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摘要

【黃奇帆: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10月28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等機構共同推出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cf40學術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位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證券時報)

  10月28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等機構共同推出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cf40學術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位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受邀參加2019年外灘金融峰會。今天談談我對數位化的理解以及數位化如何顛覆全球金融生態。

  一、數位化的構成與顛覆性作用

  數位化主要包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技術。而這幾者之間的關係,如果將數位化平臺用人來類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雲計算相當於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和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雲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雲計算就是行屍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後,加上相當於靈魂的人工智慧——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數位化平臺就已經成型了。而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位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數位化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就在於它所擁有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所謂「全流程」是指:關係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信息積累;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所謂「全解析」是指:通過通過人工智慧(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信息,產生異於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而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並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數位化具有的五全基因與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產生顛覆性的衝擊。與工業製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製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在與金融相結合的過程中,數位化擁有的海量信息、計算能力、共識機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安全性,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壞帳率和風險。

  二、數位化與金融結合帶來的變革

  數位化擁有的五全基因與金融碰撞以後,重塑了全球的金融生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顛覆全球個人支付方式

  在數位化浪潮來臨之前,我國個人支付主要通過紙幣、儲蓄卡、信用卡來完成。2002年,在合併了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和18家城市(區域)銀行卡網絡服務分中心的基礎上,我國組建了銀聯公司。銀聯創立之後,自主建成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推廣了統一的人民幣銀行卡標準,在傳統支付領域發展迅速,促進了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但在創新支付領域如網際網路支付、手機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方面進展緩慢。

  隨著我國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應用普及,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走進了生活的每個角落,新的支付已經佔據主流地位。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行動支付已經覆蓋14億人。從線上到線下,從家庭日常水電氣話費支付到交通、旅遊、酒店、餐飲,行動支付憑藉其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打破了傳統支付方式在空間上、時間上的局限性。2018年中國行動支付規模約39萬億美元,而美國則是1800億美元,差距達到數百倍。我國的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全球領先。如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行動支付。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下商戶門店,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範圍幾乎可以涵蓋餐飲、超市、便利店、主題樂園、休閒等各類吃喝玩樂消費場景。

  行動支付使得個人的資金往來信息沉澱下來成為信用數據,使得企業在業態層面有了極大的創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就是共享單車、共享辦公等共享業態能夠出現並蓬勃發展的基礎。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服務時,不再需要賣掉所有權,而只需要賣掉某一個時段的使用權。未來,共享家具、共享工具、共享智力等各類共享業態在行動支付的助推下,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步滲透,個人跨境轉帳的底層技術實現方式也開始被改寫。過去,個人跨境轉帳需要跨越支付機構、銀行和國際間結算網絡,整個過程由於串行處理而效率低下。而現在,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跨境匯款中的多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報文傳遞給各參與方,從而實現多方協同信息處理,將原本機構間的串行處理並行化,提高信息傳遞及處理效率。

  但是,在新的支付方式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尊重人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性。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部分商家開始熱衷於「無現金」,拒收現金的現象也隨之增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人民幣。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長遠看還會危及金融安全。同時,由於行動支付的基礎是電力設施、數據中心、網絡系統,一旦發生意外如地震、斷電、人禍導致行動支付無法使用,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後果。

  (二)重塑貿易清結算體系

  在數位化時代,不僅需要改變個人支付方式,企業間、國家間的支付結算方式也需要進行重塑。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外匯結算時,會面臨是兩國貨幣直接支付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中間價結算的問題。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SWIFT成立於1973年,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報文交換服務與接口軟體,覆蓋200餘個國家,擁有近萬家直接與間接會員,目前SWIFT系統每日結算額達到5萬億至6萬億美元,全年結算額約2000萬億美元。CHIPS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支付清算系統之一,於1970年建立,由紐約清算所協會經營,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處理全球九成以上的國際美元交易。SWIFT和CHIPS匯集了全球大部分銀行,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務,在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加速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範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首先,SWIFT和CHIPS正逐漸淪為美國行使全球霸權,進行長臂管轄的金融工具。從歷史上看,美國藉助SWIFT和CHIPS系統發動了數次金融戰爭。2006年,美國財政部通過對SWIFT和CHIPS的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歐洲商業銀行與伊朗存在資金往來,美國隨即以資助恐怖主義為藉口,要求歐洲100多家銀行凍結伊朗客戶的資金,並威脅將為伊朗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列入黑名單。隨後全球絕大部分銀行斷絕了和伊朗金融機構的所有業務往來,伊朗的對外金融渠道幾乎被徹底切斷。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美國除了聯合沙特將石油價格腰斬外,更威脅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隨後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經濟受到嚴重負面影響。其次,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SWIFT成立46年以來,技術更新緩慢,效率已經比較低下,國際電匯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帳,大額匯款通常需要紙質單據,難以有效處理大規模交易。同時SWIFT通常按結算量的萬分之一收取費用,憑藉壟斷平臺獲得了巨額利潤。

