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洶洶的河流衝出山谷,突然進入平原。因為平原坡度小,河流速度慢了下來,從中上遊沿岸打劫來的泥沙也帶不動了,泥沙逐漸沉積下來,成為廣闊的衝積平原。泥沙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利於耕種,河流方便交通運輸。這讓人類最終放棄了在叢林裡苟活,而選擇了在土裡刨食。發達的農業孕育了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世界古文明四大天王。
人類最早的農業生產就出現在今天伊拉克一帶,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衝積平原上。兩河衝積平原農業條件極好,世界上56種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包括大麥、小麥、豌豆在內的37種起源於這裡。大河兩岸的農業所需的灌溉系統把人們聯合了起來,這片古老平原上,出現了人類最早的聚落,最早的城市,以及最早的文明。
在東亞中國,黃河、海河和淮河衝積的黃淮海大平原衝積層有5000米厚,孕育了最古老的中國文明。至今,平原所在河南、山東等省都是中國商品糧產量最高,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在洪水時期,河水會溢出河谷,當洪水退去之後,留下肥沃的土地。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洪水非常有規律,一年一次。掌握了這個規律,古埃及人把一年分為泛濫季、生長季和豐收季。在乾旱的沙漠裡,把農業活動安排的井井有條,即使滴水不降,尼羅河兩岸依然風吹麥浪。至今,這條帶狀衝積平原依舊用4%的土地養育埃及99%的人口。
和肥沃土地一起包郵的,還有連綿不絕的水患。洪水時期,泥沙會堆成河流兩側的天然堤。隨著泥沙淤積讓河床繼續增高,最後形成地上河。中國黃河下遊河床每年8-10釐米的速度抬升,黃河成為地上河已經有幾百年了。一旦天然堤被衝毀,河流就會在河口處改道,淹沒農田和城市。
洪水與人類文明相伴而生,世界各地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中國人的圖騰龍就是掌管洪水的,中國歷史從大禹治水開始寫起的。其中,在世界範圍內黃河的表現那是相當得突出!3000年來,改道1590次以上,平均兩年一次,大的改道有26次。泛濫成災是日常,中國曆朝歷代君王一想到黃河就腦殼疼。河道在擺動的時候會在衝積平原的低地上形成湖泊和沼澤。
從古至今,衝積平原都是人類人口最密集,經濟最富庶的地區,也是洪水風險最大的地區。古老文明的水草歡歌和波瀾壯闊的生死抵抗,一同勾畫了一副有聲有色的生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