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空人的糞便轉化成類似馬麥醬的食物

2021-02-22 煎蛋


credit:123RF

要把人和東西送入太空,每盎司重量都不可小覷,因此所有物品都要經過大量仔細核查。所以,太空人吃的東西既沒辦法美味更沒法經常換口味。但是,假如人們能通過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沒被消化排出的粑粑的話,會怎樣?賓夕福尼亞州的一個團隊目前正著眼把固態和液體的人類排出物轉變成食物。到目前為止,他們的研究結果進展喜人。

從粑粑到食物
一個人的粑粑會變成另一個人的珍饈!在自然界,什麼都可以再利用——甚至所謂的「排洩物」。在我們的星球上,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和昆蟲把較大生物的排洩物做為食物,同時它們自身也變成人家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循環周而復始無縫銜接非常完美。科學家們有意在太空中複製類似的模式。

這種做法擁有幾大好處:省錢(運送1磅重量物資進入太空需花費1萬美金);像火星任務這樣的長途載人旅行需要儘可能高效地實現同城(宇宙飛船上)生產消費一條龍。回收分解廢物轉變成食物這個想法非常吸引人,雖然它的味蕾感受遠不及想法那樣誘人。假如真要這樣的話,就不能隨隨便便上個廁所把大小便衝了,那可實在太浪費啦。據說現在國際空間站的做法是,固態排出物先存著,隨後被小心地釋放到地球大氣層中,畫面太美。

為仿效這種自然生態,賓州的研究者們計劃將人體固液態廢棄物與可產生可直接或非直接(要經過處理的)食用物質的微生物菌群混合。

賓州地球科學教授Christopher House說:「這東西有點兒奇怪,但可能就像馬麥醬或鹹味醬一樣,在你的食物上塗一層粘糊糊的東西。」

排洩物會被放置在生物反應器裡,這個設計靈感來源於海洋館的糞便過濾器。替代人類的排洩物,研究者們利用人造的人類排洩物,這種東西通常被使用於廢物管理系統測試中。

House說:「我們使用商業海洋館行業的廢料把它們轉化成甲烷。這些廢料的表面有微生物,從液體中把固體廢物轉化脂肪酸, 脂肪酸再由同一表面的不同微生物轉化為甲烷氣體。」

研究人員們把甲基球菌屬莢膜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 capsulatus)這樣的微生物放入排洩物,這種微生物能夠在厭氧環境下分解廢物。該微生物在轉化廢物為食物方面尤其有效,能把這些廢物轉化成含52%蛋白質和36%脂肪的物質。在進入反應器13小時後,約59%的的固態廢物樣本被轉化成食物。

人們為何對粑粑如此厭惡呢?人在進化過程中就對它避而遠之,因為它是病原體的溫床。各種不同類型的傳染病大多通過糞便傳播。霍亂,痢疾,沙門氏菌或志賀氏桿菌病,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和A肝E肝等都可能經此感染。排洩物中還存在大量寄生蟲和蠕蟲。

為解決這個危害,團隊在能殺死大多數病原體的高溫和高鹼性條件下培養出他們所需的微生物。他們發現了一些很有前景的菌株,如Halomonas desiderata,它能存活在ph值11的環境下,產生15%的蛋白質和7%的脂肪。還有Thermus aquaticus,能在攝氏70度的環境下生存,產生61%的蛋白質和16%的脂肪。

「想像一下,假如人們天生對自身的循環系統不牴觸的話,那麼就可以從排洩廢物中獲取85%的碳和氮轉化成蛋白質而不用藉助水培或人工光源。那將是外太空旅行的一個極大突破。」

House說雖然這些初步的發現非常有願景,但他的系統還未為應用做好準備。因為研究只孤立探索了一些方面,尚未進入完全綜合體系。他說:「每個環節都十分健康快速,迅速分解廢物。因此對於外太空旅行可能很有用。它比種植西紅柿或土豆快捷多了。」

