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河漫灘位於河床主槽一側或兩側,在洪水時被淹沒,枯水時出露的灘地。河流洪水期淹沒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平原區的河漫灘比較發育。由於橫向環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寬,衝積物組成淺灘,淺灘加寬,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為雛形河漫灘。之後洪水攜帶的物質不斷沉積,形成河漫灘。
【形成過程】
由於橫向環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寬,衝積物堆積成河床淺灘;淺灘加寬,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雛形河漫灘上不斷沉積洪水期流水攜帶的細粒物質,逐步轉化成為河漫灘,且隨著河床彎曲度的增大,形成狹窄的曲流頸;曲流頸被水流衝開,河道取直,出現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軛湖。新河床又重複上述河漫灘發育演變過程。
【主要類型】
①河曲型河漫灘
發育於彎曲型河段,經常在凸岸堆積為濱河床沙壩、迂迴扇等;發育初期,河谷深窄,但彎曲率較小,水力很強,那時只有在凸岸處因流速較慢才有粗大的礫石堆積,組成面積狹小的邊灘。發育中期,河流彎曲率增大,谷底逐漸展寬,邊灘擴大,且高度增加,以至平水期也大片出露,成為雛形河漫灘。但此時堆積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質(砂、礫)為主,細粒的懸移質(粉砂、黏土)仍因流速大而帶往下遊。發育晚期,雛形河漫灘進一步擴寬淤高,灘面流速減小,洪水時灘面上的懸移質也得以堆積下來。這種具有懸移質堆積的灘地,成為河漫灘。河漫灘的二元結構:下部河床相(推移質)堆積,代表河床發育早期的堆積;上部為河漫灘相(懸移質)堆積,表示河床發育晚期的堆積。
該類河漫灘的凸岸岸邊,往往分布著多列與岸平行的弧形沙堤(壩),又稱濱河床砂堤或迂迴扇。它是在特大洪水期由凹岸帶來的堆積物,由於其數量多,顆粒粗大,因此迅速堆高成砂堤。
②汊道型河漫灘
發育於汊道型河段,常形成為淺灘及其附屬的沙嘴;即具有二元結構的江心洲。該類河漫灘的特點是洲頭高於洲尾,二側多由砂堤環繞。這是當洪水漫灘時,在洲頭和兩側首先被大量泥沙堆積下來所致。
③堰堤型河漫灘
它發育在順直河床的兩岸。河漫灘的地貌結構由岸邊向內可分為三帶:a天然堤帶。分布在岸邊,與岸平行排列,由顆粒較粗的砂礫組成。它是特大洪水漫灘時,因岸邊流速驟減,大量的較粗粒砂子首先堆積而成。
b平原帶。在天然堤帶的內測,高度較低,堆積顆粒較細,以粉砂和黏土為主。它是洪水越過天然堤帶之後,在流速減慢和堆積物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堆積而成。灘面平坦,以1°~2°向內微微傾斜。
c窪地沼澤帶。它離河岸最遠,一側連接平原帶,另一側與谷坡相鄰。此處由洪水帶來的泥沙數量已經很少,堆積層最薄,而且顆粒最細,所以地勢低洼,加上谷坡帶來積水,所以往往形成湖泊沼澤地。
④平行鬃崗型河漫灘
為堰堤型河漫灘與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灘之間的過渡類型,表現為一系列的平行鬃崗系統,鬃崗之間為淺溝和湖泊。
【區別】洪積一衝積平原、河漫灘平原與三角洲平原
衝積平原一般是由洪積一衝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組成。
1.洪積一衝積平原一般是由於季節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區流動時,由於山區內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可是,當水流流出谷口時,由於地勢突然趨於平緩、水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堆積下來,形成洪積扇或衝積扇。多個洪積扇或衝積扇連接最終形成洪積一衝積平原。
2.河漫灘平原一般是在中下遊地區,河流下蝕作用較弱,側蝕作用較強。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步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河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一般是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人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兩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動力條件和成因方式都明顯區別。
【與高考有關的知識】河漫灘成因回答三要素
位置:河流中下遊;
泥沙來源:上遊植被覆蓋率;
水流動力:在河流中下遊彎曲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在洪水季節,凸岸堆積體被淹沒,不斷受堆積;在枯水季節,堆積體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
【典型例題】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考察了我國某區域一段河流(虛線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心線)。
分析圖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線分布特點及成因(6分)
【參考答案】彎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2分);凹岸接受侵蝕,河床較深(2分);凸岸接受堆積,河床較淺。(2分)
高考地理微專題25 高考地理綜合題審題技巧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高考地理微專題23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高考地理微專題22 湖泊綜合治理
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