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曾經在和竇文濤的訪談中拋出一句驚人的話:我和郭德綱在臺上說的相聲,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現掛。
這句話超出了絕大部分人對相聲的認知,之後也被一些人各種「神化」,認為郭德綱于謙的臨場反應能力也太強了。
當然也有人指出這麼做是不尊重觀眾,並不符合相聲創作和表演的一貫原則,因為像老一輩相聲藝人,比如郭德綱的師爺、捧哏第一人趙佩茹就對每場演出之前的「對活」要求甚為嚴格。
筆者認為,神化和否定這兩種觀點都有過激之處,于謙所謂的「現掛」一方面沒必要過度神化,另一方面也不用大加指責,因為現掛一方面並不神秘,另一方面也是有套路的。
咱們先說說什麼是現掛?
現掛其實可以分為極廣義現掛、廣義現掛和狹義現掛。
1、極廣義現掛
極廣義的「現掛」其實就是生活中的逗趣和幽默,比如你剛吃完烤肉自言自語說道:回家泡壺茶,打一打油水。朋友立刻接茬:youshui是誰,打他幹嘛!
這種即興的逗笑其實就是現掛,現編出來的笑話。
舉一個相聲演員的例子,馬季追悼會現場,門前人山人海,很多趕來參加的相聲演員都被擠在外面進不去。
劉洪沂著急:以後這樣的事就得分群眾通道和演員通道。
同行接茬:行,以後你死了就這麼辦。
這就是生活中的現掛。
你以為這就完了?
劉洪沂沉吟了一下:我死了,來不了這麼多人。
這就是生活中相對高級的現掛了,有來有回。
2、廣義的現掛
廣義的現掛,指的是相聲表演中所有即興發揮的現掛,但是,這個「即興發揮」也是有區別的,有些是真正的即興發揮,有些則是套路性的即興發揮。
所謂套路性的即興發揮,是指相聲演員在表演前提前心知肚明的現掛,但是觀眾不知道,從觀眾視角上看,認為那就是演員真正的即興發揮。
這樣套路性的「現掛」可以簡單分為三種:
死綱死口的現掛,比如馬三立的相聲裡也有現掛,但是這些現掛都是提前寫在詞兒裡的,只是觀眾不知道。有一次有個同行現場聽馬三立的相聲,現掛效果非常好,等到馬老下臺,他問馬三立,都說馬家相聲是死綱死口,這不有很多現掛嘛。馬三立默默地掏出一張紙給他看,原來上面連現掛都是編好的詞。
再比如牛群馮鞏在央視春晚上表演的互動相聲《點子公司》以及《拍賣》,看現場效果似乎全是現掛,但你以為什麼蛋糕廠廠長、吃方便麵的記者、買帽子的人還有施拉普納都是臨時上臺的觀眾嗎?當然不是,他們本來就是相聲表演的一部分。至於有沒有現編的詞兒比如「施大爺說的多好啊,一句沒聽懂」,那就只有馮鞏知道了。
段子套路現掛,有些現掛和相聲演員說的段子息息相關,甚至形成了固定套路。
比如郭德綱的師爺白全福就幹過一個經典現掛,傳統相聲《誇住宅》最後的底是:你爸爸那是給鐘錶鋪搬家。
候場的白全福在後臺搜羅一堆手錶再抱著台鐘站在門口,就等著人家最後一句話說完,他立刻整一堆表跑到臺上。臺下觀眾一看,哈哈大笑紛紛鼓掌。
這就是和段子有關的套路式的現掛,不經常使,但使出來效果就非常好。
搭檔套路現掛,有些套路現掛屬於相聲搭檔兩人之間的默契,由於合作時間久,兩人在生活中和表演中有了很多默契,因此也就形成了套路性的現掛。
比如郭德綱和于謙,由於演出多,他們之間的默契也多,因此在他們的相聲墊話裡你會經常聽到各種套路性的現掛,大部分都是圍繞著于謙父親、兒子和妻子之類,這些現掛不需要彩排對活,幾乎就是張口就來和聊天一樣。就連郭德綱經常說于謙的「你按詞兒說」也屬於套路性現掛之一。
上面列出的三種套路性的現掛,對於技藝成熟的相聲演員來說並不算什麼事,但在觀眾看來就會覺得很神奇,甚至會認為那就是相聲演員的即興發揮,從而將其列入狹義現掛之中。
3、狹義的現掛
狹義的現掛就是臺上的相聲演員面對突發情況時候的急中生智,這也是大多數人理解中的現掛。
舉一個侯寶林的例子,有一次他在小園子裡說相聲,談到舊社會新媳婦過門時要「跳火盆」,這是一種迷信還很危險。
捧哏接茬:是呀,這弄不好就燒著了衣服,到時候容易引起火災來。
這時,趕巧園子外面消防車警鈴聲大作,觀眾紛紛轉頭張望看看出了什麼事,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演出現場的氣氛就突然冷了。
等到觀眾把腦袋和注意力轉過來,侯寶林看著門外唏噓了一聲:哎呀,這指不定是誰家結婚呢。
觀眾哈哈大笑,侯寶林一句現掛將觀眾注意力從門外又拉回到相聲表演中。這就是最狹義也最經典的現掛,因為侯寶林也不知道消防車會突然過來。
綜上,像于謙所說的所謂「他和郭德綱在表演中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現掛」,其實就是將廣義的套路性現掛和狹義的即興發揮結合起來說的,但很多觀眾都把他的話理解成了狹義的現掛,那是不準確的。
那麼,我們應該鼓勵和提倡相聲演員的現掛嗎?
像侯寶林大師在去世前曾叮囑馬季,不要放棄相聲中的即興發揮,那是咱們相聲的主要技巧。
注意,侯寶林大師說的是不要放棄、不要丟掉,而不是提倡在相聲表演中多用現掛,這個得弄清楚。
筆者認為,正常的相聲演出還是要秉承嚴謹的原則,這是對相聲藝術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尊重。現掛這種東西要有,必須有,但是你不能過度提倡甚至過度神化。
現掛就像做菜時用的味精,調味用的,目的是讓讓菜餚味道更鮮美,一點點就夠了。你要是一道菜裡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味精,那這道菜還叫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