  所以說,在當前數位化浪潮的大趨勢下,依託技術更新緩慢、安全性難以保證的SWIFT和CHIPS系統是沒有前途的。在大數據平臺、區塊鏈技術的驅動之下,構建形成一個新的清結算網絡已經成為當前許多國家的共識。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可靠資料庫、公開透明五大特徵,在清結算方面有著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優勢。目前全球已有24個國家政府投入並建設分布式記帳系統,超過90個跨國企業加入到不同的區塊鏈聯盟中。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正在研究建設類似SWIFT的國際加密貨幣支付網絡來取代SWIFT,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區塊鏈平臺正在通過區塊鏈試水跨境支付,用實際行動繞開SWIFT和CHIPS全球支付體系。

  (三)改革全球貨幣發行機制

  貨幣是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係、交換關系所必不可少的媒介。原始社會沒有貨幣,通過皮毛、貝殼等稀缺的物質來進行交換,但交換的媒介始終無法統一,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社會開始以黃金、白銀或銅幣等的貴金屬作為貨幣中介。工業社會後,商品價值量越來越大,用黃金等貴金屬作為貨幣難以承載巨大的交易規模,紙幣隨之出現。上世紀80年代,貨幣的電子化越來越發達,電子錢包、信用卡、儲記卡、手機支付迅猛發展。時至今日,以比特幣、Libra、央行數字貨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開始出現,貨幣迎來了數位化時代。

  那麼貨幣發行的基礎是什麼呢?以前貨幣依靠金、銀等貴金屬作為錨定物。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貨幣發行的基礎變成了與國家主權、GDP、財政收入相掛鈎的國家信用。美國憑藉強大的軍事、經濟,通過美元壟斷了全球石油美元結算和大部分國際貿易結算,美元成為了事實上的「全球貨幣」。

  然而依賴主權信用發放的貨幣也面臨貨幣超發等問題。1970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前,全球基礎貨幣總量(央行總資產)不到1000億美元;1980年,這一數字大約是3500億美元;1990年,這一數字大約是7000億美元;2000年,這一數字大約是1.5萬億美元;200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4萬億美元;到2017年底,這一數字是21萬億美元。尤其是近10年來,美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通過國債投放貨幣來刺激經濟發展,導致政府債務總量從2007年的9萬億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22萬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GDP。如果美國債務持續攀升,到期債務和利息消耗完全部的財政收入,美國沒有信用再發國債,融資能力將會減弱,一次新的全球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

  如何改變貨幣超發的局面?在金本位崩潰之後,世界各國一直沒有很好解決這一問題。雖然有學者提出回歸金本位的呼籲,但受限於黃金儲量,回歸金本位顯然不太現實。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在全球央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還要制定一種新的規則,使得數字貨幣能夠與主權的信用相掛鈎,與國家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建立適當的比例關係,通過某種機制,遏制濫發貨幣的局面。

  目前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DCEP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把DCEP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DCEP的意義在於它不是現有貨幣的數位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環節對帳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DCEP可以實現貨幣創造、記帳、流動等數據的實時採集,為貨幣的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人民銀行對於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四)提高產業鏈運營效率

  5G時代,除了消費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之外,智能家居、汽車乃至工業製造設備等各類終端都能夠智能化並接入到網際網路中。數字平臺將進一步進化為萬物互聯平臺,帶動人類的網際網路產業從to C型的消費類網際網路發展為to B型的產業類網際網路。其中,科技金融可以連接數據平臺、金融企業、產業鏈上下遊,幫助各方優化配置資源、提高運行效率以及降低運行成本。

  科技金融的發展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網際網路+金融」,有條件的數位化平臺公司,圍繞自身產業鏈籌建非銀金融機構,獨立發展金融業務。另一種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根據產業鏈發展需要構建數位化平臺。前幾年經濟有些脫實向虛,許多工商業企業、非金融企業熱衷於跨界運作,申請各類金融牌照;各種金融機構熱衷於集團化、全牌照,以至於金融業槓桿疊加、風險累積、亂象叢生。目前,金融業正在按中央部署進行去槓桿、防風險、加強新形勢下資管業務、跨界業務的整頓。

