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主題研究27 徑流量

2021-01-18 地理老魯

本成果由地理空間工作室推出,敬請關注!

研究員:付照媛

 

27.說出圖中R河自M至N的流量變化特點,並分析流量變化原因。

答案: 流量變小,原因:MN河段為地上河,流域面積小,少支流匯入和地下水補給;沿途下滲和人為用水使流量變小。

 

說明:河流的水文特徵是自然地理環境相互聯繫的結果。此類問題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較高,設問的方式主要有「從某一點到另一點,河流的流量變化特點」(河流流量的空間分布特徵);「某一河段,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河流流量的時間分布特徵)等。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分布的規律,都要從流量的收與支兩方面入手。「收」,要從水文、水系兩方面去考慮:水文要素即為河流的五種補給方式,包括:雨水、季節性積雪融水、冰川(永久性積雪融水)、地下水以及湖泊;水系要素則是考慮流域面積的大小以及支流的多少。「支」,一方面要考慮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如:地下水的補給、河流的蒸發、地表水的下滲情況(比如雲貴高原地表水缺乏)等,另一方面要考慮的是人為因素,如: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水等。

 

  

支持原創,維護版權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成果將彙編成冊,《地理微專題100例》—綜合題答題指導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徑流與徑流量?徑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度量單位是怎樣的?
    在某一時段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稱為該斷面的徑流量。徑流是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徑流量是陸地上最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    (1)流量Q 。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常用單位為立方米每秒(m3/s)。各個時刻的流量是指該時刻的瞬時流量,此外還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  (2)徑流總量W。
  • 世界上流域面積和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南美亞馬孫河
    根據河流最終是否注入海洋,我們可以把河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研究河流一般會研究其水文和水系特徵,其中水文特徵包括:年徑流量、河流水位的季節變化及汛期、河流含沙量、河流結冰期以及河流流速快慢。水系特徵包括:流程、流域面積、水系形態、支流數量和河道特徵等。
  • 「新表」JaquetDroz推出4枚牛年主題腕錶:金雕與琺瑯微繪工藝
    Jaquet Droz 剛剛推出4款「生肖牛年」主題「Petite Heure Minute Buffalo」偏心小時分盤腕錶,通過琺瑯微繪和金雕兩種錶盤工藝,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水牛」形象,每款腕錶限量8枚。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空間變化
    下圖為尼羅河地理位置簡圖及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尼羅河徑流量構成示意圖(1)尼羅河上遊流量巨大,下遊則流量較小,分析其原因。(6分)(2)概述尼羅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並分析原因。(6分)(3)分析尼羅河枯水期徑流主要來自白尼羅河的原因。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典型例題1】據地質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3萬年前流入黃河,而如今則注入青海湖。指出倒淌河流向變化對青海湖湖水鹽度的影響,並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其成因。【答案】鹽度由淡變鹹;13萬年前因其注入黃河,地表徑流把青海湖的鹽分帶走;如今注入青海湖,鹽分隨地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又因氣候乾旱少雨,蒸發旺盛,湖水逐漸變鹹。
  • 世界河流徑流量排名,尼羅河沒上榜
    河流的徑流量(Runoff)是指單位時間裡通過某河流橫斷面水的體積,多年平均徑流量指多年徑流量的算術平均值,以立方米/秒計。徑流量能直觀地反映出河流的大小。下面是世界十大徑流量的河流。
  • 蘭州段合計天然徑流量創78年最大
    7—8月黃河上遊蘭州以上累計降水量232毫米偏多34.9%  蘭州段合計天然徑流量創78年最大其中,蘭州水文站合計天然徑流量78年來最大。  據介紹,2012年入汛以來,黃河上遊發生了多年未遇的嚴重汛情,洪水峰高、量大、持續時間長。
  • 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
    一、徑流量【描述方法】徑流量大或小【描述依據】氣候類型→降水量大或小→徑流量大或小;降水量大於800mm,降水量大,徑流量大;降水量大於400mm小於800mm,降水量較大,徑流量較大;降水量大於200mm小於400mm,降水量較小,徑流量較小;降水量小於200mm,降水量小,徑流量小
