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國內環境非常險峻
2005年1月18日,8名中國公民在伊拉克遭遇劫持,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作為當時的中國駐伊拉克大使,我親歷並組織了營救人質的全過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再回想起當年的一幕幕,還是覺得驚心動魄、歷歷在目。
伊拉克險峻的國內環境
2003年,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這一爆炸性新聞引起全球嚴重關切。
2004—2005年間,我奉命出任戰後首任駐伊拉克大使。當時伊拉克的環境非常糟糕,家人和國人對我和使館人員的安全十分關心。當年美國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在首都巴格達及周圍地區投下了2600噸的貧鈾彈,摧毀了伊拉克主要的軍事和政治設施。貧鈾彈是原子彈的一種,稀釋期長達一億年,其放射性物質不僅破壞人體免疫系統,還對巴格達環境造成了災難性後果。由於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巴格達電力奇缺,每天供電不足5小時,斷水斷電成了家常便飯。局勢動蕩,巴格達安全狀況更是十分嚴峻,爆炸、槍擊、綁架人質事件頻繁發生。
當時的中國駐伊使館也遭到破壞。原來的使館館舍是一座漂亮的中式花園建築,但在戰爭中遭到嚴重毀壞,被洗劫一空,無法使用。戰後駐伊拉克使館只好在巴格達曼蘇爾飯店租用了一些房間作為使館臨時辦公地,使館人員每人一個房間,供辦公和居住用。曼蘇爾飯店離美軍司令部和伊拉克過渡政府所在地「綠區」不遠,幾次遭到反美武裝炮彈的誤擊,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美國拒絕履行佔領軍的責任和義務,單方面宣布將駐伊拉克外交使團改為聯絡處,並拒絕向其提供安全保障。
我們在巴格達經常能看見美軍「黑鷹」直升機低空飛行,馬達聲震耳欲聾,從地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飛機中的美國大兵雙手緊握機槍,雙腳垂落在艙門口,隨時準備打擊地面目標。除了天上飛的,地上還跑著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它們風馳電掣,捲起滾滾濃煙。在槍炮聲中入睡,在爆炸聲中驚醒,已經成為使館人員日常生活的寫照。
考慮到伊拉克特殊的戰亂環境,國內第一次派中國武警赴伊拉克保衛駐伊使館和人員的安全,我也「有幸」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有中國武警護衛的中國駐外大使。
傳來中國同胞被劫持消息,使館迅速展開緊急營救
巴格達時間2005年1月18日下午,我們從電視新聞中獲悉:8名在伊拉克的中國公民被劫持。
8名同胞的生命安危牽動著我和使館每一位同志的心,這個消息使我們感到震驚,並且心急如焚。劫持組織是什麼人?他們為什麼要劫持中國人?在何地劫持的?如何與劫持組織取得聯繫?這些問題困擾著使館的每一個人。
鑑於以上情況,我馬上啟動了使館應急機制,做了三件事:一是將此事報告中國外交部,同時向伊拉克外交部和內政部等部門通報情況,請求提供緊急幫助;二是儘快核實這8個人的身份;三是召開使館黨委會議,組成營救班子,動員全館人員克服困難,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營救工作。大家的共同心願是,爭取被劫持的同胞早日平安獲釋。
營救8名同胞的最大困難是安全無保障,不能自由地外出活動,所以我們只能打電話跟外界聯繫。雖然巴格達那時已經有了無線通訊,但網絡經常繁忙,打十個電話有九個不通。再加上當時正值伊斯蘭教宰牲節長假,一些伊拉克宗教界的頭面人物都前往麥加朝覲,找人就更加困難。
我呼請各界朋友們出手相助,也緊急動用了一切外交和民間資源。在出任駐伊拉克大使之前,我有過在巴格達工作的經歷,曾任我駐伊拉克使館政務參贊和首席館員,這段工作經歷為我在巴格達積累了重要的人脈關係。當我出任大使時,大部分老朋友還在,他們的鼎力相助讓我刻骨銘心。
