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哪行都能成家,說相聲說好了叫表演藝術家,唱歌唱好了叫歌唱家,唱戲唱好了叫戲曲家,同樣,玩兒玩好了叫玩兒家。――郭德綱
01. 「不務正業」的「相聲皇后」
于謙是鐵路文工團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眼中的捧哏奇才,喜歡聽相聲的觀眾一提到于謙,自然而然脫口而出:抽菸、喝酒、燙頭!
在舞臺上,這三大愛好是郭德綱調侃他的經典之詞,但正經場合,郭德綱評價他:謙哥是相聲界的玩兒家! 謙哥沒有不玩兒的,不僅各種活物一概全玩兒,文玩類也應有盡有。
于謙的確從小愛玩,尤其喜歡動物。
一個人喜歡動物,最多在家養上一群魚,幾條狗,幾隻貓足矣,但于謙不一樣,他在北京郊區有一個佔地60畝私人動物園,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並且取了一個很大氣的名字:「天精地華寵樂園」。
也就是因為愛玩、因為他喜歡的動物,勾起了他玩兒的回憶,2013年,于謙在演出的空隙,用手機敲打出一本15萬字的《玩兒》,把幾十年玩兒的酸甜苦辣傾於筆下。
今年,玩兒境界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把養動物的經驗、感悟以及旁知雜談匯成一本《于謙動物園》。
在《于謙動物園》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各種動物的養殖方法,動物的寓意,動物的前生今世,還有歷史上關於某些動物的軼聞趣事、歷史典故等等,總之,于謙的動物們,不僅僅帶給他精神上的放鬆和愉悅,還帶給他許許多多的知識以及人生感悟。
與動物親近是人類的本性,養寵物就是一種精神寄託,就像于謙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玩兒使我不感孤獨,遠離寂寞,躲避了相聲業界的消沉氛圍,忘掉了事業的坎坷不順,交到了朋友,學到了知識,認識了自然,體會了友情。」
02.相聲演員的肚子就是雜貨鋪子,幹我們這一行的什麼都得知道點
曾經有一個老相聲藝術家曾經說過: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但它更是一門博學的語言藝術。所謂『淵博』二字,相聲演員需要的是『博』的藝術,他知道東西未見得很深,因為他不是專家,但是必須更多地了解每一行的內容,因為相聲的形式是在臺上跟觀眾聊天兒。」
因此,于謙強調,「玩兒,對相聲演員來說特別重要。」
這個觀點從《于謙動物園》一書中可以體現出來,
對於喜歡動物的人來說,懂得各種動物的養殖方法是正常的,甚至是關於動物的奇聞趣事知道一點也不足為奇,但像蚊子這樣的動物,除了專家,普通人能知道多少知識?
于謙知道,而且知道的很多。
在書中,他從老北京鼓樓的一件怪事說起:有一天傍晚,鼓樓上突然冒起一股黑煙,讓老百姓以為是鼓樓發生了火災,消防員來了,卻什麼也沒有,直到上級派了專家過來,才查出原來是蚊子在「聚會」。
于謙用他特有的相聲語言繪聲繪色形容說蚊子「談戀愛的」原因:蚊子「談戀愛」喜歡有黃光的地方,鼓樓的琉璃瓦在夕陽的照射下,反射的光吸引了蚊子。
從這個故事開始便引出了地球上最初的蚊子,又蚊子最初的體積談到恐龍,從恐龍聊到電影,從電影到日本人對血型吸引蚊子的研究,轉到文字叮人引起的瘧疾。
關於瘧疾,從康熙39歲被蚊子叮咬說起,法國傳教士的西藥「金雞納霜」救了康熙,又延伸到金雞納霜的來歷和故事。
關於瘧疾的治療:從東晉葛洪治療瘧疾用青蒿方開始,一直聊到屠嗷嗷提煉的青蒿素。
最後又說到四大名著中關於蚊子的情節,以及書以外的關於蚊子的典故:諸葛亮死於瘧疾,唐僧死於瘧疾,武松也在打擺子,曹雪芹的爺爺可能也死在蚊子手上……
就蚊子這一章下來,完完全全的一場個人脫口秀,從遠古說到現在,從國外說到國內,從書中說到書外,看得出,這不是一日之功,不知道讀多少書,查閱多少資料才能得出這些信息。
也就是由於平時的積累,于謙才可以在相聲界遊刃有餘,記得曾經看過郭德綱一個訪談,說起和于謙一起搭檔,在後臺大致勾勒一個幾百字的提綱,稍稍溝通後兩個人就上臺,一場下來,兩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順暢自然,假如沒有文化墊底,以及素日的積累,怎麼能有上臺的底氣?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看看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甚至是我們周圍稍有一點成績、一點經驗的人,哪一個不是留意積累才做出今天的成就?
03.「玩物喪志」與「玩家」的境界
有人覺得玩兒充滿貶義,認為玩物喪志,其實,這才是無志之舉,玩兒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建立在高標準的生活質量之上。——于謙
「玩物喪志」一詞出自商周時期召公奭《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也就是說:把人當成玩物是喪失品德,沉迷於玩賞所喜愛的事物,而喪失掉積極進取的志氣。
歷史上玩物喪志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春秋時期的衛懿公了,他特別喜歡養鶴,他的喜歡可不是一般的而喜歡,而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不理朝政,不問民情,而是整天與鶴待在一起,讓鶴乘坐高級豪華的車子,車子比大臣的都要高級,這樣養鶴,當然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精力,朝廷上下都怨聲載道。
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人亡國亡。
于謙從小愛玩,也收穫了許多壞名聲,但是你看他目前的成就,能說他玩物喪志嗎?
且不說作為相聲演員的成就,玩搖滾,拍電影,都做的有聲有色。
因為玩動物,出了兩本書,在書中,無時無刻不顯露他玩之外的功力。
你看他說的這些歷史趣事:康熙喜歡養蟈蟈,高考吃豬蹄的由來,石獅子的原型是獅子狗等等,你一定會感嘆,于謙肚子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
但這些故事可不是道聽途說的。
慈禧太后喜歡狗,乾隆丟了一隻貂,出自《清實錄》,他最喜歡的矮馬在中國最早記載在《漢書》中。
這些,都源於他的玩,他通過玩,讀了許多書,不僅增長了知識,還玩出了人生的豁達。
那年微信流行轉發錦鯉圖片,一個朋友發現于謙的照片被人P成抱著錦鯉的年畫在賣,朋友要他找賣畫人去說道說道,于謙一笑置之,還說:「我找誰去說?誰不得過個年啊,大伙兒高興就得了唄!」
一句雲淡風輕的回答,看出于謙的心態:心境快樂是最主要的!
貪玩是人的本性,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財富的多少,以及名譽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做了一些值得的事情。
玩就要玩出快樂的心境,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