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回想起很多與它有關的地理知識,比如說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河流。亞馬遜河流中的生物種類也是非常多,其中有很多都是富有攻擊性的生物。像眾所周知的食人魚就是亞馬遜河中的常居物種,因殺傷力強而被人評選為「亞馬遜十大殺手」之一。不過食人魚在這個榜單中並不算最危險的,奪得該榜單榜首的水中生物是一種名叫刺鯰的魚類。
當刺鯰與食人魚「狹路相逢」時,食人魚即便再兇殘都無法拿刺鯰怎麼樣。刺鯰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它身上帶有的背刺是貼在身上的。一旦察覺到危險,它就會迅速吸氣脹大,原本服帖的背刺也會隨著身體的膨脹而變得尖銳起來。所以當食人魚遇到刺鯰並向對它發動進攻時,刺鯰會迅速做出防禦。刺鯰所採取的第一道防禦措施是迅速轉移到食人魚的腹部下方,然後緊緊跟著食人魚移動,讓食人魚無從下口。
第二道防禦措施才是背刺。刺鯰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它躲到食人魚腹部的情況下,它就會迅速展開背刺,所以食人魚依舊奈何不了刺鯰。
不光是食人魚,其它水中生物想要攻擊刺鯰也是非常困難的。正是因為亞馬遜河中找不到可以壓制刺鯰的天敵,所以刺鯰成為亞馬遜中最危險的一種水中生物。即便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食人魚在刺鯰面前也只是乖乖「伏低做小」。亞馬遜河流中除了食人魚和刺鯰之外,還有一種名叫吸血鬼魚的生物也是極具危險性的,它的危險程度僅次於刺鯰。只能說亞馬遜這條河流真是充滿了危險,感覺隨時都有可能突然冒出個「殺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