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動物園》:我看到一個相聲演員的素養和一個玩家的最高境界

2020-12-05 聽風看海讀夕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哪行都能成家,說相聲說好了叫表演藝術家,唱歌唱好了叫歌唱家,唱戲唱好了叫戲曲家,同樣,玩兒玩好了叫玩兒家。――郭德綱

01. 「不務正業」的「相聲皇后」

于謙是鐵路文工團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眼中的捧哏奇才,喜歡聽相聲的觀眾一提到于謙,自然而然脫口而出:抽菸、喝酒、燙頭!

在舞臺上,這三大愛好是郭德綱調侃他的經典之詞,但正經場合,郭德綱評價他:謙哥是相聲界的玩兒家! 謙哥沒有不玩兒的,不僅各種活物一概全玩兒,文玩類也應有盡有。

于謙的確從小愛玩,尤其喜歡動物。

一個人喜歡動物,最多在家養上一群魚,幾條狗,幾隻貓足矣,但于謙不一樣,他在北京郊區有一個佔地60畝私人動物園,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並且取了一個很大氣的名字:「天精地華寵樂園」。

也就是因為愛玩、因為他喜歡的動物,勾起了他玩兒的回憶,2013年,于謙在演出的空隙,用手機敲打出一本15萬字的《玩兒》,把幾十年玩兒的酸甜苦辣傾於筆下。

今年,玩兒境界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把養動物的經驗、感悟以及旁知雜談匯成一本《于謙動物園》。

在《于謙動物園》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各種動物的養殖方法,動物的寓意,動物的前生今世,還有歷史上關於某些動物的軼聞趣事、歷史典故等等,總之,于謙的動物們,不僅僅帶給他精神上的放鬆和愉悅,還帶給他許許多多的知識以及人生感悟。

與動物親近是人類的本性,養寵物就是一種精神寄託,就像于謙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玩兒使我不感孤獨,遠離寂寞,躲避了相聲業界的消沉氛圍,忘掉了事業的坎坷不順,交到了朋友,學到了知識,認識了自然,體會了友情。」

02.相聲演員的肚子就是雜貨鋪子,幹我們這一行的什麼都得知道點

曾經有一個老相聲藝術家曾經說過: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但它更是一門博學的語言藝術。所謂『淵博』二字,相聲演員需要的是『博』的藝術,他知道東西未見得很深,因為他不是專家,但是必須更多地了解每一行的內容,因為相聲的形式是在臺上跟觀眾聊天兒。」

因此,于謙強調,「玩兒,對相聲演員來說特別重要。」

這個觀點從《于謙動物園》一書中可以體現出來,

對於喜歡動物的人來說,懂得各種動物的養殖方法是正常的,甚至是關於動物的奇聞趣事知道一點也不足為奇,但像蚊子這樣的動物,除了專家,普通人能知道多少知識?

于謙知道,而且知道的很多。

在書中,他從老北京鼓樓的一件怪事說起:有一天傍晚,鼓樓上突然冒起一股黑煙,讓老百姓以為是鼓樓發生了火災,消防員來了,卻什麼也沒有,直到上級派了專家過來,才查出原來是蚊子在「聚會」。

于謙用他特有的相聲語言繪聲繪色形容說蚊子「談戀愛的」原因:蚊子「談戀愛」喜歡有黃光的地方,鼓樓的琉璃瓦在夕陽的照射下,反射的光吸引了蚊子。

從這個故事開始便引出了地球上最初的蚊子,又蚊子最初的體積談到恐龍,從恐龍聊到電影,從電影到日本人對血型吸引蚊子的研究,轉到文字叮人引起的瘧疾。

關於瘧疾,從康熙39歲被蚊子叮咬說起,法國傳教士的西藥「金雞納霜」救了康熙,又延伸到金雞納霜的來歷和故事。

關於瘧疾的治療:從東晉葛洪治療瘧疾用青蒿方開始,一直聊到屠嗷嗷提煉的青蒿素。

最後又說到四大名著中關於蚊子的情節,以及書以外的關於蚊子的典故:諸葛亮死於瘧疾,唐僧死於瘧疾,武松也在打擺子,曹雪芹的爺爺可能也死在蚊子手上……

就蚊子這一章下來,完完全全的一場個人脫口秀,從遠古說到現在,從國外說到國內,從書中說到書外,看得出,這不是一日之功,不知道讀多少書,查閱多少資料才能得出這些信息。

也就是由於平時的積累,于謙才可以在相聲界遊刃有餘,記得曾經看過郭德綱一個訪談,說起和于謙一起搭檔,在後臺大致勾勒一個幾百字的提綱,稍稍溝通後兩個人就上臺,一場下來,兩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順暢自然,假如沒有文化墊底,以及素日的積累,怎麼能有上臺的底氣?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看看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甚至是我們周圍稍有一點成績、一點經驗的人,哪一個不是留意積累才做出今天的成就?

