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精選|澳大利亞東南部河流中主要離子濃度與徑流量(C-Q)的關係:無機離子和營養物的來源與通量

2021-01-18 AG期刊

【AG精選】是Applied Geochemistry期刊編委會近期推出的專欄,遴選並推送期刊近期發表的論文,著重突出對論文作者以及推送文案撰稿人的介紹,希望以此為地球化學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參與建設學術共同體的舞臺。


如果你看到有意思的論文,願意為AG期刊公眾號撰寫推送文案,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留言,志願者工作組將主動與你聯繫,AG的中國編輯及其團隊會對志願者進行集中培訓,並為大家提供多種多樣的社群服務機會。


Cartwright, I. (2020). Concentration vs. streamflow (CQ) relationships of major ion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n rivers: Sources and fluxes of inorganic ions and nutrients. Applied Geochemistry, 120, 104680.

Ian Cartwright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著名水文地質學家


作者簡介

Ian Cartwright,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著名水文地質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有:1. 地下水及地表水研究中地球化學示蹤劑的應用,如:利用14C和氚探測流域中水流的路徑和時間尺度;2. 利用主要離子和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水巖相互作用、風化和蒸散過程;3. 利用氡和主要離子檢測地下水進入河流的位置與通量;4. 利用C同位素研究河流碳的來源與歸趨。目前已發表論文200餘篇,總引用7000餘次,h指數46。該作者還在Applied Geochemistry上發表過多篇高影響力文章,如

Documenting the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geochemistry of rivers at different streamflow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catchment processes and calculating solute flux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major ions (Na, Ca, K, Mg, HCO3, Cl, and SO4) in southeast Australia rivers vary little with streamflow and can be defined as being chemostatic or chemodynamic. By contrast, NO3 concentrations generally increase at higher streamflows and NO3 locally displays flushing behaviour. Catchments draining different landscapes, including cleared low-relief sedimentary basins and mountainous basement areas with high percentages of native vegetation show similar behaviour. Additionall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r of smaller tributaries and higher-order rivers. These geochemical relationships are best explained by an increased baseflow input augmented by water mobilised from soil water, water from the saturated zone, or shallow groundwater during times of higher streamflow. Solute fluxes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streamflow allowing first-order calculation of net solute exports.Most major ions in rivers in southeast Australia are chemostatic.Nutrients locally display flushing behavior.Limited dilution with runoffRiver water at high stream flows displaced from shallow stores in catchments.Little impact of land use, topography or geology.研究不同徑流量下控制河流地球化學的過程,對於理解匯水過程和計算溶質通量至關重要。由於雨水或者地表徑流中許多主要離子的濃度低於基流,因此河流中地表徑流的貢獻會降低河水的離子濃度。因此,溶質濃度(C)和徑流量(Q)通常呈負相關關係,且被定義為以下關係式:

b值表示log(C) vs. log (Q)中的斜率,可指示流域內離子濃度隨流量變化的影響。例如,在基流被流域內不斷增加的地表徑流稀釋的情況下,b= -1。然而,在大多數流域中,主要陽離子和陰離子的b值都接近於0,表明稀釋作用較小,這種情況下,溶質濃度與徑流量關係不大,通常被稱為化學穩態行為(Chemostatic)。
與主要離子相反,土壤水或者淺層地下水中的營養物或者其它汙染物濃度高於深層地下水,因此,增加的地表徑流、土壤水或淺層地下水輸入會導致河水中營養物或者其它汙染物濃度升高(衝刷效應)。對於這些營養物或者汙染物,b值可能接近於1。 圖1. 降雨後徑流中不同的水源;預期的源於地表徑流、風化過程、基流增加和淺集水區運移過程的log(C) vs. log(Q)關係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河流中,大多數主要離子(Na, Ca, K, Mg, HCO3, 和SO4)的濃度隨徑流變化不大,可以被定義為化學穩態或者化學動力學。相反,NO3濃度一般隨著徑流量增大而升高,顯示出局部的衝刷效應。在不同地貌條件下的流域(包括:低起伏的沉積盆地和有大量原生植被的山區基底)都有類似的行為。另外,流域小支流和更高一級河流的地球化學行為也沒有明顯的差異。通過流域的土壤水、飽和帶水或者淺層地下水補給增加的基流輸入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些地球化學行為。下圖總結了所有流域中溶質的地球化學行為。Ca、Mg、Na、HCO3、Cl和SO4的b值範圍為-0.4至0.4,表明在高徑流條件下的稀釋作用較小。Ca、Mg、Na、HCO3和Cl主要展示出了化學穩態行為(-0.2 ≤ b ≤ 0.2, CVC/CVQ ≤ 0.5),其中一些流域則展示出化學動力學行為(-0.2 ≤ b ≤ 0.2, CVC/CVQ > 0.5)。K和SO4有稍高的CVC/CVQ比值,同樣指示出化學動力學行為。相反,NO3的b值大於 0.2,表明存在著流域衝刷效應。
基於EC的流量過程線分割法主要包含基流和地表徑流的混合,而C-Q關係法可指示不同儲庫水(如土壤水或風化層水等)的來源。因此,河流中EC的變化不能僅僅解釋為基流和地表徑流輸入量的變化。所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儲庫水的EC將會促進流量過程線分割法的使用。蔡虹明,博士,講師,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主要從事同位素(Hg, Ba, Be)地球化學研究。研究方向有:鈣華沉積過程中的Hg、Ba同位素分餾機制研究;湖泊中Hg同位素來源及內部過程研究;河流Ba同位素地球化學;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流域侵蝕速率研究中的應用研究等。個人微信號:sunny---xiaocai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無機離子交換材料去除放射性離子
    銫(137Cs)和鍶(90Sr) 是高放廢液中最危險的高釋熱裂變產物,其半衰期較長(137Cs,t1/2≈ 30年;90Sr,t1/2 ≈ 29年),是核廢液中β和γ射線的主要放射源,構成了高放廢物處置前1000年最主要的釋熱危害,且具有生物毒性。放射性銫和鍶等核素的有效富集、去除和回收對人類健康、環境保護和能源循環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遼寧省河流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3.4 營養物基準 營養物基準是指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平衡為目的,環境中營養狀態參數對水體產生的生態效應不危及其功能或用途的最大劑量(無作用劑量)或濃度。營養物基準屬於生態學基準,應體現區域地理差異和水體類型。
  • 近18年長江幹流水質和汙染物通量變化趨勢分析
    美國早期的水質基準[15]建議,為防止不直接匯入湖庫的河流中植物過度生長,理想的河流總磷濃度標準值(基準值)為0.1 mg/L,而注入湖庫的河流水體則不得超過0.05 mg/L.後來美國有關機構和研究建議河流總磷濃度的指導值為0.08 mg/L[16].對長江幹流總磷的影響分析顯示:①總磷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鹽,屬於非毒性鹽類物質(水體中的磷某些情況下以黃磷和有機磷農藥形式存在時是有毒的,作為單獨的汙染物進行監測和評價
  • 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
    導語: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植物根系吸收鎂,首先鎂主要以質流方式到達根系表面,通過質外體途徑進入內皮層,在載體的攜帶下跨膜進入細胞內,以共質體途逕到達根系中柱,從而完成鎂由外界溶液到根系中柱的吸收過程。
  • 水溶液中的各種離子平衡常數與化學平衡常數的關係
    萬變不離其宗,水溶液中的各種離子平衡都遵循化學平衡的特點,以上各種平衡常數與化學平衡常數有著明顯的共性,都是滲透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因此,都可藉助於平衡方程式來分析各種平衡常數。【概念辨析】      1.Kw是水的離子積,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水中c(H+)和c(OH-)的乘積。
  • 放射性廢液處理領域無機離子交換劑的應用
    核去核從壓水反應堆運行、維護、退役及發生事故等各個環節都會產生的放射性廢水,所含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為裂變產物,其中,銫(137Cs)半衰期最長,在廢水中以Cs + 的形式存在,與其他多價放射性核素離子相比,離子交換、反滲透等處理方法對其處理效果較差。蒸發法則存在蒸發系統維護過程複雜,對設備的要求較高,操作難度大,成本高等缺點。
  • 離子晶體配位數與離子半徑比的關係
    本文,蘆老師帶同學們探究離子晶體配位數與離子半徑比的關係。我們介紹三種AB型離子晶體的晶胞,CsCl、NaCl和立方ZnS,以此為基礎進行探究。下圖中灰色球表示陰離子,白色球表示陽離子。當陰、陽離子結合成離子晶體時,為什麼會形成配位數不同的空間構型呢?這是因為某種結構下該離子晶體最穩定,體系的能量最低。        在離子晶體中,當陰、陽離子處於最密堆積時,體系的能量最低。密堆積,即離子間採取空隙最小的排列方式。
  • 離子色譜檢測器的工作原理
    電導檢測器主要用於在水溶液中化合物的酸式離解常數(pka)或鹼式離解常數(pkb)小於7 的離子的檢測;安培檢測器有直流、脈衝和掃描三種操作方式,用於能發生電化學反應化合物的分析,即在某一特定的外加電壓下能產生氧化或還原反應的化合物的測定
