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地理 | 動圖了解河流衝積平原、牛軛湖、階地等的形成

2021-01-14 地理蹊

地理蹊語:在前天推出了有關河流雕記得大地的那篇文章之後,有很多蹊友在後臺問關於牛軛湖、河流衝積平原的形成問題,也有蹊友問過階地的形成,小蹊雖然也進行了解答,但語言的蒼白不如下面的動圖表達的更加直觀,在此感謝桔燈勘探從國外網站上面翻譯了過來。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有所更加深入直觀的理解。                                                              

泛濫平原

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後堆積而成的平原,

也稱為河漫灘平原,

常發育在河流的中下遊。

洪水溢出河道,攜帶的沉積物在岸邊沉積下來,

形成斷面呈楔形的天然堤。

不同期次的洪水泛濫,

天然堤會逐漸抬升,

同時也提高了河岸的高度。



曲流河

曲流河在發育過程中,

會形成河道、河谷、牛軛湖、點壩、泛濫平原等。



牛軛湖

圖示箭頭所指就是水流流速最快的部位。

河流流動過程中,

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蝕,

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蝕,

以堆積為主,形成點壩。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截彎取直形成牛軛湖,

牛軛湖乾涸後,沉積物暴露地表,

稱為廢棄河道。



河流階地

河流在不斷下切侵蝕河谷時,

也會發生橫向侵蝕,

形成不同期次的泛濫平原,

先前河谷的高度會位於洪水位以上,

呈現出階梯狀分布的河谷地形。

河流階地是侵蝕和沉積交替進行的。

階地越向高處,年代越老。

                                              