03.「玩物喪志」與「玩家」的境界

有人覺得玩兒充滿貶義,認為玩物喪志,其實,這才是無志之舉,玩兒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建立在高標準的生活質量之上。——于謙

「玩物喪志」一詞出自商周時期召公奭《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也就是說:把人當成玩物是喪失品德,沉迷於玩賞所喜愛的事物,而喪失掉積極進取的志氣。

歷史上玩物喪志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春秋時期的衛懿公了,他特別喜歡養鶴,他的喜歡可不是一般的而喜歡,而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不理朝政,不問民情,而是整天與鶴待在一起,讓鶴乘坐高級豪華的車子,車子比大臣的都要高級,這樣養鶴,當然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精力,朝廷上下都怨聲載道。

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人亡國亡。

于謙從小愛玩,也收穫了許多壞名聲,但是你看他目前的成就,能說他玩物喪志嗎?

且不說作為相聲演員的成就,玩搖滾,拍電影,都做的有聲有色。

因為玩動物,出了兩本書,在書中,無時無刻不顯露他玩之外的功力。

你看他說的這些歷史趣事:康熙喜歡養蟈蟈,高考吃豬蹄的由來,石獅子的原型是獅子狗等等,你一定會感嘆,于謙肚子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

但這些故事可不是道聽途說的。

慈禧太后喜歡狗,乾隆丟了一隻貂,出自《清實錄》,他最喜歡的矮馬在中國最早記載在《漢書》中。

這些,都源於他的玩,他通過玩,讀了許多書,不僅增長了知識,還玩出了人生的豁達。

那年微信流行轉發錦鯉圖片,一個朋友發現于謙的照片被人P成抱著錦鯉的年畫在賣,朋友要他找賣畫人去說道說道,于謙一笑置之,還說:「我找誰去說?誰不得過個年啊,大伙兒高興就得了唄!」

一句雲淡風輕的回答,看出于謙的心態:心境快樂是最主要的!

貪玩是人的本性,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財富的多少,以及名譽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做了一些值得的事情。

玩就要玩出快樂的心境,生命的精彩!