我先後找了伊拉克負責安全事務的副總理薩利赫的秘書、外長辦公室主任、內政部以及遜尼派長老會秘書長等民間組織的主要負責人,特別是以前深交的一些老朋友,他們都表示願意提供幫助。隨後,各方面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傳到使館,基本情況是:劫持組織要求中國政府在48小時內講清中國對伊拉克政策和這8個人來伊的目的,否則將殺害人質。
因為無法知曉劫持組織在什麼地方、如何與他們取得聯繫,為了讓他們及時聽到使館的聲音,回復他們的關切,我決定通過新聞媒體向劫持組織隔空喊話。我聯繫到影響較大、收視率較高的阿拉比亞電視臺、伊拉克電視臺及當地報紙,由我出面接受採訪,宣讀使館營救聲明;同時還聯繫了阿拉比亞電視臺總部和路透社駐伊拉克分社,請他們幫助刊登使館營救聲明。我還設法與伊拉克遜尼派長老會秘書長取得聯繫,於19日一早派人送去使館營救聲明。當天,一直忙活到晚上11點多,才吃了點東西。
之後,8名同胞的身份得到核實,他們是福建平潭人,在巴格達找不到工作,準備走陸路經約旦回國過年,但在伊拉克至約旦高速公路途中被劫持。
國內外媒體在得知中國人質遭劫持的消息後非常關注,他們也不管時差,電話不斷。當時主要由我的夫人、駐伊拉克使館政務參贊陳珍美負責與媒體溝通。她在外交部新聞司工作了十多年,在新聞發布處、外國記者管理處、新聞分析處當過處長和新聞司政工參贊,後來又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和駐巴林使館當過政務參贊,積累了與外國人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她一天要回答幾百個問題,忙得夜裡都睡不成覺。
當時,伊拉克過渡政府雖然已經成立,但還不能有效控制局勢,對巴格達以外的區域更是鞭長莫及。在這種情況下,營救工作主要還是得依靠伊拉克各界朋友,包括官方、民間和伊拉克遜尼派長老會等。
▲伊拉克經常有極端組織活動
伊拉克遜尼派長老會由伊拉克遜尼派有聲望的著名學者和有影響力的長老組成。戰後,伊拉克遜尼派遭到殘酷打擊和壓制,紛紛起來反抗,甚至通過武力,爭取和維護合法權利。而遜尼派長老會對這些遜尼派組織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所以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遜尼派長老會身上,說服其對劫持組織施加影響,儘快放人。遜尼派長老會也很幫忙,他們在19日發表聲明,呼籲在宰牲節期間釋放一切被劫持人員。
19—20日,我連續兩天四次接受阿拉比亞電視臺和伊拉克電視臺採訪,宣讀使館營救聲明。我在聲明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重申了中國對伊拉克問題所持的公正立場,強調中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我特別強調宰牲節是阿拉伯和伊拉克人民的傳統節日,春節也是中國人全家團聚的傳統佳節,希望伊各界朋友們出手相助,營救我被劫持人員,使他們早日回國與家人團聚。
聲明播出後,48小時期限很快就過去了,但8名同胞依然生死未卜,劫持組織也沒有做出任何回應,既沒有說放人,也沒有說要殺害人質。他們和8名同胞似乎突然人間蒸發了,這讓我們的神經更加緊繃,焦急萬分。
人質事件牽動了國內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心。20日,北京時間凌晨三四點鐘,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打來電話表示慰問,同時傳達了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全力營救的指示,並對下一步的營救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部署。為了加強使館的營救力量,外交部決定派亞非司司長翟雋率三人工作組來巴格達。
多方斡旋之下,劫持組織同意釋放人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
