁連山北側,處於冬季風迎風坡,風力強勁,以風力侵蝕為主,故排除A、B兩項;乙位於祁連山南側,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土壤和巖石中水分容易凍結,以凍融侵蝕為主,故排除D項;丙位於甘肅東南部,夏季風影響較大,降水較多,以流水侵蝕為主,故C項正確。

9.地球表面,最易發生凍融侵蝕的區域是(  )

A.高緯平原地區 B.極地高原地區

C.冰川覆蓋山地 D.山地雪線下側

答案 D

解析 凍融侵蝕由凍結過程和消融過程組成,高緯平原區,氣溫低,很有可能無法出現消融過程,A項錯誤;極地高原地區以永久冰川為主,不屬於凍融侵蝕,B項錯誤;冰川覆蓋的山地,多為永久性冰川,沒有消融過程,C項錯誤;山地雪線以上為永久冰川,雪線下側為季節性積雪,氣溫低時出現凍結,氣溫升高時出現消融,最容易出現凍融侵蝕,D項正確。

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10~11題。

10.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幹流流水侵蝕

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幹流沙礫洪積

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幹流泥沙衝積

D.④地斷裂抬升、黃河幹流泥沙堆積

答案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內外力作用。讀圖可知,①是巖漿活動形成的,④屬於斷裂抬升,②、③屬於斷裂下沉。而從外力作用角度分析,②為山前洪積扇沉積,④為風力沉積地貌,只有③為黃河泥沙沉積。故C選項正確。

11.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以陵墓的選址為切入點,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結合題意可知,②地新、老沉積物深厚,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深,是理想的陵墓選址。①地為山地侵蝕地貌,組成物質為花崗巖,不符合土層深厚的要求;③地地勢較低,地下水位埋藏淺,不符合要求;④地組成物質為砂巖,也不符合土層深厚的要求。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

12、讀華北平原主要衝積扇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該區域衝積扇的分布特點,並分析該區域衝積扇形成的原因。

(2)分析該區域衝積扇上多古城的原因。

(3)近年來,圖示地區河流下遊的三角洲增長變緩,試分析原因。

答案 (1)分布特點: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帶或位於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河流出山口。成因:河流流經太行山區,(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水流流出山口時,由於地勢突然趨於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堆積下來,形成衝積扇。

(2)靠近河流,生產、生活用水充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於耕作,可為古城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氣候條件優越。

(3)黃土高原地區植被覆蓋率提高,流水侵蝕能力減弱,河流含沙量減小;河流中上遊水庫增多,攔截泥沙增多,入海泥沙減少;受氣候變化和人類用水的影響,河流水量減少,搬運泥沙能力減弱。

解析 第(1)題,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衝積扇(洪積扇)形成在山麓地帶的河流出山口處。在山區,由於地勢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水流流出山口時,地勢變緩,流速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堆積形成衝積扇。第(2)題,主要從氣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等方面進行分析。第(3)題,三角洲增長變緩,說明入海泥沙減少。造成入海泥沙減少的原因主要從植被、水庫、水量等方面分析。

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三角洲是海陸交互作用的產物,既受陸地徑流輸沙的影響,又受潮汐、風浪、洋流等海洋水動力作用影響。蘇北廢黃河三角洲是由黃河1128~1855年南徙(改道)時帶來巨量泥沙堆積形成,近年來專家對原水下三角洲受侵蝕後的泥沙進行了研究。

材料一 蘇北廢黃河口及所在區域示意圖。

材料二 冬季考察廢黃河三角洲水下沉積物粒度的統計數據(%)。

(1)與北側相比,指出冬季南側水下沉積物粒度的特徵,並簡析原因。

(2)推斷1855年黃河北歸入渤海後,蘇北廢黃河三角洲面積(陸上和水下兩部分)的變化情況,並說明理由。

(3)蘇北地理位置優越且海岸線長,但是大港口很少。請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 (1)南側沉積物粒度比北側大(或以粒度大的砂為主)。原因:沿岸洋流大致向東南方向運動;冬季風為偏北風且風力大,助推了沿岸洋流;南側水流動力大,與潮汐的衝擊力(或頂託力)增大,海水擾動加強;從偏北方向來的風浪和水流在南側是向岸的,對南側沉積物衝刷更強烈,使得顆粒小的黏土和粉砂被淘洗轉移,所以導致南側沉積物以砂為主。

(2)陸上三角洲面積縮小,水下三角洲面積增加。理由:黃河北歸後,蘇北廢黃河日徑流入海水量驟減,海浪侵蝕加強使得陸上三角洲後退;海水侵蝕掉的泥沙在淺海區沉積;仍有陸地徑流攜帶泥沙入海,使得水下三角洲部分繼續緩慢向海洋推進。