相關焦點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就在採訪劉老師那幾天,我還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張八十年代北京市曲藝團幾位演員外出旅遊的合影,那上面有年輕的劉穎、于謙、李偉建、武斌,李金鬥和陳湧泉老師也顯得很年輕。前排左起依次為劉穎、李偉建、武賓,後排左起依次為于謙、李金鬥、李建華、陳湧泉、劉洪沂採訪結束與劉穎老師合影,我們身後是一組鐵皮柜子,其中一隻銘牌上,還貼著劉老師當年的老搭檔于謙的名字。
  • 于謙不僅愛養動物,又出了一本90萬字的書《于謙動物園》
    提起相聲,就不能不提德雲社,而提到德雲社,就一定會想到郭德綱和于謙,郭德綱稱自己是「相聲國王」,稱于謙是「相聲皇后」,雖然于謙是有名的相聲大師,但是他活得可比郭德綱輕鬆多了,深諳玩樂之道,最近,于謙發布了自己的新書《于謙動物園》,宣傳語就是自己的第四個愛好——看動物吃飯。
  • 《于謙動物園》:玩是表象,享受生命才是內涵
    相聲演員于謙,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其實于謙還有第四大愛好,那就是——玩。于謙曾經在2013年寫過一本書,就叫《玩兒》,詳細記錄了他各種有趣的「老北京式」玩法。有人會說,誰還不會玩呢?其實玩還真的有很多講究。比如:老北京十大文玩。
  • 于謙和郭德綱的相聲大部分是現掛?別當真,現掛也有套路
    于謙曾經在和竇文濤的訪談中拋出一句驚人的話:我和郭德綱在臺上說的相聲,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現掛。 這句話超出了絕大部分人對相聲的認知,之後也被一些人各種「神化」,認為郭德綱于謙的臨場反應能力也太強了。
  • 孫越和于謙是什麼關係?
    首先,孫越和于謙老師都是石富寬的徒弟,兩個人也都是捧哏演員,其實工作性質都很相似,一個是給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捧哏,一個是給「德雲一哥」噴哏,可以說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于謙老師大家都熟悉了,三大愛好「吃喝嫖嫖」,非常喜歡應酬的一個人,喝酒吃飯。
  • 白慧明天賦異稟,射箭套圈完勝于謙,但于謙才是家裡最會玩的人
    一個是相聲演員,一個是武打明星,于謙和吳京是怎麼成為兄弟的?在最新一集的《幸福三重奏》裡,三對夫妻一起參加了當地獨具民俗氣息的節日慶典,于謙與白慧明這對"籤名"夫婦一起體驗了不少當地的遊樂項目,結果以愛玩出名的于謙,卻完敗在謙嫂白慧明的手下。
  • 于謙說:郭德綱寫8個字就可說一個段子,這是什麼境界?
    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天賦和才華,已經不需要幾個所謂經典的段子來證明了!早前創作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深刻的抨擊了現實,諷刺入木三分,搞笑乾脆利落。足足40分鐘的相聲,造就了很多經典段子。不過,于謙說口中說的這個「郭德綱寫八個字可說一個段子」這是跟于謙說八個字能說一個段子。他要是再換一個捧哏的,就是說八十個字,這場活能不能完整的順下來也不好保證。如果相聲也能打分,我認為郭德綱的相聲只能打個七八十分,缺少九十分以上的精品。于謙在採訪中曾透露,他倆表演前,郭德綱只和他講個故事大概,不用排練和嚴格對詞,就可以表演一段很好笑的相聲。
  • 他給于謙鏟了5年馬糞,才獲得登臺機會,如今成德雲社最快活的人
    如今德雲社可以說是相聲界最大的一個團隊了,早在很多年以前,郭德綱帶著德雲社的眾人在街上贈票都沒人來看,而如今的德雲社卻早已做到了一票難求,很多年輕人都求著想進入德雲社學習。但其實如今德雲社的門檻可是非常高的,曾經有位留學生要去德雲社掃地,都被他給拒絕了。
  • 于謙說愛玩兒都是為了療傷,網友:大爺您別矯情了行麼
    唯獨對相聲,是一臉的嫌棄,只要一聽到報相聲就往下轟。那時候的于謙為了能把在舞臺上的時間混過去,那是使出了混身解數,時不時還要跑下臺來,和少有的幾個配合的觀眾拉近乎,再趁著大家情緒好點的時候,抖出那些相聲包袱。那時候的相聲演員,是憋屈又窩囊的,于謙也不例外。
  • 石富寬是孫越師父,為什麼很少看到他們像石富寬和于謙一樣互動?
    孫越1997年拜趙小林為師,但實際上負責教學的是趙小林的前妻馬貴榮,因為馬貴榮先生沒有相聲師承,所以把孩子們都掛在自己丈夫名下。跟孫越同一批拜師的還有王玥波張伯鑫應寧等,他們都在馬貴榮先生組建的胖哈哈幽默藝術團學習曲藝,這裡面出來不少青年相聲人才,出了孫越王玥波等,還有高曉攀,馮喆,王磊,徐德亮都在這裡學習過。
  • 郭德綱、于謙、嶽雲鵬、孫越,四個男人的媳婦,差距在哪一目了然……
    咱們今天來盤點一下,娛樂圈相聲界裡赫赫有名的幾位相聲演員,他們背後的女人。 先說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郭德綱老師吧。他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前妻叫胡中惠,也就是郭麒麟的生母。想當年郭老師痴迷相聲,入不敷出,家裡太窮日子艱難導致二人離婚了。