假如粑粑食物的轉化失敗的話,人類排洩物還有其它的實際應用。

比如,太空人在執行火星任務時面臨的最直接的威脅之一是太空輻射。之前,科學家曾提出在宇宙飛船內壁糊上宇宙員自己的糞便, 這顯然是一個極好的抗輻射的絕緣體。

研究結果發表在 Life Sciences in Space Research期刊上。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shixinxin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美國太空人當初在月球扔的糞便,如今把它當寶貝,禁止別國去撿
    這樣一來,太空人就要面臨大解的問題了。而從1961年起,NASA又開始嘗試解決太空中處理糞便的問題。起初,他們的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就是太空人在屁股上套一個袋子,在大解完後,往裡面添加液體殺菌劑,再使勁揉捏那些糞便,使之充分融合,最後把袋子密封保存。
  • 美國太空人將96包糞便丟棄在月球,為什麼現在科學家卻想撿回來
    太空人留在月球的垃圾有什麼呢?根金色橄欖枝、一面國旗、幾臺月球軌道探測器、一把錘子、一根老鷹羽毛等。這些都是1971年太空人做實驗證明「物體質量與下落速度無關」時留下的,除此之外,還有96包人類糞便。而在最早期,尿尿則是在一個塑膠容器裡,當時的太空人有3種不同大小的容器可以選,但即使用最大的,因為太空重力的原因,還是會常常會弄得到處都是。由於糞便形態和狀態不穩定,又伴生臭氣和細菌,當時技術條件也不能利用,所以採用塑料糞便收集袋,袋口有粘合劑供航天員粘住自己臀部;袋內裝有指套、幹/溼紙巾和殺菌劑;所有廢物統一封裝後,從袋外捏碎殺菌劑與糞便混合,全過程手動操作,使用難度較高。
  • 看流星快許願吧 你想多了那可能是太空人的糞便
    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和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在國際空間站上停留了超過170天,斯科特-凱利在12個月的軌道飛行中一共產生了180磅,接近82千克的糞便,這些排洩物最終會丟入大氣層,形成流星。美國宇航局近日發布了一張圖表詳細解釋了在微重力環境中太空人會造成何種影響,比如每日太空人接受的輻射到底有多少,其中一項比較有趣,這就是太空人的排洩物會在大氣層中燃燒。這兩位太空人還將在空間站上停留,任務期將長達342天。
  • 太空人的食物?太空食品你吃過嗎?
    不是每一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太空人或許它們未曾有過或許它們曾經有過從此,世界上多了個職業-太空人。每個人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拔與訓練穿上120公斤的衣服不過營養又成了一個問題所以後來俄羅斯科學家發明了凍幹技術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圖上這些都是由凍幹技術製作而成沒想到吧是不是看起來和新鮮食物不分彼此
  • 太空人在太空是如何上廁所的?得知真相的你,估計不想上天了
    在沒有重力、物資有限的環境下,太空人如何完成吃飯、洗澡、上廁所這類基本的活動呢。2.在太空吃東西很麻煩我們先來說說太空人在天上吃什麼。從美國宇航局的規章制度說起,按照規定,一份合格的太空食物必須符合以下標準:既要輕,又要小,熱量還要高。
  • 海豹糞便提供塑料進入哺乳動物食物鏈的首個證據
    科學家去年年底發現,一個購物袋可能被撕裂成數百萬個小碎片,所產生的微塑料非常難以追蹤。 現在科學家在海豹糞便中已經發現了一小塊塑料碎片,這是塑料出現在海洋哺乳動物食物鏈上的首個證據。來自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埃克塞特大學和康沃爾海豹保護區的研究人員發現,海豹糞便中的塑料實際上並不令人驚訝。早期的研究發現了所謂的營養轉移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浮遊動物或體內含微塑料的魚被另一種動物捕食,合成聚合物進入捕食者。但以前這種現象只有在較小的貽貝和螃蟹等海洋動物中觀察到。
  • 當年被扔到月球上的96包「糞便」,如今NASA上天撿回,成寶貝了?
    當年被扔到月球上的96包「糞便」,如今NASA上天撿回,成寶貝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人類在月球扔了96包&34;,現在成寶貝,NASA要把它們撿回來。一、太空人的選拔太空人在人們的心裏面,他們是人類的英雄,是國家的英雄,也是民族的英雄,他們要完成一些很多人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在成為太空人之前,需要參加非常嚴格的選拔和訓練。
  • 美國為啥要將太空人丟在月球的排洩物找回?
    早在1969年,美國的太空梭就已經十分順利的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後來成功登月五次,這樣一共成功登月六次。而且,在之前,美國還宣稱,他們在未來的幾年的時間裡,將會再次重登月球,這次不僅只是會繼續探究月球的秘密,而且還會新增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將當年的太空人們遺落在月球上的幾十袋的排洩物全部取回。
  • 麵粉成鋁超標罪魁 3食物4習慣排清體內鋁