21日,劫持組織公布了第二盤錄像帶,要求中國政府禁止中國公民來伊,要求在伊的中國人立即離開。劫持組織的信息使我看到了希望,我再次利用媒體做劫持組織的工作,重申:中國政府和中國駐伊使館已經多次提醒中國公民目前不要來伊拉克;8名被綁架的中國人都是普通公民,他們想在中國春節前趕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就像穆斯林的宰牲節一樣。我再次呼籲儘快釋放人質。
當日晚,伊拉克前內政部長的弟弟打電話告訴我說,劫持組織看到了使館的兩次營救聲明。聲明解決了他們的關切,考慮到伊中友好,他們準備放人,放人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會有人告知使館。
22日,阿拉比亞電視臺在午間新聞中播放了8名被劫持人員即將獲釋的消息和錄像。劫持組織在聲明中說,他們之所以決定釋放這8名人質,是因為中國政府做出了善意的表示,包括禁止中國公民來伊拉克。他們同時強調,人質在被扣押期間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他們也沒有索取任何贖金。但錄像並沒有提及到什麼地方去接人。
我們為同胞獲釋感到興奮,但仍焦急不安,等待對方通知接人的消息。23日上午,一位自稱是使館朋友的人受劫持組織委託,打電話告訴使館,讓大使在當天下午1點鐘到距巴格達150多公裡的一個地方去接人,但沒有說細節,只說保持聯繫。
這人說的接人地點在費盧傑,屬安巴爾省,是遜尼派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反美武裝異常活躍,非常危險,也是劫持人質事件多發的地區,沿途必經之路經常發生爆炸、襲擊、槍戰和綁架事件。
這個地方我們人生地不熟,但我知道我有好友的親戚在那兒,我於是懇求他幫助核實接人地點。好友告訴我,那個地方非常危險,安全已經失控,連一個警察都沒有,他勸我千萬不要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非要去,必須通知伊拉克外交部,派警察保護才行。
好友的善意令我感動,但劫持組織明確告訴使館,接人的事不能通知伊拉克政府,更不能帶伊拉克警察,否則他們將殺害人質。
由於時間緊迫,我顧不了許多。我們研究了各方面信息,認為迄今所獲得的信息還是比較可靠的,人質所在地離巴格達約150公裡,如果他們把人送到巴格達,沿途要經過美軍的重重哨卡,劫持組織和被劫持人員的安全都無法保證,所以他們才把送還人質的地點選在這裡。
冒著生命危險接回8名同胞
為了營救8名同胞,我認為值得去冒險。我決定帶1名助手和4名武警與我和翟雋同行。武警感到這次任務責任重大,保險起見,除了平時外出隨衛必帶的衝鋒鎗、手槍外,還特意帶上了班用輕機槍,而且衝鋒鎗和機槍都是雙彈夾。我告誡他們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開槍。
這時已是中午,我們顧不上吃飯,穿上防彈背心,戴好頭盔,坐上使館的兩輛吉普車,就靜悄悄地出發了。出發前我做了最壞的打算。我把全館同志召集在飯店走廊裡宣布:我不在使館期間,由陳珍美負責使館工作,留在使館的人員等我們的消息,並安排好8名同胞的食宿、回國機票等事宜。我還特別強調,為了安全和排除不必要的幹擾,使館任何人不得向外界透露我們的行蹤。離別之時大家的心情非常悲壯,因為誰都無法預料到結果會怎樣。
車快要駛出巴格達的時候,我接到了好友的電話。他告訴我,接人地點已核實,我懸著的一顆心好像踏實了一點。
當我們抵達接人地點的時候,看到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高高的房頂的四角也都有武裝人員警戒把守。遜尼派長老會的代表和給使館打電話的朋友接待了我們。直到此時我才知道,劫持人質的是遜尼派武裝組織,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懷疑這8名中國人為美國工作。
▲伊拉克某些地方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