  • 2019年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增加,含沙量降低
    2019 年全國主要河流總徑流量為 15230 億立方米(表 1),較多年平均年徑流量 13970億立方米偏大 9%,較近 10 年平均年徑流量 14070 億立方米偏大 8%,較2018 年徑流量增大 21%;
  • 中國流量最大河流top5,第一徑流量直逼萬億,第二是黃河的7倍
    中國流量最大河流top5,第一徑流量直逼萬億,第二是黃河的7倍中國是一個面積廣闊、地形複雜的國家,境內的湖泊河流也很多,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境內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有很多,其中流域面積和徑流量很大的河流也有很多,根據相關的數據對國內徑流量最大的幾條河有了排名,令人意外的是黃河不僅沒有在前五,也沒有進前十。
  • 厲害了,中國的這條第二大河,徑流量是黃河的7倍之多
    因經緯度的差異以及地形地貌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河流長度以及徑流量會不同,這裡就引出了一個話題:中國的第二大河流是哪一條?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6300千米,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別是:尼羅河6671千米、亞馬遜河6571千米、長江6300千米)。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基於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
  • 深度學習下的微表情研究難題:數據捕捉困難,耗時長、樣本小
    通常,我們指的表情是宏表情,其實還存在兩種難以被人察覺的表情:一種是強度非常低的弱表情;另一種是這次論壇的主題——持續時間非常短的微表情。目前,微表情研究的三大方向包括微表情資料庫的建立、微表情自動識別和標註技術以及微表情的測謊應用。
  • 高考地理微專題19 河流流向的判定
    【典型例題】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已演變成微鹹水湖。現在該湖西部沿岸蘆葦廣布,而東部沿岸幾乎沒有。圖3示意L湖及周邊地區,讀圖回答1~2題。AA.主導風向B.湖水鹽度C.沿岸坡度D.土壤肥力(2)根據湖泊或水庫上下遊的水位變化曲線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庫對河流徑流有調節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庫下遊的河流年徑流量比較平穩
  • AG精選|澳大利亞東南部河流中主要離子濃度與徑流量(C-Q)的關係:無機離子和營養物的來源與通量
    主要研究方向有:1. 地下水及地表水研究中地球化學示蹤劑的應用,如:利用14C和氚探測流域中水流的路徑和時間尺度;2. 利用主要離子和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水巖相互作用、風化和蒸散過程;3. 利用氡和主要離子檢測地下水進入河流的位置與通量;4. 利用C同位素研究河流碳的來源與歸趨。目前已發表論文200餘篇,總引用7000餘次,h指數46。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新聞—科學網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報告指出,基於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
  • 高考地理微專題27 河漫灘
    【典型例題】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考察了我國某區域一段河流(虛線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心線)。分析圖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線分布特點及成因(6分)【參考答案】彎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2分);凹岸接受侵蝕,河床較深(2分);凸岸接受堆積,河床較淺。
  • 微而足道|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奧地利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議上匯報的研究成果,讓人們關注到了這種小小的顆粒對自身的影響。我們體內有微塑料,那對人體有害嗎?實際上,目前人們尚無法確定微塑料是否屬於汙染物;儘管有許多研究證明了微塑料在魚類、小鼠體內的累積,但也無法確定對生物體是否有害。關於微塑料,還有諸多謎題尚待解開。
  • 基於微通道平板換熱器的相變材料放熱性能影響研究
    近年來,學者們對三水乙酸鈉相變材料進行了系列研究。杜曉冬等研究了納米成核劑對三水乙酸鈉相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質量分數2%的Al2O3、1%的Cu在自然分散下就能夠減弱三水乙酸鈉的過冷,且納米成核劑可以提高三水乙酸鈉的導熱性能。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專題報告
    《團結於科學2020》專題報告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基於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