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專注高中物理知識,未經許可請不要隨意轉載到各種平臺,謝謝各位的支持!
一、電阻定律
1.內容:導體的電阻R與它的長度l成 正比 ,與它的橫截面積S成 反比;導體電阻還與構成它的材料有關。
2.公式:
l表示導體沿電流方向的長度,S表示 垂直 電流方向的橫截面積,ρ是電阻率,表徵材料的導電性能。
電阻率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如金屬材料);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半導體材料、絕緣體等);而某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極小(如康銅合金材料),常用來製作標準電阻。
例題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D )
A.據R=U/I可知,當通過導體的電流不變,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變為原來的2倍時,導體的電阻也變為原來的2倍
B.據可知,通過導體的電流改變時,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也改變,但導體的電阻不變
C.據可知,導體的電阻率與導體的電阻和橫截面積的乘積RS成正比,與導體的長度l成反比
D.導體的電阻率與導體的長度l、橫截面積S、導體的電阻R均無關
解析: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其決定式為R=ρl/S,而R=U/I為電阻的定義式,所以選項A是不對的,選項B是正確的;而ρ=RS/l僅是導體電阻率的定義式,電阻率與式中各物理量無關。所以選項C是不對的,選項D是正確的。
例題2:兩根完全相同的金屬裸導線,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勻地拉長到原來的兩倍,把另一根導線對摺後絞合起來,則它們的電阻之比為多少?
練習:
1.一段均勻導線對摺兩次後並聯在一起,測得其電阻為0.5 Ω,導線原來的電阻多大?若把這根導線的一半均勻拉長為三倍,另一半不變,其電阻是原來的多少倍?
解析:一段導線對摺兩次後,變成四段相同的導線,並聯後的總電阻為0.5 Ω,設對摺兩次後每段導線的電阻為R,則=0.5 Ω,R=2Ω,所以導線原來的電阻為4R=8 Ω。
這根導線的一半長度為l,電阻為4Ω=ρl/S,均勻拉長為原來的3倍,則長度變為3l,橫截面積變為S/3,電阻變為原來的9倍,這一半的電阻變為4 Ω×9=36 Ω,另一半的電阻為4 Ω,所以拉長後的總電阻為40 Ω,是原來的5倍。
答案:8 Ω 5倍
總結:導體的電阻由ρ、l、S共同決定,在同一段導體的拉伸或壓縮形變中,導體的橫截面積、長度都變,但總體積不變,電阻率不變。
2.在相距40 km的A、B兩地架兩條輸電線,電阻共為800 Ω,如果在A、B間的某處發生短路,這時接在A處的電壓表示數為10 V,電流表的示數為40 mA,求發生短路處距A處有多遠?如下圖所示。
有什麼問題,後面評論!
點擊查看:【圖文版】使用本號方法說明
發文辛苦,請點擊「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