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流浪地球》原著,感受中國式親情,有家一切都好

2020-12-05 酒歌說文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這是《流浪星球》第一章的第一段,你可曾想像過這種場景:

為了躲避太陽變成紅巨星,膨脹的同時瞬間氣化所有太陽系行星的悲劇,人們毅然選擇了帶著母星地球逃離太陽系,以流亡天涯的方式延續文明。而整個「勝利逃亡」過程沒有詩情畫意,也沒有想像中的萬眾一心,更沒有期望的「上帝眷顧」的奇蹟。有的只是漫長的等待中,瘋狂滋生的質疑,以及只能用犧牲才能換來的喚醒。

沒有任何人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

面對抉擇,拷問的不僅僅是真理所在,

還有時間。

令人遺憾的是,

真理往往需要用時間來驗證;

而更令人遺憾的是,

真理從來不在大多人手中

少數人忙著拯救著世界,而大多數人則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人生就平等,然而一半地球永遠是黑暗,而另一半則永遠面對太陽,無限的白晝。人類從未如此絕望,地表已經不適合生存,住在深深的地下城市,人們飽受飢餓以及孤獨之苦,唯一支持人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幾百年前科學家的推論。

以家的名義,我們流亡天涯。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並沒有如同最初預計的那樣發生氦閃。當第一顆水滴落入看似平靜的油鍋,整個社會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崩塌。憤怒的人民認為受到了欺騙,佔領了地球推動器,對那些堅持「逃離」的科學家們處以死刑。

同樣是以愛的名義,所有人高唱《我的太陽》,歡呼民智的勝利。然而這一刻,太陽氦閃爆發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吞噬氣化了金星,水星,火星,沖天的白光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所有人驚呆了,而那些被凍成雕像的「罪犯」巋然不動,仿佛千年的雕像,守護著那片灰色的海洋以及那些「罪民」。

殘酷的事實又一次證明信念是一種盲從,不論是以愛的名義,還是科學的名義,最終都只能用犧牲才能捍衛。

面對危機,不管你再怎樣哭喊掙扎,

永遠無法掙脫宿命。

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活著的運氣。

面對困境,

即便你堅信人定勝天,

也未必能保護親人活下去。

看著父母老婆孩子一個個死去,

除了無可奈何看著,

只剩下絕望、悲傷、不甘、憤怒,

哪怕你咆哮著射出「藍光加特林」,哭著大喊:「去你媽的!」

依然無濟於事!

這就是命運,你試圖改變,哪怕用生命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但面對命運做出的決定,除了盡力而為,你無能無力!

什麼是家?

為了保護地球,男主父親從小就不在身邊,缺乏父子感情,讓男主質疑面對生存,究竟有沒有人情的存在。面對父親的死,一句簡單敘述囊括了作者所有的感受:

「我只見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勳章。這勳章是一名空軍少將給我的,他告訴我,在清除地球航線上的小行星的行動中,一塊被反物質炸彈炸出的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

和外國外向親情不同,中國式親情是「不認同、不理解、不溝通卻默默關心」。為了家人安全,父親甘願背井離鄉去最危險的前線,赴死也甘願;兒子在孤獨中成長,埋怨父愛的缺席,然而卻又不自覺地擔心父親的生死,而生死分別,才懂親情可貴;從男孩成為男人,延續父輩的使命,為了最愛的東西,繼續偉大的犧牲。

《流浪地球》最觸動中國人不是面對危機時的捨生取義,而是對家的眷戀不舍。正如電影中臺詞:「我原來以為家在身後,現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中國人對家的情感,不同於好萊塢式的放棄家園獨自逃亡,而是帶著羈絆相互支撐。正如我們如今拼命學習、工作,藏著委屈酸苦,只是為了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擁有更舒適的環境。

外國人永遠無法理解,中國拖家帶口式的逃亡。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活著,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而中國人看來,沒有家就沒有一切,與其孤獨的苟延殘喘,不如盡力之後坦然面對死亡。不管什麼時候,中國人絕不願意放棄家庭,不管是捨不得用一輩子換的一套房,還是情感的歸屬。相濡以沫永遠是中國人的第一選擇。

有家就有希望,家在身後,是永不會變的支持;家在前面,是努力的歸宿。

我們一路奮戰離家千裡,不就是為了更好的回家嗎?

對於情感,中國人嚮往著相忘於江湖,卻大多選擇相濡以沫。因為物質需要,也因為精神需要。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以幸福為目的,但最終需要有人選擇犧牲,以相忘於江湖的代價,換取家人的幸福。如何取捨,是每個中國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抉擇......

假如,我是說假如,當家不存在了,中國人又會怎麼樣?

