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一個爭議頗多的年代。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個年代盛開的一朵奇葩,其光芒不亞於唐詩宋詞,那就是「元曲」。
因為這個時代的特殊性,一大批志士,不再流連於朝堂和仕途,而是在民間和山水間深耕,傳承唐詩宋詞文化的同時,在「元曲」這一支脈上重點潑墨。當我們沿著時光的脈絡探尋,總能在這一片看似貧瘠的「荒原」上找到一束束從未褪色的花兒!
它們沒有唐詩豐腴,不如宋詞秀麗,但就是那股風塵僕僕,讓我們一見傾心,一讀入心,一品淚目。
時代給了它們黑暗的輪廓,它們卻用黑暗雕刻出人間煙火的剪影!
【雙調】殿前歡(元·衛立中)碧雲深,碧雲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雲賃,雲在松陰。掛雲和八尺琴,臥苔石將雲根枕,折梅蕊把雲梢沁。雲心無我,雲我無心。
【雙調】指什麼?
元曲中的調,是指元曲演唱時的曲調,一般分為十二種,分別是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和越調 。並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叫調,共有二十八宮調。
這首作品演唱時用的調就是【雙調】,而【殿前歡】是曲牌名,依聲填詞時所依的格律。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這十二調的音樂韻律風格,各不相同,像南呂宮調,多適用於感嘆悲傷的曲牌。【雙調】則多適用於捷健激嫋的曲風。
【殿前歡】這個曲牌
殿前歡,曲牌名。又叫「鳳將雛」「鳳引雛」「小婦孩兒」,正體四十二字。入「雙調」,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和小令。
正體格律以張可久《殿前歡·水晶宮》為例。
水晶宮。四圍添上玉屏風。姮娥碎剪銀河凍,攙盡春紅。 梅花紙帳中。香浮動。一片梨雲夢。曉來詩句,盡出漁翁。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衛立中】這個人
衛立中,名德辰,字立中,元朝人,素以才幹稱,善書。隱居未仕,曾與阿里西瑛、貫雲石交遊,年輩亦相若。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列其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說起他居住的華亭(今上海松江),我們又想到了前面提到過的宋方壺。
很容易發現,元代的文人志不在功名富貴,大都寄情山水自然。這可能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們對那個世道最好的抨擊吧。
衛立中這首《殿前歡》是一首唱和之作,他所唱和的作品是西域人阿里西瑛所做。阿里西瑛曾久居吳城(今蘇州市)並自名其居所為「懶雲窩」擅交際,長音律,文友如雲,曾作〔殿前歡〕調,以述其志。一時名流雅士如貫雲石、喬吉、衛立中、吳西逸等皆有唱和。
【雙調】《殿前歡·懶雲窩》(西域回族·阿里西瑛)懶雲窩,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臥,無夢南柯。得清閒儘快活,日月似攛梭過,富貴比花開落。青春去也,不樂如何?懶雲窩,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臥,儘自磨陀。想人生待則麼?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攛梭過。呵呵笑我,我笑呵呵。懶雲窩,客至待如何?懶雲窩裡和衣臥,儘自婆娑。想人生待則麼?貴比我高些個,富比我鬆些個,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西瑛的曲風素樸真率,語言灑脫暢達,詼諧風趣。這首曲子更是其自述心志之作,每日與琴書相伴的樂趣和對功名的不屑,直接自然,慵懶瀟灑。
【碧雲深】這首曲詞的妙趣
起句:碧雲深,碧雲深處路難尋
重重疊疊深似海的碧雲繚繞,雲海深處,道路不易尋。
接句:數椽茅屋和雲賃,雲在松陰。
老夫想租這幾間茅草屋和碧雲,把碧雲掛在那松陰。
然後:掛雲和八尺琴,臥苔石將雲根枕,折梅蕊把雲梢沁。
還要掛起朵朵名貴的雲和我的八尺琴,然後臥在蒼苔石上把雲當靠枕,伸手就可折下一枝梅花拿到雲梢上滋潤浸淫。
結句:雲心無我,雲我無心。
自由自在的雲心中沒有我,而我與這雲一樣都已拋卻了塵念俗心!
山居的樂趣在哪裡?
結句的「雲心無我,雲我無心」,簡直就像李子柒無聲的視頻一樣把我們勾了十足十的癮!讀這樣一首曲詞,渾身都像洗盡鉛華般恬淡悠然。
如果你也萬分想租幾畝田,遠離人間喧囂,做個花匠,品自然的幽香,活成那個詩意的自己,不妨,也來讀一讀這首元曲吧!
想到這裡,我很好奇,那個不太平的元代,到底有多少文人墨客把自己活成了「李子柒」呢?他們若穿越而來,是否依舊那般詩意地活著?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