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內力作用與地貌

2020-12-06 地理課堂

內力作用與地貌

1.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地殼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聯繫

(1)同時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結果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3.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辨析比較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內力作用的結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內力作用的基礎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對於複雜的褶皺,不能僅從地表形態上區分,而應根據地下巖層的彎曲狀況及巖層的新老關係判斷。

4.斷層的判斷

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有兩個:一是看巖層是不是受力斷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例如,下圖中A、B、C三處巖石既受力斷裂,又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所以A、B、C三處都是斷層;而D處巖石雖然斷裂但無位移,故不是斷層。

5.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

研究地質構造規律有很強的實踐性,對生產有指導作用,具體應用見下表:

可以結合下圖,加深對地質構造規律及應用的理解:

辨析比較

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的區別

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導致的巖層變形變位,它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它主要有褶皺(向斜、背斜)、斷層,回答地質構造類型時,與地表形態無關,關鍵是看地下巖層的彎曲狀況及巖層是否連續。

構造地貌是由地質構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態特徵,它的主要類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構造地貌時,只根據地表形態和海拔高低狀況來判斷。特別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斷塊山均為地貌類型。

6.常見地貌景觀圖類型

景觀圖的判讀步驟

第一步,判讀景觀圖表示的地貌類型。

(1)根據地貌所在地區進行判斷,如材料或圖名中提及該地貌位於新疆地區,那麼該地貌極有可能為風力作用形成的侵蝕或堆積地貌。

(2)根據地貌形態判斷,如地貌顯示為扇形,應為衝積扇。

第二步,分析地貌的形成過程。

(1)根據地貌形態明確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外力還是內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地表形態變化大的地貌類型以內力作用為主,地表形態變化小的地貌類型以外力作用為主。例如,形成高山地貌的地質作用以內力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的地質作用以外力作用為主。

(2)觀察景觀的特殊之處,分析發生過的地質作用。例如,景觀造型奇特或有巖石碎屑說明發生過風化或侵蝕作用,有層狀形態說明發生過沉積作用。

(3)根據地貌所在地區的氣候等特徵判斷具體的外力作用類型。例如,同樣發生了侵蝕作用,乾旱地區以風力侵蝕為主,溼潤地區以流水侵蝕為主。

【跟蹤訓練】

中國山水畫家多師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下圖為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讀圖回答(1)—(2)題。

(1)畫中描繪江南丘陵景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畫③中描繪的地貌類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風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風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解析】 (1)畫①中地勢起伏較大,為山地地形;畫②中為峰林地形,應為喀斯特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兩廣丘陵區;畫③中千溝萬壑,分布著塬、梁,為黃土高原地貌;畫④中地勢起伏和緩,有小橋、漁船,為江南丘陵景觀。(2)黃土高原是地質歷史時期,強大的偏北風將蒙古高原的細小風化物——黃土,長途搬運至現在的黃土高原地區堆積形成的;黃土高原上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是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1)D (2)C