資料來源於  桔燈勘探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知識拓展:洪積一衝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及河流階地的區別
    衝積平原一般是由洪積一衝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組成。1.
  • 大禮包 or 麻煩精,什麼是衝積平原?
    衝積平原是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堆積而成的平原。因為平原坡度小,河流速度慢了下來,從中上遊沿岸打劫的泥沙都帶不動了。河道在擺動的時候會在衝積平原的低地上形成湖泊和沼澤。衝積平原上一些廢棄的河道還會形成一種特殊的牛軛湖,形狀類似牛軛這種農業用具。
  • 【備考乾貨】關於高考地理河流階地知識點最新整理,附河流水系特徵...
    (多級階地以最新露出水面,即洪水位上第一級階地為一級階地,從下往上遞增。一般來說,最上一級的階地年代最老。)  -知識核心要點-  如何運用「河流階地」的相關知識來解題,需要抓住以下三個核心要點:  一、確定洪水位  洪水期水位是一個重要界限,河流階地的正式形成以階地面高出洪水位為準。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典型例題一:讀河流階地相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河流兩側階梯狀的地形稱為河流階地。每一級階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傾斜的階地面和陡峭的階坡組成。一條經歷長期發展過程的河流,兩岸常出現多級階地,由河流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見下圖。
  • 河流是如何塑造「牛軛湖」的?
    牛軛湖是河跡湖的一種,是自然界中河流在其演化過程中的產物,是流水侵蝕和沉積的結果。那麼河流是如何形成牛軛湖的呢?牛軛湖牛軛湖多出現在地形平坦地區,比如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流由於受地轉偏向力、水流速度、地質情況及植被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彎曲的河曲。
  • 高考地理小專題——衝(洪)積扇、衝積(洪積)洪積平原
    (1)推測衝積扇沿AB一線沉積物顆粒大小的空間分布特徵,並說明形成原因。(2)簡述黃河衝積扇的形成過程。(3)黃河衝積扇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河流衝積扇,同時有學者研究還發現,農耕文明時期黃河衝積扇的形成速度明顯加快,試分析其原因。參考答案:(1)特徵:自A(西)向B(東)沉積物顆粒逐漸減小。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山區與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著不同的發育演化規律與特點。山區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縱坡降較大,谷底與谷坡間無明顯界限,河岸與河底常有基巖出露,多為順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層衝積物,有完好寬平的河漫灘,河谷橫斷面為寬U或W形,河床縱剖面較平緩,常為一光滑曲線,比降較小,多為彎曲、分汊與遊蕩河型。牛軛湖形成示意如下
  • 河流地貌及其成因
    6、河流階地(1)定義: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穀穀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 山區地形起伏大,洪水期河流流速快,攜帶大量礫石、泥沙流出山口時,因地形突然平坦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在山前大量堆積,形成扇狀堆積地貌,即洪(衝)積扇。 6、河漫灘(衝積)平原
  • 資源:河流對土地的侵蝕——衝積平原(孫霞)
    河流是地球表面較大的天然水流的統稱,冰雪融化或降雨產生的徑流在匯聚過程中就會對地表土地產生侵蝕,在流速快的地方會不斷侵蝕河床和兩岸,並帶走泥土,而在流速慢的地方,帶走的泥土會沉積下來,形成衝積平原。衝積平原的分布區域大都地質平緩,這樣才能夠使河流的流速平緩,泥沙沉積。
  • 高考地理微專題26 洪積—衝積平原
    一、衝積扇山地河流從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以後,因坡降驟減,水流搬運能力大為減弱,部分挾帶的碎屑物堆積下來,形成從出口頂點向外輻射的扇形堆積體。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衝積平原的組成部分。
  • 讓人喜憂參半的衝積平原
    氣勢洶洶的河流衝出山谷,突然進入平原。因為平原坡度小,河流速度慢了下來,從中上遊沿岸打劫來的泥沙也帶不動了,泥沙逐漸沉積下來,成為廣闊的衝積平原。泥沙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利於耕種,河流方便交通運輸。這讓人類最終放棄了在叢林裡苟活,而選擇了在土裡刨食。
  • 衝積扇與衝積平原的成長史
    華北平原是我國典型的河流衝積形成的地貌,歷經黃河、海河、淮河、灤河四大水系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形成今天的規模,就其地貌成因和演化過程來看,地貌體系主要由衝洪積扇、衝積平原組成。衝積扇物質結構中的顆粒由扇頂至扇緣逐漸變細,可分為扇頂粗粒帶、中部過渡帶、邊緣細粒帶。在衝積扇的物質結構中,一般頂部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加上物質自身的重量作用,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衝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在它的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如果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還可以形成疊置衝積扇。
  • 河流地貌
    衝積扇分布在河流衝出山口的位置。影響衝積扇大小的因素:①含沙量;②流量、流速材料二    賀蘭山東麓衝積扇平原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該區域釀酒葡萄喜砂質土壤(砂礫含量較多),喜光怕澇,但光照過強會對果實造成灼傷。下圖左圖為衝積扇地貌模式圖,右圖為賀蘭山東麓及周邊區域簡圖。
  • 【百科】衝積扇與衝積平原的成長史
    華北平原是我國典型的河流衝積形成的地貌,歷經黃河、海河、淮河、灤河四大水系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形成今天的規模,就其地貌成因和演化過程來看,地貌體系主要由衝洪積扇、衝積平原組成。如果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還可以形成疊置衝積扇。 衝積扇由於多位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山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北內陸地區。由於西北地區大多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太陽輻射強烈,蒸發量大,導致當地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衝積扇也面臨著荒漠化的問題。
  • 太空鳥瞰世界大河:西藏衝積平原呈完美扇形(圖)
    尼格羅河是南美洲最蜿蜒曲折的河流之一。這條河流切割出新的河道,在衝擊平原上留下一道道傷疤。一些舊河道裡還有水,被稱為牛軛湖。  3.密西西比河2001年大地衛星7號拍攝到一張照片,顯示了密西西比河在入海口形成的牛角花三角洲。2008年地理眼衛星還拍攝到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濫的照片。洶湧的河水衝垮了伊利諾州加爾夫波特市的兩座堤壩,導致城市被淹。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2.通過閱讀河谷的演變過程示意圖,能夠分析不同階段河流侵蝕作用的差異。3.通過案例的分析學習和討論,綜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情感、態度及價值觀】1.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2.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加強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 關於衝積扇、衝積平原、三角洲的區別與聯繫,一文給你說清楚了!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則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 著名的衝積平原有亞馬遜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等。衝積平原是在構造沉降區由河流帶來大量衝積物堆積而成的平原。衝積平原能堆積很厚的衝積物。
  • 高考常考考點——河流階地
    ,主要是由於河流側蝕形成,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所以,現在只有T0面能受到河流側蝕繼續擴到。2.不同高度的階地面上的沉積礫石是由於河流在不同時期的沉積所致,河流沉積具有分選性,流速快沉積物顆粒大,流速慢顆粒物小。因為礫石的平均粒徑T3最大,所以,T3形成時期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因此選A。3.河流形成多級階地是由於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所致,階地相間分布,所以說明該河段所在區域地殼經歷了間歇性抬升。因此,選D。
  • 動圖演示地貌及地質構造(冰川地貌、海洋地質、斷層……)
    >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山谷呈 U 型。河流形成的山谷呈 V 型。冰川地貌2.河流地貌相關動圖 牛軛湖形成示意圖河流襲奪河谷橫剖面示意圖河谷形態心灘與邊灘形成示意圖波浪波動過程河流搬運方式示意圖層流與紊流瀑布向源侵蝕作用
  • 高考地理微專題27 河漫灘
    【形成過程】由於橫向環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寬,衝積物堆積成河床淺灘;淺灘加寬,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雛形河漫灘上不斷沉積洪水期流水攜帶的細粒物質,逐步轉化成為河漫灘,且隨著河床彎曲度的增大,形成狹窄的曲流頸;曲流頸被水流衝開,河道取直,出現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軛湖。新河床又重複上述河漫灘發育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