  未來,數位化平臺下的非銀金融機構出路在哪裡?我認為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數位化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形成數字金融體系。各類機構在其中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數位化平臺連接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掌握真實的交易信息,可以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為供應鏈上成千上萬的原材料、加工、分銷企業提供融資、貿易、資產交易等金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數位化平臺把控好資金來源、槓桿比率,就能大幅度降低風險,獲得合理的利潤,還能有效發揮普惠金融功能。

  最後,我簡單總結一下今天跟大家分享交流的內容:當今時代是一個數位化時代,技術革新和數位化經濟的全面興起,讓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轉變成驅動金融變革的中堅力量。數位化的五全基因與金融業不斷碰撞融合,不僅改變了個人間、企業間、國家間的清結算方式及主權貨幣發行機制,還大幅提升了產業鏈運營效率,帶來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展望未來,量化投資和智能投顧、人工智慧定價和理賠核算、金融雲服務、區塊鏈存證等新金融業態正不斷進化,將引領金融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相關報導>>>

  黃奇帆:中國人民銀行或將是全球首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央行李偉:區塊鏈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潛力巨大

  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數位化轉型是決定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DF118)

相關焦點

  • 黃奇帆:將數位化平臺用人類比 區塊鏈像基因改造技術
    來源:新京報網黃奇帆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原標題:黃奇帆:將數位化平臺用人類比,區塊鏈像基因改造技術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區塊鏈技術再度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10月28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等機構共同舉辦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提到,如果將數位化平臺用人來類比,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地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位化主要包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技術。
  • 硬體區塊鏈技術和軟體區塊鏈技術有什麼不同
    打開APP 硬體區塊鏈技術和軟體區塊鏈技術有什麼不同 發表於 2019-06-06 14:03:17 那麼芯鏈的硬體區塊鏈技術和軟體區塊鏈技術有哪些差異呢?
  • 區塊鏈到底是啥通俗點什麼意思 區塊鏈作用特點應用前景意義介紹
    區塊鏈到底是啥通俗點什麼意思 區塊鏈作用特點應用前景意義介紹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人們議論最多的經濟話題恐怕就是區塊鏈了。這個之前主要在金融圈和IT圈被廣泛討論的概念因為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一次集體學習中的講話迅速在普通民眾之間走紅。「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 對區塊鏈技術的粗略見解
    區塊鏈技術風靡一時,目前正是區塊鏈需要不斷研究開發改革的時候。區塊鏈與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其他前沿技術不同它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個包含服務、解決方案的產業。這個可以通過舉例子解釋,我們平時購物所用的軟體實際上就是中心化平臺。
  • 區塊鏈生態系統基因序列介紹
    區塊鏈生態系統基因序列介紹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11-27 14:50:58 我們正在基於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構建人類基因序列區塊鏈
  • 區塊鏈技術與治理方式變革
    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引起全民的關注和學習討論。事實上,2016年中國政府發布的《「十三五」國際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以實現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在隨後的兩年中,中國區塊鏈技術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比特幣常常與區塊鏈聯繫在一起。的確,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
  • 「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發布
    計算生命大數據」,分享大數據對醫學研究、應用的重要性,目前在基因測序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並在會上聯合發布「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人類基因組大約3萬到4萬個基因,約30億個鹼基對,這是比任何大數據都更有意義的生命大數據。」論壇剛開始,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營運長路軍發表演講時說,在人體40萬億到60萬億個細胞中,每個細胞中間最核心的是細胞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基因。
  • 黃奇帆:央行可能推出的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完全不同,比特幣只是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推出的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跟區塊鏈概念中的比特幣有著本質的區別。他表示,現實當中,所謂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本人到底是誰?都搞不清,所以比特幣根本不能成為真正的數字貨幣,更不能成為具有法定意義的數字貨幣。他認為,比特幣只是市場炒作的一種現象,更不可能成為具有法定意義的數字貨幣。