  • 澳大利亞:河流少,季節性強,最大河流水量不及塔裡木河
    澳大利亞土地面積為769萬平方公裡,是世界面積第六大國,約相當於我國面積的80%,但因為澳洲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河流很不發育。除了東南部的墨累-達令河,澳洲只有短小的海岸沿岸河流和面積寬廣的內流區的季節性河流。而南部的澳大利亞灣沿岸,幾乎沒有河流。
  • 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的關係相關題型分析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的關係相關知識是考試重點也是難點,圍繞著電荷守恆、物料守恆、質子守恆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等知識進行考察,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1)在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係時沒有正確應用電離理論和水解理論;(2)沒有正確理解電解質溶液中的三大守恆關係。這類題目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下面就針對例題談一下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 兩性離子最大化接枝表面增強超濾膜抗汙染性能
    【研究亮點】【文章簡介】 超親水兩性離子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表面和結垢之間的有利相互作用,因此兩性離子材料(ZM)已被廣泛用於表面改性以改善耐汙染性能。然而,在具有不同程度的親水性的表面上形成小於20納米並具有高兩性離子含量的塗層仍然具有挑戰性。受生物啟發的多巴胺可以在水溶液中自聚合併形成不溶性聚多巴胺(PDA),可以沉積在親水性和疏水性聚合物表面。在本工作中,我們證明了胺官能化磺基甜菜鹼(SBAm)可以與PDA共沉積在超濾(UF)膜上,從而得到厚度為10至50納米的塗層,其中SBAm的質量分數高達31%。
  • 澳大利亞:河流少,季節性強,最大河流水量不及塔裡木河
    澳大利亞土地面積為769萬平方公裡,是世界面積第六大國,約相當於我國面積的80%,但因為澳洲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河流很不發育。除了東南部的墨累-達令河,澳洲只有短小的海岸沿岸河流和面積寬廣的內流區的季節性河流。而南部的澳大利亞灣沿岸,幾乎沒有河流。
  • 【JMS Editor's Choice Article】有機酸離子在陰離子交換膜中的吸附和滲透性研究:以乙酸根和乳酸根為例
    電驅動膜技術作為一個高效的分離手段被廣泛的應用於有機酸的分離,而離子交換膜是其實現分離的關鍵部件,所以從膜的高分子微觀結構出發來探索膜結構對有機酸根在膜中的吸附以及擴散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深入探討了在不同濃度和pH條件下,兩種陰離子交換膜(AR103 和AR204)中醋酸根離子和乳酸根離子的吸附及擴散特性。發現有機酸根離子在溶液和膜相中的解離平衡程度存在差異。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空間變化
    (18分)材料: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等。下圖為尼羅河地理位置簡圖及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尼羅河徑流量構成示意圖(1)尼羅河上遊流量巨大,下遊則流量較小,分析其原因。(6分)(2)概述尼羅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並分析原因。(6分)(3)分析尼羅河枯水期徑流主要來自白尼羅河的原因。
  • 無氟低聚醚羧酸離子液體電解質的結構和離子動力學行為
    對於有機溶劑型電解質而言,不同的低聚醚可以具有理想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過去幾十年中該方面已有廣泛研究。離子液體(ILs)是完全由陰/陽離子組成的,熔點低於100 °C的鹽,在室溫下為液態的稱為室溫離子液體(RTILs),具有不易燃性、低蒸氣壓、高的化學和熱穩定性、高的離子電導率和寬的電化學穩定窗口。
  • 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和應用
    3、蛋白質溶液上樣時應採用與平衡緩衝液一致的PH和電導率。可採用分子篩層析,透析或滲透對蛋白質溶液進行脫鹽,以達到與緩衝液相同的離子組成,進而獲得相對穩定的上樣條件。4、完成蛋白質上樣後,洗去未結合的物質。首先採用平衡緩衝液清洗,也可採用多步驟清洗,結合緊密的蛋白質可以採用稍高鹽濃度的平衡緩衝液清洗。
  • 離子交換的工作原理
    「離子交換法」製取純水,在國內應用比較廣泛。其原理是:原水中的各種無機鹽電離生成的陽(鈣、鎂、銅、鈉等金屬離子)、陰離子(碳酸根、硝酸根、硫酸根等非金屬離子),經過陽、陰樹脂層(離子交換柱內的交換離子劑)時,跟樹脂上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發生置換反應,而被樹脂吸附。從樹脂上置換下來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了水分子(H2O),從而取得去除水中無機鹽類的效果,達到製取脫鹽純水的目的。
  • 離子交換層析的應用
    離子交換層析法是根據電荷特性分離生物分子的一種蛋白純化方法,由於該法操作簡易,解析度高且通量大,迅速成為蛋白質、多肽、核酸及大部分發酵產物分離純化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介紹了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介質以及常見問題解析。
  • 離子交換法的原理是什麼?離子交換法在廢水處理中有哪些應用?
    推動離子交換的動力是離子間的濃度差和交換劑上的功能基對離子的親和能力,這就是離子交換的基本原理。離子交換劑是實現交換功能的最基本物質,根據其材料性質可分為無機離子交換劑和有機離子交換劑,又可分為天然離子交換劑和人工離子交換劑。天然離子交換劑有粘土、沸石、褐煤等,人工合成天然離子交換劑有凝膠樹脂、大孔樹脂、吸附樹脂、氧化還原樹脂、螯合樹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