  • 第八代相聲演員中最著名的五位,馮鞏第五,郭德綱第二,第一是他
    相聲是給人帶來歡笑的語言藝術形式,相聲經過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已經越來越火爆了,相聲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相聲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相聲演員到現在已經有十多代了,發展到每一個代都會有能人出現,相聲五傑、相聲八德、還有像侯寶林等寶字輩一大批的優秀相聲演員,第八代相聲演員處於新老相聲交替的階段
  • 國寶守護于謙上榜!德雲首位影帝名不虛傳,演技不得不服!
    那麼這期的內容就是:國寶守護于謙上榜!德雲首位影帝名不虛傳,演技不得不服!于謙上央視了!以國寶守護者的身份,他是郭麒麟之後德雲社國家寶藏欄目的相聲演員。這件熟悉的外套,精彩的表演,于謙老師氣質中拿捏得死氣沉沉的,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啊!這幾年德雲社的發展很順利,而且像央視這樣的節目,不時都能看到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這也是對德雲社的肯定。
  • 養大象轉行說相聲,搭檔現在的人氣王,無法替代的捧哏
    在他們兩個的相聲中,總有一句很經典的包袱:孫越去動物園養大象,一段時間後,動物園園長發現大象瘦了,而飼養他的孫越卻胖了不少,這其實是真實。作為德雲社少有的高材生,畢業於北京市園林學校的孫越,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動物園。正經的事業單位,在當時的北京,每個月幾千元的穩定收入,管吃管住。再加上自己每個月在小劇場說相聲掙外快,月入過萬沒問題。
  • 五大相聲演員妻子照片,牛群老婆顯老,于謙老婆漂亮,馮鞏老婆……
    姜昆的老婆叫李靜民,也是圈內人,是一位曲藝說唱大師,據說兩人當年一見鍾情,姜昆的巨大成功離不開背後李靜民的支持,兩人結婚後感情一直很好,非常的恩愛,後來她又為姜昆生下了兩個女兒,如今已經67歲的姜昆依然活躍在曲藝的臺前幕後,而且姜昆又以全票連任了曲協主席,沒有一個好賢內助,不會有姜昆的今天
  • 上海交大這對說相聲的博士夫妻懟郭德綱、諷選手,一個月前還...
    李宏燁和妻子將自己出版的三本相聲書送給了郭德綱,還明言:「我估計您能看懂這本差不多。」  表演完畢之後,李宏燁和妻子的相聲並沒有得到導師郭德綱的認可。且不論其相聲理論價值幾何,眾多網友第一時間指出,這位博士最大的問題是「不禮貌」。  @Oreo-奧利奧 的質疑比較有代表性:「一、您不要拿手指人,不禮貌。二、于謙請不要直呼姓名,加上老師二字或您可以叫謙大爺。三、人的能力要和高傲的態度成正比,在您的領域您人中龍鳳,但請尊重他人的努力。」  博士的身份也引發了網友進一步的調侃,@假裝奮青 說:「學歷高了,但是素養卻沒了。」
  • 是于謙成就了郭德綱,還是郭德綱成就了于謙?
    郭德綱以前的段子裡經常開玩笑:說當年謙兒哥一個月八百塊錢,因為「謙兒八百的」,這話雖是開玩笑,不過,以謙兒于謙的家世,人家老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家裡也有錢,就算不說相聲,這輩子也過得富富裕裕的!而當時,郭德綱還是個四處攬場接活,飯轍還不太穩定的窮小子。
  • 他曾在動物園養大象,後來被郭德綱挖走當大象養,原來這不是段子
    那麼孫越是怎麼從一個動物園養大象的,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紅遍全國的相聲演員的呢?孫越有一次接受一次訪談就曾提到過這段經歷:進德雲社之前我在動物園上班就負責養大象,那個時候不說相聲了,已經是跟相聲隔絕了差不多十年了。然後突然之間郭老師就火了。
  • 郭德綱X于謙:患難時遇你,未來相伴前行
    2000年的時候,在北京的曲藝團裡,臨時接到替演要求的郭德綱,在舞臺上遇到了他一生的摯友搭檔——于謙。一段《拴娃娃》,給兩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的兩個人過得都不算好。熱愛相聲的郭德綱輾轉於天津和北京兩個地方之間。
  • 孫越還真的養過大象,加入德雲社不在乎錢,只對郭德綱提一個要求
    提到德雲社這個相聲團體,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今天要聊的就是嶽雲鵬的搭檔孫越,兩人目前不管在相聲圈還是娛樂圈,都有著很高的名氣,大家也都知道在早年相聲的發展並不及現在,很多相聲演員堅持傳統藝術,也只是為了養家餬口,曾經的歲月就是如此,當時喜歡相聲這門藝術的觀眾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