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糞便提供塑料進入哺乳動物食物鏈的首個證據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科學家去年年底發現,一個購物袋可能被撕裂成數百萬個小碎片,所產生的微塑料非常難以追蹤。 現在科學家在海豹糞便中已經發現了一小塊塑料碎片,這是塑料出現在海洋哺乳動物食物鏈上的首個證據。 來自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埃克塞特大學和康沃爾海豹保護區的研究人員發現,海豹糞便中的塑料實際上並不令人驚訝。

早期的研究發現了所謂的營養轉移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浮遊動物或體內含微塑料的魚被另一種動物捕食,合成聚合物進入捕食者。

但以前這種現象只有在較小的貽貝和螃蟹等海洋動物中觀察到。而努力觀察野生大型動物的營養轉移過程有點困難。因此,該團隊轉向保護區內的海豹。生活在康沃爾海豹保護區的雄性灰海豹被餵養完整的野生大西洋鯖魚。通過分析這些魚的消化道,團隊發現其中三分之一含有一至四個塑料纖維和碎片,最常見的類型是用於塑膠袋和瓶子的聚乙烯。

通過分析食用這些野生鯖魚的海豹的糞便,研究小組發現近一半的樣品還含有一至四個塑料碎片。該研究小組表示,這是海洋哺乳動物營養轉換的第一個證據。「微塑料可以從魚類傳遞到海洋頂級食肉動物是我們一直認為會存在的情況,但直到現在,缺乏證據來支持我們的理論,」研究小組的Sarah Nelms表示。「我們已經證明,營養轉移是這些捕食者微型攝食的間接但潛在的主要途徑,通過檢查捕食動物的糞便和魚類的消化道,我們可以消除海豹直接食用塑料的可能性,並確保我們發現的任何微塑料都來自魚。」

根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估計海洋表面的微塑料總重量介於9.3萬噸至23.6萬噸之間,研究人員認為這大約佔海洋塑料廢物總量的1%。

「我們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如何從獵物轉移到食肉動物,並因此通過食物鏈傳遞,」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微塑料研究項目負責人Pennie Lindeque博士說。「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理解野生動物攝取微塑料的程度以及它們對動物和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

