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Sandra Kentish 教授團隊近期於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期刊發表題目為」 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organic acid ions i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Acetate and lactate ions as a case study」的文章。該文章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王秋月,通訊作者為Sandra Kentish教授。
【研究亮點】
·測試了乳酸根離子和醋酸根離子在陰離子交換膜當中的溶解性,以及達到與溶液吸附平衡時陰離子交換膜的電導率。
·當膜與外界溶液達到了吸附平衡後,膜相中未解離有機酸所佔比例高於平衡溶液中。
·兩種有機酸根離子在陰離子交換膜當中的擴散係數幾乎不隨外界溶液濃度而變化。
·乙酸根離子在膜內的擴散係數隨著外界溶液pH的降低而降低,可能與其二聚體的形成有關。
·應用Manning模型很好地預測了乳酸根離子在陰離子交換膜當中的吸附和擴散,但是該模型對於醋酸根離子體系並不適用。
【文章簡介】
酸酸,乳酸等有機酸作為重要的防腐劑、緩衝介質和化學中間體被廣泛地應用於食品以及製藥行業。電驅動膜技術作為一個高效的分離手段被廣泛的應用於有機酸的分離,而離子交換膜是其實現分離的關鍵部件,所以從膜的高分子微觀結構出發來探索膜結構對有機酸根在膜中的吸附以及擴散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文深入探討了在不同濃度和pH條件下,兩種陰離子交換膜(AR103 和AR204)中醋酸根離子和乳酸根離子的吸附及擴散特性。發現有機酸根離子在溶液和膜相中的解離平衡程度存在差異。如圖1所示,當外界溶液pH為6.5時,膜相中存在大量的中性乳酸分子,而外界溶液當中的乳酸(pKa 3.86)幾乎全部解離。這些中性有機酸分子的濃度會隨著外界溶液濃度的升高而升高,並在一定程度上堵塞膜裡的通道,從而影響離子在膜內的擴散,使得膜的電導率降低。
圖1.陰離子交換膜(AR103和AR204)中有機酸根離子以及總有機酸(有機酸根離子+未解離的有機酸分子)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係。(a)醋酸鈉溶液,pH=6.5; (b) 乳酸鈉溶液, pH=6.5。
本文隨後用電導率法測得了在不同外界溶液濃度以及pH條件下,醋酸根離子和乳酸根離子在膜當中的擴散係數 (圖2)。在實驗測試濃度範圍內 (0.06–0.9M),醋酸根離子和乳酸根離子在膜當中的擴散係數基本不變( AR103, Ac−: ∼0.9×10-6cm2/s, La−: ∼0.4×10-6cm2/s; for AR204, Ac−: ∼1.7×10-6cm2/s, La−: ∼1.1×10-6cm2/s) ,而在高濃度下離子擴散係數的輕微降低則與膜的滲透失水有關。由於醋酸根離子的Stokes半徑小於乳酸根離子,其在膜當中的擴散係數要高於乳酸根離子。當外界溶液pH降低時,醋酸傾向於形成二聚體, 二聚體的形成使得分子變大,擴散係數降低。
圖2. 醋酸根離子和乳酸根離子在不同外界溶液條件下在不同陰離子交換膜當中的擴散係數(a,AR103膜,外界溶液pH6.5;b, AR204膜,外界溶液pH6.5;c. AR103膜,外界溶液中醋酸或乳酸濃度分別為0.4 M和0.48M; d. AR204膜,外界溶液中醋酸或乳酸濃度分別為0.4 M和0.48M)
根據已有的測試結果看,基於Manning』 condensation theory的模型可以很好的預測乳酸鈉在膜當中的吸附和擴散過程,與由Freeman團隊發表的NaCl體系的研究結果相比,由於乳酸根離子的Stokes半徑略大於氯離子,使得高分子鏈上固定基團距離增大,所以NaLa體系的Manning參數有略微的降低。而對於NaAc體系,使用NaCl體系對應的Manning參數不能很好的預測離子在膜當中的溶解性,擬合發現NaAc體系所對應的Manning常數小於臨界值(對於1:1型電解質溶液,臨界值=1),而事實上醋酸根離子的Stokes半徑略小於乳酸根離子,且在NaAc溶液中達到平衡之後,膜厚度大小均沒有顯著變化,所以,基於Manning condensation theory的模型不適用於預測NaAc在膜當中的吸附與擴散過程。深入調研發現這可能與NaAc在外界水溶液中的活度係數變化趨勢有關,但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圖3. 共離子濃度(a. NaAc 和b.NaLa)和有機酸根離子在膜當中的擴散係數(c. NaAc和d.NaLa)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係(方塊:實驗結果;黑色實線:採用數據擬合方法得到Manning參數時的預測結果;藍色虛線:採用文獻中NaCl體系的Manning參數時的預測結果)。
原文信息:
第一作者:
王秋月 博士生
工作單位: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化學工程學院
郵件地址:qiuyuew1@student.unimelb.edu.au
本文貢獻作者:
George Chen (陳求智)博士
工作單位: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化學工程學院
郵件地址:gechen@unimelb.edu.au
通訊作者:
SandraKentish 教授
工作單位: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化學工程學院
郵件地址:sandraek@unimelb.edu.au
網址:https://findanexpert.unimelb.edu.au/profile/14055-sandra-kent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