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和家人、朋友相處還好,彼此之間不會顧及太多,想到什麼說什麼,就不會出現突然卡殼,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情況。
可上班之後,經常出現不會說話的情況,就是頭腦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
突然遇到了某個領導或同事,明明想打招呼寒暄,已經張開了口了,卻連對方的稱呼都說不出口;
領導點名讓我發言,明知是領導給我機會,可我總是抓不住機會,站起來之後完全想不到該說什麼;
上級讓我匯報一下工作,我只知道把自己都做了什麼說出來,三兩句都結束了,不像其他同事,有點有面詳略得當,簡直像在演講。
因為環境因素加上地理位置偏僻,人不多都是老爺們,交流也就少了,平時工作忙,忙完了也不想說話,,感覺自己越來越自閉了。
上次會老家,同齡人都說話各方面感覺很成熟老練,而我自己感覺就好像是個未成年小孩,說話也不會說,還比較怯場羞澀。
我該怎麼樣才能改變嘴笨,學會表達呢?
答
微風無語
這問同學的情況,畢老師很能理解。畢竟,網絡時代下,人們直接口頭表達自我的機會少了,於是就會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下降了。
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直接面對問題,因此能夠快速調整過來,不再害怕講話。
可也有人不把嘴笨當一回事。並不是的,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嘴笨的人往往遇到更大的挑戰和困難。畢老師建議有類似情況的同學,做好以下幾步練習:
01
練習說話的腔調
想必大家都有過體驗,如果老師講課的腔調太過平淡,往往不能吸引學生,調動課堂的氛圍。同理雷論,如果你講話的腔調太平,就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在說話時,我們要控制自己的腔調,注意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突出重音。
不用擔心自己說話沒內容,只要你能做到張弛有度,就能在聊天時掌握主動權。
02
練習肢體語言的配合
想要提高表達技巧,一時半會你無法改變你的思維邏輯,就要從肢體語言上著手。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領導在發言時都有習慣的肢體語言,這是他們吸引員工注意的方式,也能幫助他們打開思路。
在講話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配合恰當的肢體語言,那麼就能給你的講話添加感染力。別人會覺得,你所講的內容很有說服力。
比方說,和別人溝通時,稍微緊皺眉頭,別人就知道你在認真聽他說話;
在開會發言時,最好面帶微笑,讓你更有親和力。
03
練習得出要點
你會發現,吸引人的講話都有這麼個特點——有點有面。在展開發言時,他會先介紹自己要講那幾個點,然後在分點介紹,每一點都會添加實例說明。
講話前列出要點,聽眾就會明確你說話的重點,知道自己該關注哪些內容;發言時結合實例,聽眾就會根據你之前所講內容分析這個例子,從而進一步確認你所講的內容。
當然,這都需要長期的練習和積累,才能形成比較規範的說話習慣。
04
練習和別人閒聊
功夫在平時。光靠在開會上發言、向領導匯報工作,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表達技巧的。如果平時我們願意多和別人溝通,就可以利用更多機會,練習自己的說話技巧。
比如有一個讓你反感的人,你就要克服自己對他的偏見,多和他聊天,多分享自己對於工作的看法。假如你真的能夠說服他,說明你的講話確實有理有據。
當然,和別人閒聊可不只是單純的聊天,你應該儘可能地掌握聊天的節奏,讓對方順著你的目的聊天,多轉換話題,多深入探究。這樣做才有利於你鍛鍊自己講話的技巧。
沒有真正嘴笨的人,只有不願改變的人。只要你勤於練習,你一定能成為一名說話高手。
【學習表達能力,去豆瓜訓練】