為了加強溝通,消除誤解,我和長老會的代表友好地交談了近兩個小時。我詳細介紹了中國對伊拉克問題的原則立場、中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和兩國業已存在的友好合作關係,希望友好的伊拉克人民早日過上和平、有尊嚴的生活;我還介紹了8名同胞的情況和他們來伊的目的,強調他們與任何外國公司無關,希望他們能儘快獲釋,平安回國與家人團聚。談話氣氛融洽友好。
遜尼派長老會代表再三表示,伊拉克與中國友好,他們只打擊美國的合作者,不管是伊拉克人還是外國人。他還特別強調,他們沒有虐待8名中國人,也不會索要任何贖金。
下午3點多,一輛藍色的小麵包車把8名同胞從大漠深處送了過來。8名同胞見到我們非常激動,熱淚盈眶,與我們緊緊相擁,連聲感謝使館的救命之恩。
我們和遜尼派長老會代表告別後,帶著8名同胞和他們的部分行李迅速離開,踏上了返回使館的路程。
由於伊拉克無線通訊信號經常被美軍屏蔽,我們在來時路上一出巴格達就與使館失去了聯繫,回程途中快到巴格達市區時,使館電話終於接通了,我們只說了一句:「貨已經裝上,正在回家的路上。」這是事前雙方約定的暗號,主要是擔心無線通話被美國監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當晚,我和翟雋向8名被營救同胞轉達了中央領導和外交部領導對他們的慰問,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接著安排他們在使館洗了熱水澡,吃了一頓香噴噴的晚餐,並和國內的親人通了話。
為送同胞回國四闖「死亡之路」
接下來的工作是如何安全地將8名同胞順利送回國,這一點也不比營救工作容易。
第一,回國交通不便。伊拉克即將舉行戰後首次多黨議會選舉,各種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過渡政府只得宣布將陸路口岸全部關閉,只保留伊拉克—約旦航線,只允許伊拉克和約旦航空公司的航班進出巴格達;並且巴格達機場計劃於1月28—30日關閉,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在28日前將8名同胞安全送出。當時外國人都想離開伊拉克,機票非常緊張,再加上時值宰牲節長假,經使館多方努力,才搞到了24日下午的機票。
第二,赴機場的路不安全。從巴格達市中心向西只有一條通往巴格達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全長約25公裡,被美軍稱為「死亡之路」。這段路經常發生爆炸、襲擊事件,成為美軍重兵把守之地,荷槍實彈的美軍嚴格檢查過往車輛和人員。美國和英國駐伊拉克使館人員從來不乘車,都是坐直升機往返於機場和他們在「綠區」的使館駐地。司機駕車在這條路上行駛時必須注意美軍巡邏隊和檢查站發出的警示,任何人不聽從指揮都會遭到美軍槍擊。
第三,登機難。在巴格達機場,飛機未到不辦理登機手續,因為辦了也是白辦,機場方面不能保證飛機準時安全著陸。24日當天,飛機在巴格達上空兩次試圖著陸,但都沒有成功,盤旋幾圈後,又折返約旦,航班最後被取消。事後得知,機場周圍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機場被關閉。我們只好改籤25日的機票,這意味著我們要再次勇闖這條「死亡之路」。不過這次因為走得早,路上人少車稀,很早就到達巴格達機場,8名同胞成功登機。
第四,出境手續費了不少周折。因為這8個人屬於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打工,出境手續非常難辦。為使他們順利出關,使館提前做伊拉克外交部工作,又給巴格達機場邊檢出了使館照會,所以機場各部門才一路綠燈。飛機起飛後,大家懸著的心才終於落下。
這次營救工作的圓滿成功,再次凸顯了駐外使館交友工作的重要性。增進與駐在國官方和民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誼,推動雙邊關係持續健康發展,廣交和深交各界朋友,只有這樣,遇有突發事件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摘選自《縱橫》2018年第11期,作者:楊洪林,系中國前駐巴林、伊拉克、沙特大使)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