原著中給出了回答: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死亡。」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這更加堅定了我的觀點,中國人一直都很聰明,在具備足夠的經濟條件後,我們的電影不會比西方電影差。一直以來,熱愛科幻片的人,看的都是西方的科幻電影,我們印象中的經典科幻片,可以說出來名字的,都是《星球大戰》、《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飢餓遊戲》、《頭號玩家》、《創戰記》.,沒有一部是中國製作。
  • 認真讀一本書|流浪地球|原著和電影
    在2018.12.19號知道了由大劉(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馬上要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時候,就趕緊在微信讀書裡下載這部小說,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果然在觀影后就暗暗慶幸自己提前看了原著,電影本身不錯,但不得不說電影和原著講的是兩個故事,傳達的是兩種思想,看完是兩種感受。流浪地球原著:太陽即將爆炸,人類傾盡了所有能源實施了史上最大的逃亡計劃: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比鄰星,建立新的太陽系。在逃亡的過程中有兩個高潮點,一次是近日點,一次是認為流浪地球計劃是聯合政府的騙局。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到8.0分,與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相比高出1.5分。有趣的時,《流浪地球》除了大咖吳京之外,其餘的像劉啟、韓朵朵的飾演者都是新人,他們都是毫無流量的新人。原著與電影一對比,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影片只使用了"地球流浪計劃"這個科幻設定,也就是說只取了小說中"地球過木星"這個情節背景,之後,影片中遇到的各路人馬,發生的故事,救援等,都是重新寫的故事。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對於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大劉曾在《曉說》節目上表示,「你要知道美國拍科幻片,拍了一個世紀才有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電影,兩隻手都能數得出來。」但在看過《流浪地球》的驚豔表現後,不少網友驕傲地回應大劉,「像《流浪地球》這樣水準的科幻電影,即便放在美國科幻電影史上,兩隻手也能數得過來。」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流浪地球》不但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大家爭論的,是《流浪地球》到底只是一部合格的中國科幻,還是它真的已經足夠和國外的優秀科幻片相提並論。   《流浪地球》當然是相當中國的,它的故事背景設定,和裡面主人公的行事方式,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式思維。   而這種中國式思維,也早早就在劉慈欣的原著裡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但是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那麼流浪地球   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發布主創IMAX採訪特輯
    為中國科幻片打頭陣的硬核科幻IP《流浪地球》被不少媒體評價「即將開啟中國科幻的元年」。在郭帆導演眼中「科幻片是特別特殊的,它是跟時代緊密相連的」,他更坦言:「我其實當導演很大一個目的,就是想拍一個科幻片。」
  • 《流浪地球》後的又一科幻大作,張震主演,原著作者看了都說好
    《緝魂》改編自江波的小說《移魂有術》,雖然相對原著劇情改動很大,但保留了設定和框架,原著作者看了都說好。故事發生在2032年的近未來的世界,科技進一步發展,儘管電影並沒有刻意地去交代,但故事的一開始都能感受到近未來的氣氛,比如被大範圍使用的全息投影、柔性屏幕、語音助手,這些元素完美地融入到電影的場景和劇情中,同時也沒有喧賓奪主。既讓故事紮實可信,也得以讓觀眾可以把重心放在電影懸疑刑偵的主線,以及親情和愛情的情感副線。
  • 《流浪地球》:原著裡虐心的情節,電影沒敢拍
    這個春節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靠口碑逆襲的黑馬《流浪地球》了。
  • 《流浪地球》只拍了小說的一半內容,而原著卻不是你看的那樣!
    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源自有個好原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劉的科幻小說就非常有影響,然而《流浪地球》電影對原小說的還原度不到三成,以大劉的寫作風格小說中肯定會有充滿爭議而黑暗的一面,當然兩個小時是不可能把劇情完全展現出來的,那麼我們來看看電影與原著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三體》的拍攝難度主要在於科幻元素「太硬」,小說中充斥著眾多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和物理學概念,對於許多缺少相應知識基礎的讀者來說,即便是讀小說都有很大難度。更何況,《三體》篇幅之長,格局之宏大,世界之複雜,都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無法說清的。   相比而言,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改編為電影。
  • 你不會還沒看過流浪地球原著吧?
    兩年前的的春節檔,流浪地球一次次刷新中國科幻電影的票房,其也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時隔兩年,仍然有許多人還沒有讀過它的原著。電影裡主角是人類社會和地球拯救者,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執行者,是放下了私人利益的英雄。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快速讀懂《流浪地球》原著,電影裡沒有展現的,很震撼~
    近期電影《流浪地球》火了,截至今日票房已經達到24億,可以說中國人終於拍出了屬於自己的科幻片。雖然臺詞和表演有點尬,但僅就故事創意和視覺震撼,稱得上良心之作,糖醋L君看了電影後和大家聊一聊原著小說《流浪地球》。它於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的中篇小說,2018年11月23日,榮獲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後來被收進了劉慈欣的一些中短篇小說集。
  • 劉慈欣《流浪地球》原著,以如此戲劇化的形式結尾,有何深意?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主要講述:太陽即將發生氦閃,這種變化會導致太陽急劇衰老,並最終摧毀整個銀河系,這肯定也包括我們的地球了。看過電影的應該都知道,最後主角拯救了人類並並成功地活了下來,最後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大家也都挺喜歡!電影嗎,跟原著還是有一些出入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原著小說《流浪地球》真正的結局,跟電影有很大的出入哦!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流浪地球》首映 吳京爆料導演"忽悠我帶資進組"
    導演郭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特別出演吳京,領銜主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主演Mike隋、屈菁菁、張亦馳、楊皓宇、李虹辰、楊軼、姜志剛、張歡全陣容亮相。現場氣氛溫馨感人,吳京看到兒子準備的驚喜時,更一度淚灑當場。《流浪地球》雖是一部科幻電影,但呈現出的濃濃中國式親情,是適合全家一起在春節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