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編譯
2015-03-23 15:40 來源:澎湃新聞
2億年中,地球各大板塊的漂移路線圖。(1Ma=100萬年)(00:44)
世界七大洲來自何處?
近日,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官方網站發布的一段時長僅為40秒的視頻「還原」了這一過程。
在恐龍還四處遊蕩的史前時代,地球只有一塊陸地。這個超級大陸被稱為「泛古陸」,或盤古大陸(Pangea)。直到2億年前,它才破碎成許多塊陸地。這些陸地「騎跨」在其他地質板塊上,四處漂移。並且分裂、碰撞、融合,移動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七大洲。
但
即便在今天,它們的位置也是暫時的。
2億年間,它們經過怎樣的移動,才到達今天的位置?
大陸是地質板塊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EarthByte(地球字節)研究小組的科學家用計算機模型描繪了地質板塊移動的軌跡,並製作成一部短片,其研究論文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
EarthByte研究小組以100萬年一幀圖像的時間解析度製作了前述短片,人類首次在該領域達到這樣的時間解析度。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地球科學家託爾斯滕•貝克爾(Thorsten Becker)說,這是個巨大的進步,以前我們可看不了這麼清楚。
3年前,EarthByte研究小組曾發布過一部「地球板塊紀錄片」,2千萬年一幀圖像。使用新的建模方法和分析軟體,EarthByte研究小組改進了「紀錄片」的時間解析度,他們發現,地球板塊在漂移過程中,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加速或減速。
論文的第一作者薩賓•扎西羅維奇(Sabin Zahirovic)說,
即使在短到100萬年的時間中,板塊也會不時改變它們移動的方向或速度。如果過了2千萬年才給它們拍一張照片,你會錯過很多重要的地質事件。
研究發現,雖然大部分板塊平均以4釐米/年的速度移動,但有些板塊移動的速度快得多,比如印度板塊。1.2億年前,印度從非洲大陸的東海岸脫離,逐漸靠近並擠壓亞洲大陸。在約1千萬年的時間中,它的移動速度達到20釐米/年。扎西羅維奇稱,
可能是地幔部位冒出的熔巖起了潤滑作用。
扎西羅維奇計劃用這種新的建模方法重建超級大陸「泛古陸」在破碎前的移動軌跡,研究2億年前的地球歷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地質,地球,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