(3)蘇北沿海泥沙淤積嚴重,不利於輪船航行;缺乏大河入海口,經濟腹地受限;蘇北沿線城市經濟欠發達,運輸需求量不大;歷史上黃河改道在蘇北入海,地理環境不穩定。

解析 第(1)題,據表可知,南側的沉積物粒度比北側大。沉積物粒度與流速密切相關。流速越快,沉積物粒度越大。由此可知南側的水流速度比北側快。與流速密切相關的因素有風力大小、洋流、潮汐等。第(2)題,據題意,三角洲是海陸作用的產物。當黃河北歸入渤海後,蘇北廢黃河三角洲的陸上沉積物減少,而受到海浪沉積作用影響,導致陸上三角洲面積減小。陸上被侵蝕的物質被帶到淺海沉積,水下三角洲面積增大。第(3)題,港口建設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從自然條件看,泥沙淤積,不利於輪船航行和停泊;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此地的地理環境並不穩定。從社會經濟條件看,該地經濟並不發達,對海運需求不高。

1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溼潤和半溼潤地區的湖畔、河邊和海濱,偶見規模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條件為所在地區沙源豐富、多風、植被稀疏。下圖所示區域中,M處發育了規模較小的沙丘群;H縣城附近是著名的風口,冬春季節風力尤為強勁;河流發源於黃土高原地區。

(1)分析M處附近沙源較豐富的原因。

(2)分析H縣城附近冬春季節風力強勁的原因。

(3)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M處的沙丘群規模是否會擴大產生了爭論,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選擇你支持的一種觀點,為其提供論據。

觀點A:M處沙丘群規模會擴大。

觀點B:M處沙丘群規模不會擴大。

答案 (1)(M處附近的)河流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河邊、河床沉積;(河水水位季節變化大)枯水季節河床裸露;風沙在此沉積。

(2)冬春季節盛行西北季風(偏北風);河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基本一致;H縣城附近為河谷交匯之地(形成風口,導致狹管效應)。

(3)觀點A:M處沙丘群規模會擴大。論據:該區域西鄰黃土高原,北鄰內蒙古高原,大風可將沙塵吹到此處;河流持續搬運泥沙;人類活動用水量增加,導致河床裸露期增長;風出風口後,在M地速度降低,風沙在此沉積。

觀點B:M處沙丘群規模不會擴大。論據:位於半溼潤區,降水較豐富,風沙發生季節短(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河流源地及流經地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運的泥沙量減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與河邊,面積較小,不足以形成面積較大的沙丘群;位於山區,附近有水庫,沙丘群難以向周圍擴展。

解析 第(1)題,由材料信息可知,沙丘的沙源有兩種來源方式,一是由河流從黃土高原帶來,一是由風從黃土高原帶來,但遇到地形阻擋,逐漸沉積下來。第(2)題,學會從題幹的信息獲得答案,地形對風有兩種作用,一是加劇風的強度,一是減小風的強度。當地形有利於風通過時,風力加強;當地形阻擋風通過時,風力減弱。由題中春冬季節可得,該地風力強勁主要是受冬季風影響,由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城市處於河谷中,地形通道與風向一致,加劇了風速。第(3)題,不管選擇哪種觀點,都應從該事物所處的地理環境去思考,從地理位置、氣候、河流、地形等觀點分析。但要注意觀點與依據應有必然的聯繫。