  • 區塊鏈技術是由誰發明的
    現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正在全面展開,但現在很多人都在問誰在發明這種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和創新從未停止過,但目前大多數探索和創新主要集中在區塊鏈上的令牌分發和商業應用上。基礎層技術——數據鏈路的創新很少見。當許多人還不熟悉區塊鏈時,一群中國人已經將注意力轉向下一代區塊鏈技術。切入區塊鏈的基礎技術。
  • 冠狀病毒預期結果:區塊鏈技術
    在過去的五年中,世界各地的企業對技術進行了數以千計的概念驗證,但是實時部署尚未實現,因為使用區塊鏈作為共享帳本的合作夥伴必須在智慧產權,治理和商業模式達成共識。新冠病毒瘟疫帶動了採用區塊鏈的障礙。經濟自由落體。失業率正在上升。公司倒閉了。養恤基金正在遭受損失。消費者信心正在消失。
  • 杜拜DBA奢侈品鏈---區塊鏈防偽技術研發
    DBC投資集團,杜拜奢侈品集團,聯合發起DBA奢侈品鏈,用於全球奢侈品防偽,開發關於奢侈品正品防偽溯源的基於區塊鏈技術服務系統。很多人接觸區塊鏈都是從比特幣等開始,但是區塊鏈應用場景很多,其中防偽溯源被認為是適合落地的情景之一。
  • 熵鏈天下——區塊鏈技術商業級應用的創新者
    區塊鏈價值在於行業應用團隊很早就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伴隨著數字貨幣的熱潮,越來越堅信區塊鏈技術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基於之前的商業經驗,以及對行業的冷靜觀察與思考,我們認為數字貨幣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細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更大價值在行業應用,尤其在泛金融、泛數字、泛物聯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通過分布式帳本、數據共享、機器信任實現商業場景創新和商業模式重構,每一個「區塊鏈+行業」都可能是一個萬億的新市場。
  • 正本清源談區塊鏈之四:區塊鏈技術的三個關鍵特性
    擁抱區塊鏈技術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區塊鏈技術再次升溫。廣西的71名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廣西應搶先發力,加快引進和培育區塊鏈產業」。杭州市長徐立毅再次強調,2018年杭州將加快培育區塊鏈,地位僅次人工智慧(AI)和虛擬實境。
  • Firefly CTO韓豐:金融行業將最早實現區塊鏈技術落地
    人民網貴陽6月6日電 (孫陽)近日,Firefly CTO韓豐在參加2018數博會區塊鏈與社會治理專場時做客人民網訪談間。韓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金融行業或泛金融行業將會成為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領域。
  • 區塊鏈技術的難題三元悖論該如何解決
    區塊鏈技術難題「三元悖論」一直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難題。區塊鏈先祖比特幣選擇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是卻犧牲了可延展性。然而,目前有一個高性能的新一代公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困境。 從來還沒有哪項處於「初級階段」的技術能在面世之初,就受到人們如此廣泛的關注以及資本的追捧。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景,還要追溯是千禧年前後的網際網路技術。 區塊鏈技術被譽為是繼蒸汽機、電力、網際網路之後,目前最具顛覆性的技術。
  • 黃奇帆:不相信Libra會成功 最好的辦法是官方發行主權數字貨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黃奇帆表示,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
  • 區塊鏈技術如何才能實現社會價值
    大大在提及區塊鏈技術的時候,強調了區塊鏈技術需要與產業經濟進行深度融合,短短幾分鐘的內容,讓所有人開始關注。 有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的探討,小編將分別是從協作、共享、存證、信任這四個方面來解答,結合我們實際的生活場景,本篇文章,我們先從協作上來談談區塊鏈的應用價值。
  • 行業專家聚首彩雲區塊鏈技術應用沙龍 助力雲南區塊鏈應用推廣
    1月5日,雲南數家區塊鏈企業在昆明市金鼎科技園舉辦「連結2020-彩雲區塊鏈技術沙龍」,並邀請到全國知名學者、技術團隊探討區塊鏈發展方向和前沿技術,解讀政策信息,剖析當下區塊鏈行業的風險與機會。  本次交流會旨在通過優質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分享最純正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乾貨,助推雲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交流會由雲南省內和國內第一家區塊鏈超算設備一站式服務平臺彩雲比特聯合百特礦池、雲南藍典科技、BigBang Core、知幣/NOCY等雲南本地區塊鏈企業主辦。
  • 量子計算將會如何影響區塊鏈技術
    量子計算和密碼學、區塊鏈加密技術息息相關,自那時候起,「量子計算」相關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本文作者的主要觀點是,量子計算機在未來十年可能會突破,抗量子計算的區塊鏈會成為新的趨勢,比特幣也許需要新的算法升級。
  • 區塊鏈技術人才的斯芬克斯之謎
    招CTO如是,招其他技術人員亦如是。據《2018區塊鏈人才供應和發展研究報告》統計,需求前十的區塊鏈崗位中,算法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是緊俏崗位,但供給端基本空白。所以目前團隊的技術人才只能從阿里或者其它大公司高薪招聘,用人成本極高。此前,智聯招聘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認為,區塊鏈領域的工資水平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招聘薪酬,為了吸引供應有限的相關人才,企業不惜高薪搶人。區塊鏈技術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達到2.58萬元,高於其他IT技術人員的平均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