該研究發表在《環境汙染》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無處不在的塑料:微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微塑料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在南極洲的一種小型無脊椎動物身上,來自義大利錫耶納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和義大利的裡亞斯特同步輻射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了最新證據。塑料汙染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值得重視的環境問題之一。
  •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  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  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他說,人們對鯨、海豹和海鳥吞食塑料的情況比較熟悉,但很少人知道,連微小的浮遊生物都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纖維 塑料已進入海洋食物鏈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據BBC中文網3月13日報導,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1 塑料進入食物鏈 海鳥體內的塑料瓶蓋、鯊魚胃裡的塑膠袋、海龜鼻孔裡的塑料管以及海鹽產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斷地向人類傳達一個信號:塑料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一直以來,塑料對生物體的危害似乎都是圍繞著海洋生物和實驗室中的小鼠開展的。
  • 塑料入侵海洋食物鏈 奔向餐桌
    ,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塑料「汙染」浮遊生物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 塑料不要亂扔!可能影響海洋食物鏈
    可能影響海洋食物鏈) 身邊事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扔的垃圾到底去了哪裡呢?這些垃圾中的大部分被埋在了地下,而一些不容易分解的垃圾則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
  • 外媒:研究稱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據法新社6月23日報導,科學家在南極土壤裡的微生物體內發現了少量聚苯乙烯,令人擔心微塑料汙染已經「深深」進入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陸地食物系統。雖然微塑料滲入海洋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首次提供了南極陸地食物鏈受到汙染的證據。
  • 在南極洲 企鵝和象海豹的一點點糞便會大有幫助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企鵝和象海豹的糞便有助於將營養物質傳播到令人驚訝的大片南極洲土地上。這是一個艱難的生活,與鳥類和哺乳動物不同,它們不能完全冒險進入大陸周圍的營養豐富的水中獲得食物。但是在它們的棲息地附近,象海豹和企鵝為這些堅強的無脊椎動物提供海洋「捕撈物」。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得分校的生態學家Pacifica Sommers說:「這些動物基本上將這些營養物質從收穫它們的海洋中運送到那裡,然後將它們排出去。」Sommers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 99%海洋塑料或葬身魚腹 塑料或進入全球海洋食物鏈
    圖片來源:JOAN COSTA   數百萬噸——這可能是關於有多少塑料漂浮在世界海洋中的問題的答案。但是,一項新研究發現,這些塑料中有99%消失不見了。究其原因,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是:魚吃掉了它們。   如果這種情況屬實,「有可能塑料已經進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鏈」。相關研究負責人、西澳大利亞大學海洋學家Carlos Duarte說,「並且我們也是這個食物網的一部分。」   人類每年製造近3億噸塑料。大部分塑料最終被填埋或丟棄在垃圾堆中。
  • 人類糞便中發現微塑料顆粒
    由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領銜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也存在微塑料。    研究人員在8名研究參與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料顆粒,每一個糞便樣品中出現了多達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顆粒微小。專家認為,腸道內的塑料會抑制免疫系統,幫助毒素、有害細菌以及病毒的傳播。
  •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
    《整體環境科學》:塑料微粒入海形成「海洋塑料雪花」 進入食物鏈危害海洋生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許祖菱):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研究認為,這些與周圍的海洋有機物、塑料微粒所形成的較大聚合體,恐會增加塑料微粒沉降海洋的速度與深度,影響表層及深層海洋生態系統;並推論塑料微粒會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目前,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全球塑料垃圾已高達49億噸,僅9%得到回收利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布報告稱,全球塑料垃圾的產生量持續增加,每年超過3億噸流入環境中,預測到2050年達到約120億噸。自1980年以來,特別是海洋塑料汙染增加了十倍,至少影響了267種海洋動物,其中包括86%的海龜,44%的海鳥和43%的海洋哺乳動物。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顆粒
    自1980年以來,特別是海洋塑料汙染增加了十倍,至少影響了267種海洋動物,其中包括86%的海龜,44%的海鳥和43%的海洋哺乳動物。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微光譜分析人類糞便中是否存在微塑料,以確定人類是否不自覺地攝入它們。最後,科學家發現,所有8個糞便樣本都檢測出塑料微粒呈陽性。每10克人類糞便中有20個微塑料(大小為50至500微塑料)。總的來說,檢測到9種塑料類型,其中聚丙烯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是最豐富的。
  • 猖獗的塑料垃圾 |「白色汙染」進攻海洋,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頭的塑料垃圾會堵塞下水道,汙染水體和土壤,甚至被動物吃掉,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據英國《衛報》4月24日報導,科學家在北冰洋的海水中發現了創紀錄的塑料微粒,它們可能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引起了大眾關注。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
  • 未來全球塑料排放量將達5300萬噸,科學家:人體糞便發現塑料
    在這期間產生的塑料垃圾,包括食物外賣的塑料包裝、送貨上門的日用品包裝袋等,在8周時間內,造成了整個城市共計 1400 噸塑料垃圾增量。像我們的衣服,滌綸、尼龍、腈綸、等人造纖維的普及,讓多彩便宜的服裝正式進入大眾的生活,而這些材料都是屬於塑料。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圖中是從歐洲某海邊沙灘收集來的微塑料碎片和塑料球,這些東西一直在環境中分解。 據文中所述,當沙蠋生活在遭受微塑料和製造這些塑料製品的有害化學物嚴重汙染的地區時,它們的食量和繁殖力都下降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包括塑化劑、染料,以及在海洋中降解時可能危害大量各類海洋生物的抗菌劑。 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被稱作微塑料。微塑料已散落在全球各處,但科學家們才剛開始認識到它們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 海豹日裡說海豹
    海豹、海獅、海象、海狗都是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乍一看很相似。海象有著牙齒,比較好辨認;但海豹與海獅,可能有小朋友還分不太清楚。 如果你對海豹演化有興趣,可以來自然博物館的「古哺乳動物」展廳,那裡有很多古哺乳動物演化的化石證據哦~~
  • 科學家證明人類未來將受到「塑料食物」的威脅
    最近,一支由荷蘭和墨西哥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墨西哥洛斯佩泰尼斯保護區進行了研究,他們確認,塑料進入完整的陸地食物鏈不再是一種猜測雖然許多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在海洋食物鏈中已經發現了塑料,但是對陸地食物鏈科學家來說,對塑料入侵食物鏈卻一直「抱有僥倖心理」。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奧地利環保署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報告,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而源頭很可能是透過生物鏈的循環,人類把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吃下肚了!這份報告指出,奧地利團隊向來自日本、義大利、芬蘭、荷蘭、波蘭、英國以及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的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受測者在提供樣本前1個星期,曾吃下含有塑料包裝食物及喝瓶裝水,其中6人曾吃過深海魚,無素食者,結果報告發現,全部糞便樣本都含有塑料微粒。從這些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中,採集到的塑料微粒最多達9種,而且在每10公克的樣本中,平均發現20粒塑料微粒,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