相關焦點

  • 高考衝刺∣政治:《文化的作用》專題複習策略
    在「疫情」期間,高三學子只能在家按照老師的要求複習,那學生們如何才能搞好二輪複習呢?這裡以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的作用》專題為例簡要說明。一、構建自己的宏觀和微觀知識結構。高考政治部分的主觀題52分,主要靠第二輪複習來獲取。
  • 高三生物二輪複習計劃及方法
    4.加強應試訓練,提高應試技巧和心理素質。  (三)二輪複習的形式和內容  根據二輪複習的總時間,建議分8個大專題,每個大專題下再分成若干個小專題進行複習,小專題的目的是對重要知識進行深化、對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和比較。每個大專題約一周時間,每個小專題1節課。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圖1中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質作用:內力作用:__________;外力作用:__________。(3)按成因來看,構成太行山的巖石類型屬於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3)該地區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第四紀時冰川面積廣,冰川作用強烈;氣候乾旱,降水少;地處西風帶,多焚風性強風,風力作用強。典型例題七: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區域圖。圖中乙半島在第四紀冰期曾是北美大陸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紀以來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該半島許多重要地表形態。圖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漁場。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微專題」內力作用與地貌
    3.背斜與向斜的比較辨析比較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內力作用的結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內力作用的基礎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對於複雜的褶皺,不能僅從地表形態上區分,而應根據地下巖層的彎曲狀況及巖層的新老關係判斷。
  • [二輪複習]高考地理專題訓練題之地球陸地環境
    [二輪複習]高考地理專題訓練題之地球陸地環境 2012-01-11 16:17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高三二輪複習應該如何做?
    上學期眨眼就過,二輪複習的緊要關頭,你到底知道該怎麼做嗎?如果不知道,就要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知識了! 一、回顧課本知識,避免遺忘 一輪複習和二輪複習之間隔了個寒假,大家可能對課本知識有點遺忘了。
  • 2020年二輪複習重點了
    高考越來越近了,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在家自主學習的這段時間裡,如何高效進行二輪複習呢?來看看各科名師為二輪複習劃重點,假期彎道超車就靠它了!  當前,你需要更自律  相比於一輪複習的「全」,二輪的複習應該更具方向性,這方向自然是針對高考而言的。一輪為大家打好基礎,二輪就需要大家確定方向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參考答案:(1)這些洞穴不斷被侵蝕變大(2分),以致發展成海蝕拱橋(門)(2分),在外力作用下「拱橋(門)」最終倒塌(2分),海蝕拱橋外側的部分形成形狀各異的巖石柱(2分),並從海岸巖體分離了出去,最終形成了「十二使徒巖」。
  • 沒有老師指導的寒假裡高三考生怎樣搞好二輪複習
    不過對於高三考生來說,這個寒假正是他們準備二輪複習的關鍵時期,在寒假期間沒有了老師的指導,二輪複習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各科的具體準備上哪些應該作為重點,又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迅速提升?昨日,記者採訪了石家莊市教科所的一線教研員,請他們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科研究經驗,為廣大考生提出建議。  ■這個寒假是高三考生二輪複習的關鍵。
  • [高考二輪複習]生物二輪複習計劃
    [高考二輪複習]生物二輪複習計劃 2011-12-23 10:50 來源:蕪湖縣第一中學 作者:張海鷗
  • 高三化學第二輪複習計劃 如何制定合理的複習計劃
    高三化學複習過程一般分三輪進行,第一輪按章節複習,第二輪主要進行專題複習,同時進行相應的專項訓練。那麼,高三化學第二輪要怎麼複習呢?高三化學複習計劃1.專題複習,構建知識網絡二輪複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好專題複習,構建知識網絡。
  • 高考二輪複習方法之數學:解「新」題鍛鍊應變能力
    時下,高三數學進入第二輪複習階段,考生應該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科學安排複習,提高效率呢?為此,筆者結合多年高三的複習經驗,提出第二輪複習的一些構想,以幫助廣大考生和高三老師,對高考數學有一個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 2018年高考物理二輪複習知識點電磁感應總結歸納
    高考二輪複習的專題強化訓練可以幫助高考生梳理物理知識,將以前章節化的知識體系轉變為系統化、網絡化。2018高考物理二輪怎麼複習,三好網高考輔導老師將2018高考物理二輪複習專題訓練,電磁感應知識總結如下:一、磁通量:設在勻強磁場中有一個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和平面面積S的乘積叫磁通量;1、計算式: φ=BS(B⊥S)2、推論:B不垂直S時, φ=BSsinθ
  • 高考文綜二輪複習備考策略+知識點最新歸納!必看提分錦囊
    延期開學,二輪複習還是到來了。在這學科備考 「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到來之際,小編針對政治、歷史和地理三門學科的二輪複習給同學們總結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廣大高三同學有所啟發和幫助。而輔導書統一使用《瘋狂600提分筆記》(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 一輪||元素及其化合物專題訓練(四),word可下載
    (無選修三和選修五)08、二輪專題—化學與生活,8個word文檔09、二輪專題——NA專題,5個word文檔10、二輪專題——元素周期表,4個word文檔11、二輪專題——選擇題實驗,12個word文檔
  • 高中化學:二輪複習必刷題集「有機化合物專題」備戰2021
    今天給大家整理的是高中化學必修二「有機化合物專題」大家在一輪複習沒有學紮實的,二輪複習一定要努力,將之前遺漏的部分全部撿起來吃透,學紮實了,高考前穩穩學會,別讓化學拖後腿!
  • 2019中考地理二輪專題複習極地地區練習題
    2019中考地理二輪專題複習極地地區練習題 1.關於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 B.企鵝是南極地區的象徵 C.北極比南極更寒冷 D.去南極考察一般選擇在2月前後 2.南極地區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
  • 高考地理一輪複習指導
    二、時間與效率  考生一定要有時間與效率意識,即訓練做題的時間意識與知識點複習的時間意識。崔用亮建議備考考生按照目標制訂計劃,比如這周完成哪個章節哪個知識點的學習,一周過去以後,對複習計劃和複習效果做一次梳理,並針對薄弱環節制定下一階段的複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