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離子液體」,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握!
標 籤:學科前沿
關鍵詞:離子液體 無氟低聚醚羧酸 電解質
傳統鋰離子電池(LIBs)中使用的液體電解質通常由六氟磷酸鋰鹽(LiPF6)或四氟硼酸鋰鹽(LiBF4)組成,這些鹽可溶於易燃的碳酸酯基有機溶劑,回收困難。此外,最關鍵的問題是它們本身電化學穩定性窗口不理想,而且熱穩定性較差。LiPF6在高溫下還會分解產生氟化鋰(LiF)和五氟化磷(PF5),後者會形成有毒的氫氟酸(HF)。所以,開發出在熱化學和電化學上都穩定且性能良好的電解質,以取代傳統的有機溶劑型電解質的研究十分重要。
低聚醚(也稱為甘聚糖)是一類有機化合物,其一般化學式為[R(OCH2CH2)nOR],常縮寫為Gn,其中n表示重複單位的數目,可表示為單糖(G1)、二糖(G2)、四糖(G4)等。對於有機溶劑型電解質而言,不同的低聚醚可以具有理想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過去幾十年中該方面已有廣泛研究。
離子液體(ILs)是完全由陰/陽離子組成的,熔點低於100 °C的鹽,在室溫下為液態的稱為室溫離子液體(RTILs),具有不易燃性、低蒸氣壓、高的化學和熱穩定性、高的離子電導率和寬的電化學穩定窗口。長期以來,ILs一直被用作LIBs和下一代電池(NGBs,如鋰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的電解質溶劑。因此,IL-LIB電解質可以克服傳統液體電解質的一些缺點。其中,最常用的IL-LIB電解質使用大量的氟化陰離子:雙三氟甲烷磺醯亞胺(TFSI)和雙氟磺醯亞胺(FSI)。然而,有些含氟陰離子的電解質穩定性差且對水分敏感,因此,無氟的IL型電解質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圖1. 離子液體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化學結構和縮寫形式
(圖片來源:J. Phys. Chem. B)
基於此,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的Faiz Ullah Shah和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Patrik Johansson等人研究了利用低聚醚和ILs的組合,通過與新的普通無氟低聚醚基陰離子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陰離子(MEEA)和相應的鋰鹽Li(MEEA)形成ILs,以四烷基鏻(PR4)+和銨(NR4)+為陽離子形成ILs,結構式如圖1所示。
由於氧乙基單元的存在,會增強烷基鏈的柔韌性。作者選擇(MEEA)陰離子,設計用於具有低玻璃化轉變溫度的IL基電解質,同時使用(N4,4,4,4)+和(P4,4,4,4)+陽離子(儘管陽離子中心原子在很大程度上被烷基鏈所屏蔽,但由於氮原子(高原子)和磷原子(低原子)電荷密度的差異,它們仍然對離子液體的性質產生重大影響)。
圖2. (a)TGA熱分析圖和(b)DSC曲線
圖3. 純ILs和[Li(MEEA)]x[(P4,4,4,4,4)(MEEA)](1-x)電解質的線性掃描伏安曲線
(圖片來源:J. Phys. Chem. B)
通過對純ILs和[Li(MEEA)]x[(P4,4,4,4,4)(MEEA)](1-x)電解質的電化學研究發現,(P4,4,4,4)(MEEA)中的陰陽離子相互作用相對弱於(N4,4,4,4)(MEEA),對於這兩種ILs,陰離子中低聚醚官能團的結構柔性使得ILs有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這也更適用於製備電解質。
圖4. (P4,4,4,4)(MEEA)和[Li(MEEA)]x[(P4,4,4,4,4)(MEEA)](1-x)電解質的離子的表觀轉移數
圖5. [Li(MEEA)]x[(P4,4,4,4,4)(MEEA)](1-x)電解質的7Li NMR光譜圖
(圖片來源:J. Phys. Chem. B)
脈衝場梯度核磁共振(PFG-NMR)數據表明,(MEEA)陰離子比(P4,4,4,4)陽離子在純IL中的擴散速度更快,但加入Li鹽後,前者的遷移率略低於後者,離子電導率也較低。這與7Li NMR和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ATR FTIR)光譜數據相一致,後者明確揭示了鋰離子和IL陰離子羧酸基之間的優先相互作用,後者也隨著鋰鹽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總的來說,這些體系為進一步設計無氟、低玻璃化轉變溫度的IL基電解質提供了一個先例,並強調了控制離子-離子相互作用強度的重要性。
更多科技前沿、論文綜述、儀器表徵、會議實時,盡在「離子液體」!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