    原標題:麵粉成鋁超標罪魁 3食物4習慣排清體內鋁   原標題:麵粉成鋁超標罪魁 3食物4習慣排清體內鋁  我國32.5%的人,膳食鋁攝入量超標。其中,麵粉對鋁攝入量的「貢獻」率最高,達44%;愛好麵食的北方人鋁攝入量是南方人的4.6倍。
  • 科學家:帝企鵝糞便落地後會轉化為笑氣 人聞了會頭疼
    據外媒報導,帝企鵝這個居住在南極洲的鳥類會吃很多海鮮並由此產生許多糞便。這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同時也給科學家研究鳥類帶來了一些挑戰。哥本哈根大學Bo Elberling教授本周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的一項文章就對企鵝糞便跟土壤溫室氣體通量的關係進行了研究。Elberling在哥本哈根大學發布的一份新聞稿中指出:「企鵝的糞便會在它們的領地周圍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最大排放量比最近施肥的丹麥農田高出100倍左右。」
  • 為什麼袋熊的糞便是方形的?
    為什麼袋熊的糞便是方形的?同時,袋熊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夠生產方形糞便的動物。 袋熊的嗅覺非常敏銳,且領地意識極強,它們會將方形的糞便堆在洞穴外,因為形狀特殊,這些糞便不會滾動,糞便所散發的氣味可以幫助袋熊區分領地,避免衝突。同時,袋熊能夠分辨出糞便中的荷爾蒙含量,確定繁殖的最佳時機。 袋熊漫長的消化過程和特殊的腸道結構幫助它們製造了方形的糞便。
  • PEGASI倍佳睡專家解讀:太空人在太空中怎麼睡覺的?
    太空人的食物主要有半固體食物。這種食物一般用類似牙膏的鋁管包裝,包括肉糜、果醬、菜泥等。像擠牙膏一樣把食物從管子裡往嘴裡擠。把食物製成大小可以一口吞下的塊狀。並在表面包裹明膠、蛋白質等可使用的保護膜。避免產生的碎屑,在失重艙裡到處亂跑如何解決大小便問題?
  • 太空人在太空的食物真的難以下咽嗎?才不是!他們還有什錦炒飯呢....
    那麼問題來了,太空人能吃的食物真的只有那些難吃的膠囊食物嗎?但是百事可樂在太空中漂浮成球給太空人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後來可口可樂又飛了一次,只不過沒有漂浮,是被裝進了壓力罐裡。據說加拿大航天局的太空人對這種食物情有獨鍾。
  • BBC稱糞便實為「金礦」:人糞製藥比手術都管用
    這是一個新興的成長型行業,沒有人測算過這個行業的全球規模,但萊維是動物糞便專家協會的理事,該協會目前有90家會員企業,專門在北美各地收集寵物糞便。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7日報導,這絕非唯一一家與寵物糞便有關的公司,如果說這個有些「骯髒」的行業有什麼確定無疑的事情,那就是它可以創造豐厚的利潤。該行業在過去10年實現了大幅增長,最初僅收集寵物糞便,現在則可以將人類糞便轉化成藥物和能源。
  • 「食物相剋」? 2015年度十大生活流言榜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食物相剋會造成中毒?吃隔夜飯致癌?類似的生活流言在網絡上並不鮮見,它們究竟有沒有道理,真相又是如何?今天,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首都網際網路協會召開2016年度第一次評議會,會上發布《2015年度十大生活流言榜》。
  • 牛吃草,牛糞可以做燃料,人也能吃草後糞便做燃料嗎?
    其實無論是牛的糞便還是人的糞便,乾燥之後都可以作為燃料,但由於食物來源的不一樣,牛的糞便在燃燒時就如燒柴禾一般,但人糞便這味就有點大了!只要受得了其實也沒什麼,就是不太容易燃燒!要讓人糞便像牛一樣容易燃燒且沒啥味,也能很容易,讓人吃草就可以了!
  • 金魚缸裡的浮萍,去了太空就成了珍稀食物,其營養價值不可小覷
    以食物為例,人類的選擇有很多,包括綠葉蔬菜、瓜果、肉類、魚類等。其他動物的選擇也不例外,不管是處在哪一級別的生物,它們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人們在食物方面的選擇還有這麼多嗎? 太空人在太空吃什麼?說到太空餐,筆者認為太空人是離它們最近的人,畢竟只有太空人有資格進入太空,也唯有他們有資格享用這特殊的餐食。
  • 金魚缸裡的浮萍,去了太空就成了珍稀食物,其營養價值不可小覷
    以食物為例,人類的選擇有很多,包括綠葉蔬菜、瓜果、肉類、魚類等。其他動物的選擇也不例外,不管是處在哪一級別的生物,它們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地球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生活在地球之內人類自然不用憂心食物問題。但是,若去到了太空,人們的飲食還會那麼豐富嗎?人們在食物方面的選擇還有這麼多嗎?太空人在太空吃什麼?
  • 太空人在太空中吃什麼?來看看太空人的太空菜譜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完善太空人的菜單原因,健康的飲食對於太空人來說比在地面上更為重要,因為在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下會改變你身體的一些機能。各國宇航局必須搞清楚如何用火箭運載食物,儘可能長時間儲存食物並且確保它能夠提供完美的營養平衡 ,而且它必須讓太空人不要覺得食物單調而無聊。試想一下,嘗試每天吃同樣的食物連續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