(本文來源於網絡,首發未知,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6分)典型例題三:(2019·重慶市大學城第一中學校高一月考)北京市海澱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最高海拔1250米,奇山、怪石、林海……為其奇妙的天然景觀,享有「京西小黃山」之美譽。讀「鳳凰嶺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1)列舉鳳凰嶺地貌形成的主要內外力作用。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高考地理微專題26 洪積—衝積平原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衝積平原的組成部分。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如黃河衝積扇、滹沱河衝積扇等。衝積扇的扇頂坡度陡,多為礫石和篩濾堆積物組成,中間厚、兩側薄;扇中坡度較緩,主要由砂礫石夾黏土組成,橫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積厚,兩側薄;扇緣坡度最低約1°~2°,一般由粉沙和黏土組成,扇緣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澤、窪地。
  • 「重磅」高考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專題必背答題模式全在這
    內力:地殼運動巖層發生斷裂上升。5、渭河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內力:地殼運動巖層發生斷裂下陷; 外力:河流堆積作用。6、運用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重磅」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題必背答題模式全在這
  • 高考地理微專題19 河流流向的判定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黃河「地上河」:黃土高原打壩建庫(或打壩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黃淤灌) (2分)黃河中遊地區種草植樹(2分)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13 時間計算與日期變更
  • 雲南蒼山、洱海的形成——地球的內力與外力作用
    1、圖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別為______、______,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別說明它們的形成過程。2、如果洱海西岸,大規模建設住宅,可能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是_______。答案:1、斷塊山;洪積—衝積平原①內力作用:內力作用形成斷層,斷裂面西側的巖體相對上升,形成斷塊山(A),東側的掩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B);②外力作用:地表巖石受到風化和侵蝕,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將風化和侵蝕產物搬運至谷地邊緣沉積,形成洪積—衝積平原。2、減弱溼地的生態功能,破壞林地,減少生物多樣性,自然災害增多等。精講精析:(1)分析洱海西側的地貌。
  • 「高考真題」高考物理真題分類彙編——動量專題
    「高考輔導」高考物理真題分類彙編——動量專題知識與方法指導總體來說2、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守恆的條件:⑴系統不受外力;⑵系統受到外力,但外力的合力為零;⑶系統所受外力合力不為零,但系統內力 遠大於外力,外力相對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而系統動量近似守恆。
  • 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1)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由第四紀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崗巖「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勝。試敘述花崗巖「浮雕」地貌的形成過程。(2)簡述加利福尼亞一帶是震級高、破壞性強的大地震「潛伏」地區的原因。(3)美國有龐大的綜合運輸系統,其中鐵路仍佔有重要地位。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有什麼區別
    ,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有的強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緩慢,如風化作用。正在地球上進行的地質作用絕大多數在地球的歷史時期也曾以類似的方式發生過。地球的現狀是地質作用長期改造的結果。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右圖「十二使徒巖」形成於海浪的侵蝕作用,「十二使徒巖」如今只剩下8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甲島兩側受森林大火影響較小的自然原因。(2)分析乙湖成為時令湖的自然原因。(3)推測「十二使徒糟」海岸地帶未來地貌將會發生的變化。
  • 高考地理微專題27 河漫灘
    它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平原區的河漫灘比較發育。由於橫向環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寬,衝積物組成淺灘,淺灘加寬,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為雛形河漫灘。之後洪水攜帶的物質不斷沉積,形成河漫灘。
  •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地理知識點:典型地貌特徵及其分布
    本文整理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地理知識點:典型地貌特徵及其分布。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京考信息匯總常識是公職類考試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地理知識出現頻率也是比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會有所涉及。在自然地理中地貌特徵經常以圖片、文字描述等形式考察。
  • 半年入局兩家上市公司,「潛龍」微醫打造醫療界亞馬遜
    民企壯大,國資也不示弱,作為蕭山的「老字號」國企,杭齒廠與杭發廠、杭二棉廠並稱,為蕭山國資的「老三廠」。以「微醫雲」為核心支撐平臺,面向政府、消費端和微醫會員三箭齊發,構成微醫主營業務陣容,作為行業開放平臺,微醫的工程師隊伍超過1200名。在投資條線,微醫則加快醫療科技產業布局的步伐,規劃出一體兩翼的新格局。一體,即微醫的主體業務,以科技賦能醫療為使命,打造國內最大的數字醫療網絡。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作為一家專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微基因持續致力於讓中國人受益於知道和理解自己的基因組數據,在積累了50W+ 基因數據後,近兩年努力打造「基因+健康」生態圈,目前已進行「基因+體檢」「基因+營養」「基因+保險」等多元化的嘗試,儘量滿足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據此推測扎龍溼地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參考答案】地貌: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氣候較為乾旱(蒸發能力強)。(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溼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係的變化。【參考答案】降水量基本不變化,蒸發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係由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於蒸發量。
  • 沙漠裡那些隨風移動的沙丘,形成的地貌叫什麼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態變化,主要是受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的內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來自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下圖為中國某區域紅層地貌的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